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Joyce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6331查看 | 2015-07-09 16:19: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德國宇航中心 (DLR)是光熱發電領域的國際權威機構,在過去數十年來,DLR積極致力于光熱技術的研發和示范、光熱產品的檢測、光熱項目的研究和咨詢等領域,為推動光熱發電產業在全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Jürgen Kern是DLR專注于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的高級研究員,在6月25~26日在京召開的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暨CSPPLAZA年會2015上,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對光熱發電產業相關問題的見解,CSPPLAZA和中國電力報記者于6月26日大會結束之際采訪了這位資深專家。
CSPPLAZA:第一個問題就是,在現在這個階段,您從國際上怎么看中國的光熱發電這個行業及技術發展情況的?
Jürgen: 我們對中國光熱發電的現狀很感興趣,因為我們在過去也見識到了中國一定的影響力。中國影響力指的是中國的一些公司都很強大,尤其是在成本削減的領域,他們掌握有技術,有時也在歐洲和德國取得了發展,并把它帶到了一個更大的市場。但光熱發電只占了很小的市場份額,在全世界范圍內我們只有4GW多的裝機容量。這聽上去不錯,但是和風能相比還遠遠不及。所以在未來我們希望會有中國政策的指引與中國公司的努力,來把CSP推廣到一個更大的全球市場,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個巨大的優勢。
CSPPLAZA:那么會上討論的如果沒有中國參與,全球的光熱發電成本就降不下來,就這個問題您怎么看?
Jürgen: 我認為在CSP市場中成本降低和經營技巧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要達到一個更高的生產率。事實上,全球范圍內大多數的CSP項目都是一個接一個的建造起來的,而不是連續不斷的混亂的建造的。這就有一定的幫助。中國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從長期來看中國CSP電站裝機容量預計為1000GW,甚至更多,這個市場份額是很大的,同時它也可以幫助全球市場來供應中國的公司和項目,從而使成本降低。
CSPPLAZA:對于中國怪圈的問題,產業在等政策,政策在等產業您怎么看?國際上要進軍中國市場是否會考慮這個問題?
Jürgen: 我認為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一些國家正在解決或嘗試著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通過建立一個專家組整合企業觀點、編輯調研需要,并把這些制成一個匯總報告交給政府。我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聚集了專家的咨詢圈,這種咨詢報告是很有必要的。就比如說,政府想要有一個關于CSP的觀點,那么應該去向誰咨詢呢?他們挑選了一些人,但這并不是能簡單提出關于CSP想法的一些普通人,而是一個專家組,他們促進并組織了關于CSP的一些學術性的觀點討論。
CSPPLAZA:那您覺得這種方法在中國是否可行呢?
Jürgen: 我覺得可行。我們已經在不同國家嘗試,例如德國和歐洲,還有一些我經常去的阿拉伯國家,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CSP領域里獲得更多知識并解決更多難題。我們可以對政府提供援助,我們把這個叫做政策顧問,所以我們可以準備和回答這個問題。當然,這在中國也同樣適用,這就需要中國的一些專家來參與,在這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外國專家來參與顧問,但是只是一部分而已,不可能完全由外國專家來做。
CSPPLAZA:您所知道的國家在與中國合作時都有哪些困難?
Jürgen: 就我而言,我與中國的合作經驗不是很多,但這些經驗仍然有一定的幫助。我認為語言可能是個問題,我想如果兩個國家能有共同的語言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共同解決每一個話題。有時回首過去,覺得文化方面也是個限制因素。例如對于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們和中國相比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文化,所以我認為有時文化也是個障礙。
CSPPLAZA:昨天您的演講很受歡迎,能否給我們邏輯的概括一下主要觀點呢?
Jürgen: 第一個要點是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生物質能等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太陽能,潛力更大。第二個要點是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個技術模型;第三個要點是對于這些技術的實施有一個長遠且穩定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在這里我也舉個例子,當你要登山的時候,首先你需要邁出第一步,然后你需要一個計劃,一個真正行得通的計劃,之后你便要開始登山。所以建議是先制定一個計劃,一個可以在今天執行的計劃,而不是在十年之后。這個計劃從今天開始,但要在未來保持一致的方法。在這里我說的未來是指至少到2050年。
CSPPLAZA:最后您想對中國的決策者說些什么?
Jürgen: 我認為在我給出的4個設想中已經有所體現了,那就是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是光熱發電領域建立包括政治、科學和商業等不同層面的團體,發展規劃,制定路線圖,并且跟隨并遵循這些世界地圖。當你看到這些變化時你自己可能也會發生變化,但一定要有一個穩定的計劃,并遵循這些計劃不斷做出調整。
注:本采訪在中國電力報記者徐秋玲的主導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