: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暨CSPPLAZA年會2015于6月25~26日在京盛大召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規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出席本屆大會并發表演講。王霽雪重點從能源系統的角度闡述了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十三五發展的規劃情況。
首先有一點點抱歉,我們的易院長(指水規總院副院長(chang)易躍春)突然(ran)有點(dian)事情去了新疆,由我代替他做(zuo)一(yi)下(xia)匯報。在此之前(qian)先向石參事做(zuo)個(ge)(ge)介紹,我們(men)也做(zuo)個(ge)(ge)檢討,我們(men)確(que)實(shi)做(zuo)規劃的(de)(de)過程(cheng)中跟(gen)做(zuo)實(shi)際(ji)項目、實(shi)際(ji)產業(ye)、真(zhen)正已經做(zuo)的(de)(de)事情聯系的(de)(de)比(bi)較多,已經做(zuo)了很長的(de)(de)技術儲備但是(shi)還沒有開展實(shi)質性業(ye)界的(de)(de)同仁聯系比(bi)較少一(yi)些,首(shou)先是(shi)做(zuo)一(yi)下(xia)檢討。接下(xia)來再做(zuo)的(de)(de)工作過程(cheng)中,希望繼續得到各位同仁的(de)(de)一(yi)貫(guan)的(de)(de)支持。

圖:王霽(ji)雪發表演講
這是易院長自己準備出來的幻燈片,我代表他來做一下介紹,在此之前也稍微做一點理解上的說明。我們的介紹重點是考慮從能源系統的角度考慮太陽能熱發電的產業十三五發展的規劃情況。熱發電某種程度有點像所面對的光伏和生物質能,它的技術路線非常多,而且在目前的環境下,不能100%的說明某一種技術路線或者某一種技術方向一定是最先進或最成熟的,而最了解這些技術特性的應該是設備制造商和集成商,比如說做了具體的項目,像中控這樣的企業。從做規劃的角度應該把特性、經濟性、充分的結合起來,這樣才是對整個能源系統更公允的態度。
第二,我們也相信從中國幾十年經濟發展的過程來看,任何一個在國際上逐漸形成主流的能源技術,在進入中國之后它的成本下降也好、技術的同化也好、蓬勃的生命力也好,都是完完全全得到了釋放和展示,我們也有樸素的理念,中國人的智慧都不應該輕視,只要這是值得發展、有前景、有市場的產業,在大家的努力下這個產業是做得成的,基于這兩個觀點做了規劃上的考慮。
今天主要就介紹一下我們做的工作以及初步成果還有一些我們工作層面的建議:
整體上是分成這樣幾個部分,第一是前言,包括現狀、資源廠址也就是場址普查的結果、以及我們是怎么設置的編制條件和為什么考慮這樣的因素、規劃目標和一點展望。
第一頁我們是簡單的回顧了一下,我們考慮在這幾點利用當中高效的利用太陽能資源等。它的意義的第一點,無論怎么講,太陽能熱發電是一種綠色能源,這個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我們的規劃中進行考慮的,如果說把它等同于常規的化石能源發電,我們就會喪失掉很多在市場上競爭的主動性,這就是將來我們在整個能源系統中的定位、規劃中的定位,這是始終保證的第一根弦。
其他的幾個方面是系統里具體技術層面的支撐。不詳細介紹了,大家也很清楚。
關于第二個發展現狀,有幾個具體的數字想說一下,大家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從2012到2014年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核準備案的情況,在這次投資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一系列的文件發放之前,部分的項目是按照核準的形式推廣的,之后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是按照備案的方式取得了項目開發的許可。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統計的數字,2012年818兆瓦,2013年一千掛零,2014年大數是150萬kW,這是已經核準備案的規模已經有1.5GW的概念,但是實際在運的一共還是十幾兆瓦,這是非常大的反差,比例系數是1%這樣的水平。
現在獲得核準備案的項目中,從技術路線、從容量的分配上,目前國內已經做了工作的產業基本分配情況,從項目上做的統計,從各種技術路線在核準備案中做的統計,能夠明顯的看出來,項目當中還有一部分碟式的,由于碟式比較分散小一些,有一定的項目數量容量比較小,真正在建的規模,槽式44%,塔式45%,比例基本是1:1,在項目數量中塔式比槽式低一些,總容量其實是差不多的,也可以看出來,還有一點點是我們的分布式的系統,比如說在甘肅和西藏做的試驗線。
已建成規模看起來就不那么美觀了,完全不像其他的可再生能源行業,如果說從2012到2014年無論是看光伏還是風電,增長曲線都是非常漂亮的,年均符合增長率非常高;那么從我們這幾年來看就漲了一點,從13.68兆瓦漲到13.88兆瓦,更主要的是從實驗的項目上增加了一點,大數是14兆瓦,其中10兆瓦就是中控的項目。
從各省區備案的情況也有大概的分析,備案規模表,可以看出來,基本上一半或者將近一半的容量,青海48%,大約700兆瓦,其他的包括寧夏、內蒙、西藏、甘肅,還有河北、山西等等一些地區,寧夏的項目完成備案核準很早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特別快的推動。實質上真正前期工作、技術儲備做得相對比較扎實的,也就是青海、甘肅這兩個省的個別項目,其他的項目盡管取得了核準和備案,但是他們的核準備案技術支撐材料,基本上相當于以前項目建議書的層次,而青海和甘肅的項目已經可以達到初步設計的程度,所以是有所區別的。
截止2014年,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備案及建成項目共計36個,重點開發省份中(zhong),青海省占總體開(kai)發規模36%,位(wei)居第(di)一。西藏(zang)、內蒙古、甘(gan)肅三省分(fen)列(lie)第(di)二(er)、三。
制造業就簡單的過一下,因為這不是今天所說的重點,只是說一個概念我們覺得無論是塔式還是槽式除了極少數的關鍵設備,比如說旋轉接頭等等的設備,大部分應該是國產化問題并不大。而如果我們真正的國內市場起來了以后,就像此前我們的其他可再生能源甚至是大的水電、火電、核電很多工作是完全可以自己來做的。
這些項目我們從槽式、塔式、儲能幾個方面做了簡單的分析,我們這個分析并沒有具體的聚焦到任何一個具體的細節上,只是從大的產業化角度進行判斷,因為我們做規劃必須是基于最少是基本達到初步商業化,如果只是科研規劃應該在能源規劃中考慮的因素次要一些。這是整體我們考慮的情況,我們從槽式、塔式和儲能按照這三個方向分的,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合理,但是我們這么分的考慮,尤其是對儲能那個部分是我們專門進行了小的研究,我們也和中關村儲能聯盟進行溝通,光熱的儲能也是一種方式,其他的儲能方式在將來的系統,尤其是配合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時候,之前應該有怎樣產業和經濟性的交接,我們也在考慮。儲能的概念熱是一個方面、電也是一個方面,可以用各種方式,如果是化學還有勢能、動能等等,我們如果做這個產業的話,考慮技術上是不是已經成熟了,產業上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價格(市場),這樣的概念。
政策環境,我們考慮太陽能熱發電的時候,目前可再生能源法的框架里哪個比較符合,哪個方面有比較好的突破口,總量目標制度、強制上網制度、專項資金制度可能是比較切合的,我們做規劃的時候也會提個人的建議。
標準體系建設,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十兆瓦的項目,也在逐步的推動標準化的工作,畢竟我們覺得作為成熟的產業或者大一些的產業,我們叫經驗、教訓,那個時候推出比較合適的標準化工作會比較恰如其分,比較的適時,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做得非常好,或者沒有得到很好驗證的時候,這個方面的標準化工作不一定能夠做得非常好。
從存在的問題上,我個人的理解,我們寫得比較細,其實從這幾條里核心的就是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我們對這樣的技術可靠的、長期的運行是不是放心,如果說這個東西看上去很美,但是運行起來不是特別的樂觀,那么我們算上去的一切東西都是虛假的,這一點上確實能不能把這件事干好,這是第一個面臨的問題;第二個問題,經濟性的問題,我們也在做規劃過程中也有所認識,能源的規劃不僅僅是能源的規劃,能源的規劃本質上是經濟問題,因為作為能源并不是像其他的消費品,去買一個手機還是去飯店點菜,我們是所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