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電網報 | 0評論 | 4930查看 | 2016-04-25 10:18:22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
中國推進能源革命需(xu)要全(quan)球(qiu)能源互聯網
1.認識、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對于能源產業而言,新常態要求我們用創新思維審視能源發展路線,做出前瞻性安排。我認為,新常態背景下能源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如何變革。如果借用“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論述,就是如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能源革命的核心課題則是轉變能源生產方式和能源消費方式,也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變革。所以說,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本質上與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一致的。這也說明能源革命是能源產業必須執行的一項任務。
2.剛才提到,能源革命要解決供給側和需求側所面臨的各種矛盾,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兩大主題,一是非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二是傳統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需求側變革涉及如何轉變人們的消費方式,實現能源節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解決這幾個問題的過程,就是推進能源革命的過程。
3.這幾個問題的解決難度都不小。比如,在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問題上,我國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現在的12%提升到2020年的15%。如何進一步提升?提升后又如何消納?供給側開發與需求側消納如何匹配?類似的難題,都需要我們以更加創新的思維加以解決。
4.我認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內涵,是推進能源革命的重要路徑。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其中特高壓實現了能源的遠距離大規模配置,智能電網可以將電源、電網、負荷與儲能融合成一個綜合性的智慧能源系統,從而保障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我相信,隨著特高壓建設的穩步推進,再加上智能電網和集中式、分布式能源系統建設的廣泛開展,能源革命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對國家戰略的有力踐行
1.從能源革命的角度看,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看作是能源產業落實國家供給側改革的一項具體行動。事實上,全球能源互聯網與國家戰略的吻合不止于供給側改革,還包括兩化融合,去產能、去庫存等。“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未來五年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要進一步提高;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2.國家“兩化融合”戰略落實到能源產業上,就是能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其中,信息技術包括網絡、通信、控制、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能源領域,實現的正是能源互聯。因此說,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符合兩化融合戰略,是能源領域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結合的必由之路。當然,能源互聯是一個從地區、國家再到洲際、全球的動態過程,它是循序漸進的,是與能源技術進步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3.有關電力行業去產能、去庫存,還是要用創新的、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雖然我國存量的電站、裝備、線路等不過剩,但是要注意,這幾年我國幾乎是以每年新增1億千瓦裝機容量的速度發展的。也就是說,我國電力行業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億千瓦量級。隨著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必須考慮這一生產能力過剩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與世界更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我們發現很多國家都面臨基礎設施缺口的問題,存在很大的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一旦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我們的產能就與對方的需求對接起來。這就是用創新的思維方式來落實國家戰略,并實現中外多方雙贏。
新技術的創造需要人們敢于創新
1.創新十分重要!什么叫創新?直白地說,就是用未來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和過去不一樣的觀點來看待一項事物、一種現象。在全球能源互聯網剛提出來的時候,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這就像是我現在正在參與的一個課題,關于把電站建到遠離地球的外太空的課題。我們需要解決大功率電能的無線傳輸、智能機器人在太空開展運行維護等很多問題,聽起來是不是也難以想象?實際上,美國早在50年前就開始了研究,現在不但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加快了研究步伐。
敢于創新才有可能實現夢想。
2.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是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和清潔能源相關技術都逐漸成熟的背景下提出來的。而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產品、產業的進一步升級,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腳步也會隨之不斷向前。當然,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才進行有力地支持。
3.青年人代表未來,學校的所有活動、工作都應當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堪當大任的棟梁之材。具體到華北電力大學,就是要使學生充分理解和預判能源電力發展趨勢,并以自身所學提供科技、人才支撐。我一直強調,學生們需要從知識、能力、品質等各個方面為明天的事業做好準備。知識、能力、品質如何塑造?這是一個問題。什么才是明天的需要?這是另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問題。我不能代替學生們做出判斷,明確地告訴他們某項技術是明天需要或者是不需要的。我們所能做的,是讓他們敢于向未知進軍而不是禁錮自己,是讓他們明白任何未知能夠變成已知皆因它們符合發展規律。
對我國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建議
第一,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基礎理論、共性技術、實現模式、整體架構等理論研究方面,應更加深入地加以研究。
第二,加快能源互聯網工程示范建設,采取從局域到廣域再到全球的遞進策略,在中國率先建成一個示范區。
要領跑,就要自主、領先、示范。成為區域示范的領跑者,這是現在就可以做的事情。
劉吉臻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先后承擔國家“863”、“973”、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基金以及國家新技術示范工程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