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CSPPLAZA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6862查看 | 2015-06-30 14:03: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暨CSPPLAZA年會2015于6月25~26日在京盛大召開,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出席本屆大會并發表演講。李俊峰在演講中闡明了目前光熱發電面臨的五個方面的現實瓶頸,并就中國光熱發電產業應該如何突破發展的現實屏障提出了幾點指導意見。
下面刊出的是李俊峰演講的主要內容:(注(zhu):本文(wen)根據速(su)記和錄音資(zi)料整理,文(wen)章內容未經(jing)演講者本人審閱)
李俊峰:非常感謝,我自己的想法也沒有成熟和大家一起來討論,希望理成熟了以后再形成文字的東西。
目前光熱發電的現實瓶頸可能有五個大的方面:

圖: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發言
第一、競爭瓶頸,市場和政府都不談了,無論是現實的需求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沒有任何的爭議,只是競爭的瓶頸,它有兩個大的方面,第一是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的競爭,這個我們都必須面對,因為社會和人民需要的都是能源,我們需要的不是技術。我們大家能用能源干什么?太陽能熱發電就是發電,發電要和所有的發電電源去競爭。剛剛梁司長和石參事都已經說了,太陽能熱發電有儲能的裝置,也可以調峰,必須和三個技術競爭,首先要和天然氣發電競爭,它能夠調峰和調度,這兩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帶有儲能的技術相競爭,因為技術總是進步的,大家繼續考慮的一個現實難題。去年的時候天然氣價格比較高,也是主辦方去年的會議我講過這樣的話,我說我們的天然氣發電現在很貴,4塊錢一立方米,一度電燃料成本差不多接近一塊錢。現在太陽能熱發電德令哈是1.2元,我們有可能和天然氣相競爭,但是今年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下滑,到岸的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是400美元一噸,結合1.5元一立方米。我們不能看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價格,那個價格是沒有意義的,那不是一個長期的價格,是短期的行為。而現在的到岸前期的價格是400美元一噸,更低的是350美元一噸,折合就是1.2元一噸。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在5到7毛錢,一立方米天然氣差不多可以發5度電,燃料成本兩三毛錢,所以說這是一個競爭和現實,我們必須考慮這種風險。
同時大家看到光伏發電的價格和成本也在不斷的下降,去年這個時候,一瓦光伏的售價大概是60到65美分,現在降低到46到45美分,完全有可能突破40美分,就是3.6元,一個系統成本六千塊錢下來,這是可能的,如果儲能技術一旦有所進步,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話,光熱發電的競爭殘酷的環境是清楚的,大家必須把這點搞清楚,我們需要的不是技術我們需要的是電,這是一個最關鍵的理念,我們必須突破這么一個瓶頸,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一個技術的發展不是看今天和明天,而是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及更遠的地方,我們技術生存的價值在什么地方,無論是搞裝備、搞規劃、搞政策研究的都必須看到這一點,必須突破競爭環境,在競爭的生存環境中我們能找到自身的地位。
如果第一個問題解決了我們有信心可以和任何的技術相競爭在未來,我們有發展的必要。那么接下來必須解決產業技術本身的瓶頸問題,我們現在技術瓶頸最大問題不是技術本身,而是產業鏈本身。我們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產業鏈,因為市場不足以支持穩定產業的發展,必須找到突破發展產業技術的產業鏈的瓶頸,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如果確實是值得發展的技術,國家應該考慮培育一個產業鏈,培養一個產業,它必須有一定的產業規模相支撐,才能夠養得活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完整的產業鏈包括技術研發、規劃、運行、調試、制造,所有的環節都要有人才行。比方說我們養了一個核技術養了60多年了,我們養了一大堆的人和國家公司,它雖然提供的電力并不多,但是大家把它看得很重要,現在很重要,未來更重要,所以大家組建了三四個國家級的核電公司,有一大堆的國家級的核電研究院、有一大堆裝備進行支撐,它雖然沒有交出滿意的答卷來,但是大家在支撐它,我們光熱有沒有這樣的支撐,我們首先沒有一個國家級的研究團隊,我們沒有一個成規模的無論是開發還是裝備制造的,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這樣一個東西,如何它是合適的,我們必須打造完整的產業鏈要共同的去努力,沒有這么一個產業鏈,無論是梁先生說的規模還是石參事說的技術創新來說都是空話,是沒有基礎的,我們必須考慮突破產業鏈的瓶頸。
第三方面,必須突破政策的瓶頸,我國政策里很多法律寫得很明確,包括黨中央國務院很多的文件寫得很清楚,但是我們沒有落實好。比方說,在最近黨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很重要的文件,我估計大家都沒怎么看,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意見,那里面藏在字里行間有幾個小小的字,就是綠色調度,綠色的能源優先上網,綠色之后就是效率,同樣的技術里效率高的優先上網,綠色的環保,綠色的清潔的優先上網,同樣都是不干凈的效率高的先上網。我們能不能落實。還有我們可再生能源法里補貼做到位、全額收購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同時一個新的技術必須有一些新的政策,因為剛才和梁司長這個問題,我們在討論招投標的時候,像光熱發電適合不適合招投標的電價,我覺得不適合,招投標的概念是在這個技術很成熟的條件下,并且絕對是稀缺資源的條件下才能做招投標的電價,比如說就是一個項目,這個技術很成熟,就這么算了,如果是大面積市場開發的時候,市場的規律是什么,一個市場政策制定出來是這樣的分布,大部分的人進入這個行業是可以盈利的,一部分比較優秀的可以多賺錢,變成更優秀的企業可以有更多的投入更多的發展和更多的技術創新可以引領未來,還有一部分企業做的不好就被淘汰了。
如果一個新生的產業只能最好的人去干它,那就是最好的企業也不會賺更多的錢,我不是說中控是最好的企業,但是它是第一個做出成套裝備企業、第一個并網發電成規模并網發電的企業,但是它是不是最優秀的?我個人說我比它更加的優秀,但是我說你可以說但是你沒有做到,你做到的時候再說中控是最優秀的。現在中控應該是最優秀的,但是中控現在的項目是不賺錢的,它不賺錢怎么去發展呢、怎么去創新、怎么去擴大規模、如何培育產業鏈呢?我們必須在政策上解決這樣的問題。
我們必須找出一套辦法來,扶持這樣的一個新興產業、未來有希望的產業,它在政策上必須有特殊的辦法,比如說把幾個方面考慮好,首先應該有一個實驗的電站,要打通產業鏈,必須有一套示范電站,我們能有培育產業鏈,第一是打通、第二是培育,第三步是規模化,第四步是產業化,必須要按照這樣的客觀規律來做我們的電價和補貼政策。比如說核電一開始就給四毛二的電價的時候,所有的核電公司全都倒閉了,是不可能實行的,所以說必須有實驗、示范、規模化、商業化不同時期的政策,也希望在座所有的公司、企業和科學家,我們都能考慮這些東西,除了我們去做項目以外,我們必須要推動這樣的政策,我們不是說額外的去找,我們和一些國家扶持的重點行業、重點的能源行業要求同樣的政策來支持。剛才石理事長在說,我們投了那么多,我們光熱投了很少,現在那些都扶持起來了,該扶持光熱了,光熱應該有得到扶持的機會,第三個方面要考慮政策上扶持或者說打通政策上瓶頸的問題。
第四方面是隊伍建設。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聲音,我是鼓勵技術競爭的,我特別反對技術相互的攻擊,可以競爭但沒必要攻擊,也不能說槽式不好,或者是塔式就獨步天下,不要這樣,我們應該吸收核工業最大的毛病,三大公司相互指責,這個技術有問題、那個技術有問題,最后大家對核電,社會就說反正你們自己說不好,我們并沒說你們不好。我們現在就避免這種問題,但是我們太陽能熱發電也有這樣的問題,比方說哪一個電站做出來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正因為有問題我們需要發展,我們需要去研究,我們需要攻關和克服,我們沒必要相互的指責,特別是行業特別弱小的時候,我在光伏里也講,光伏一批大佬們只要坐在一塊就罵他們一頓,吃飽了撐的,互相說彼此不好,都是我們的光伏晶硅技術,只是不同的發展階段很難說誰更好,如果說誰是一定更好他就勝出了。比方說我們的晶硅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占了上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