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jiu)前結(jie)束的(de)2020年“兩會”上,“十四五”期(qi)間(jian)推動(dong)能源(yuan)綠色低碳轉(zhuan)型(xing)成為能源(yuan)領域代表委(wei)員們的(de)共議(yi)話題。
自2014年(nian)習近平總書(shu)記提出(chu)“四個革命、一(yi)個合作”的(de)能源(yuan)安全(quan)新戰略以(yi)來,中(zhong)國明顯加(jia)快了能源(yuan)轉(zhuan)型步(bu)伐,逐步(bu)加(jia)大可再生(sheng)能源(yuan)在(zai)能源(yuan)結構中(zhong)的(de)比例。
2020年4月(yue)10日,國(guo)家能源局正式對(dui)外(wai)發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guo)能源法(征(zheng)求(qiu)意(yi)見稿)》公開(kai)征(zheng)求(qiu)意(yi)見的公告(gao),明確提(ti)出,“國(guo)家調整和優(you)化能源產業結(jie)構和消(xiao)費(fei)結(jie)構,優(you)先發展(zhan)可再(zai)生能源”。
按照中(zhong)(zhong)國(guo)中(zhong)(zhong)長(chang)期(qi)能(neng)源轉(zhuan)型(xing)發(fa)展目標(biao),到2030年,非化石能(neng)源消費(fei)占一(yi)次能(neng)源消費(fei)比重達(da)到20%;2050年,這(zhe)一(yi)比重達(da)到50%。“十(shi)四五”期(qi)間,中(zhong)(zhong)國(guo)政府推動可再生能(neng)源發(fa)展的力度(du)和降(jiang)低對煤炭資源的依賴程度(du)將對這(zhe)一(yi)目標(biao)的實現(xian)起到至關(guan)重要的作用。
大力發展可(ke)再生能源早已成全球共識(shi)。但在(zai)中國,煤炭的存續問(wen)題一直有爭議,煤電項目該(gai)少建(jian)還是不建(jian)?這(zhe)是擺在(zai)監(jian)管層案頭的一道選擇題。
十(shi)天前,由能源基金會主辦的(de)“全球與(yu)中國綠色低碳(tan)發展議程(cheng)高端(duan)對話”第六次(ci)活(huo)動(dong)在北京舉行,來自中美歐的(de)30余位(wei)權威(wei)專家線上論(lun)道(dao),探討“疫情新背景(jing)下中國‘十(shi)四五’規劃展望”。
在“能(neng)(neng)源(yuan)結構(gou)轉(zhuan)(zhuan)型和電(dian)力基(ji)礎設施(shi)”主(zhu)題環節(jie),國(guo)家(jia)能(neng)(neng)源(yuan)專(zhuan)(zhuan)家(jia)咨詢委員(yuan)(yuan)(yuan)會(hui)副主(zhu)任(ren)、原中(zhong)國(guo)工程院副院長(chang)杜祥琬,能(neng)(neng)源(yuan)轉(zhuan)(zhuan)型委員(yuan)(yuan)(yuan)會(hui)主(zhu)席、新經(jing)濟思想研究(jiu)(jiu)所資深研究(jiu)(jiu)員(yuan)(yuan)(yuan)Lord Adair Turner,國(guo)家(jia)發改委能(neng)(neng)源(yuan)研究(jiu)(jiu)所原所長(chang)周(zhou)大地、政府(fu)間氣候(hou)變化專(zhuan)(zhuan)門委員(yuan)(yuan)(yuan)會(hui)(IPCC)第三工作(zuo)組(zu)主(zhu)席Jim Skea教授(shou)等五位國(guo)內外權威專(zhuan)(zhuan)家(jia)對煤電(dian)在“十四五”能(neng)(neng)源(yuan)轉(zhuan)(zhuan)型中(zhong)的定(ding)位進行了解讀(du)。
綠色新共識
“全(quan)球與中國綠色低碳發(fa)展議程(cheng)高端對話”由能源基(ji)金(jin)會在2017年(nian)11月15日(ri)德國波恩《聯合(he)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三次締約方(fang)會議(UNFCCCCOP23)期間正式發(fa)起(qi)。
該(gai)平臺旨在推動中(zhong)國與國際社會關于政(zheng)(zheng)策議(yi)程設(she)(she)置、政(zheng)(zheng)策討(tao)論框架、政(zheng)(zheng)策頂(ding)層(ceng)設(she)(she)計(ji)、最佳實踐分享的(de)關鍵(jian)議(yi)題的(de)深入討(tao)論。系(xi)列對話的(de)觀點將為中(zhong)國“十四五”和中(zhong)長期綠色低碳(tan)發(fa)展提供技術支持。
對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頂層設計者而(er)言,2020年將不得不面對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所帶來的不確定(ding)性(xing)。
倫(lun)敦政治經濟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huan)境研究所主任Nicholas Stern爵士認為(wei),目前全球經濟面(mian)臨著“二(er)戰”以來的最(zui)大風(feng)險,程度遠超(chao)2008年的金(jin)融危機。
劍橋大學(xue)法(fa)官商學(xue)院風(feng)險研(yan)究中心數據顯示(shi),在(zai)“經(jing)濟(ji)蕭條”的(de)情景下,新(xin)冠病毒大流行在(zai)五年內可能會給(gei)全球經(jing)濟(ji)造成(cheng)82萬(wan)億美元(yuan)的(de)損失(shi)。
該研(yan)究中心的“樂觀”估計(ji)是,疫情在五年(nian)內將造成3.3萬億美元(yuan)的經(jing)濟損失,此(ci)外共識預期為(wei)(wei)26.8萬億美元(yuan),占五年(nian)GDP的5.3%。對于美國來(lai)說,潛在的五年(nian)經(jing)濟打擊約(yue)為(wei)(wei)5500億美元(yuan)到(dao)19.9萬億美元(yuan)。
受(shou)疫情影(ying)響,中國2020年(nian)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wei)20.65萬億元,同比下跌(die)6.8%。其中,全國規模以上(shang)工業增加值同比下跌(die)8.4%。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xi)經濟學家祝寶良認(ren)為(wei),全球經濟從(cong)現在到(dao)2035年期間,可能會(hui)面臨比(bi)較慢的(de)經濟增(zeng)長(chang)速度,世界經濟增(zeng)長(chang)速度有可能從(cong)過去(qu)(qu)的(de)3%左右降到(dao)1-2%,甚至不排(pai)除更低的(de)增(zeng)長(chang),“十(shi)四五(wu)”期間不應該(gai)再去(qu)(qu)追求過高的(de)增(zeng)長(chang)速度。
不過,與(yu)會專家同時(shi)也(ye)指出中國存在“化危為(wei)機”的機會。能(neng)源基(ji)金會總(zong)裁鄒驥指出,疫(yi)情可能(neng)會帶來短期(qi)衰退,乃至蕭條,但同時(shi)意味(wei)著一些機會。
“比(bi)如可以(yi)考慮重新平衡四(si)(si)種資(zi)(zi)本,物質資(zi)(zi)本、人力資(zi)(zi)本、自然資(zi)(zi)本和社(she)會資(zi)(zi)本,同時打通‘綠水青(qing)山(shan)變(bian)成金山(shan)銀山(shan)’的體制機制通道,把綠色低(di)碳的外部社(she)會效益內化(hua)為地方(fang)政府和市場主體的內部經濟效益,這應(ying)當納(na)入‘十(shi)四(si)(si)五’時期深化(hua)要(yao)素市場改(gai)革的重要(yao)議(yi)程。”鄒驥說。
全(quan)國(guo)(guo)政(zheng)協經(jing)濟委(wei)員會(hui)副主任(ren)、國(guo)(guo)務院發(fa)(fa)(fa)展研(yan)究(jiu)中心原副主任(ren)、中國(guo)(guo)發(fa)(fa)(fa)展研(yan)究(jiu)基金會(hui)副理事長劉(liu)世錦認為(wei),中國(guo)(guo)在“十四(si)五”期間將(jiang)面(mian)臨三(san)個時(shi)代新特征(zheng):數(shu)字經(jing)濟快速發(fa)(fa)(fa)展、生態(tai)文明建(jian)設(she)和綠(lv)(lv)色發(fa)(fa)(fa)展成為(wei)社會(hui)共識、全(quan)球化(hua)遭受重挫(cuo),這(zhe)些(xie)時(shi)代特征(zheng)對常規經(jing)濟增(zeng)長具有明顯的“橫向”影響力(li),波及(ji)所有行(xing)業、地(di)區和具體領域。在此背景下,“十四(si)五”時(shi)期中國(guo)(guo)應(ying)確立綠(lv)(lv)色發(fa)(fa)(fa)展基本(ben)框架,為(wei)推進高質量(liang)發(fa)(fa)(fa)展、實(shi)現綠(lv)(lv)色繁榮奠定(ding)堅(jian)實(shi)基礎。
中(zhong)國(guo)科(ke)學院科(ke)技戰(zhan)略(lve)咨詢研究(jiu)院副院長(chang)王毅稱(cheng),綠色發展是一個過(guo)程(cheng),不可(ke)能一蹴而就,是長(chang)期的(de)安排(pai)。
“現在對于(yu)綠(lv)色刺激政策的考慮,實際上跟其它的經濟刺激一(yi)樣,也(ye)是要多端發力,綜合(he)考慮綠(lv)色評估、綠(lv)色標(biao)準、綠(lv)色設計與制造、綠(lv)色新基建、綠(lv)色消(xiao)費和綠(lv)色金融,鼓勵顛覆性(xing)綠(lv)色技術創新。”王毅說(shuo)。
針對如何應對疫(yi)情給經(jing)(jing)濟帶(dai)來的沖擊,牛(niu)津大學(xue)(xue)史密斯學(xue)(xue)院環境(jing)經(jing)(jing)濟學(xue)(xue)教(jiao)授兼主任Cameron Hepburn帶(dai)領團隊對231個經(jing)(jing)濟學(xue)(xue)家,以及各(ge)國財政(zheng)部、央行(xing)(xing)官員進行(xing)(xing)了一次(ci)調查。
這次(ci)調查(cha)中(zhong),被調查(cha)者會被詢問25個不同的(de)政策組合。“調查(cha)的(de)結果,80%的(de)人都(dou)談到了希望實現綠色復蘇。”Hepburn說。
煤電少建還是不建?
在(zai)新時代背(bei)景下,綠(lv)色發(fa)(fa)展早已(yi)(yi)成為各國(guo)制(zhi)定能(neng)源發(fa)(fa)展規劃的(de)(de)新共識。在(zai)踐行綠(lv)色發(fa)(fa)展的(de)(de)道路(lu)上,以煤為代表的(de)(de)化石能(neng)源逐(zhu)漸退出歷史(shi)舞臺也已(yi)(yi)成為共識。
2015年(nian)12月(yue)12日,《巴(ba)黎協定》在巴(ba)黎氣候(hou)變化(hua)大會上通過。該協定為2020年(nian)后全球應對氣候(hou)變化(hua)行動(dong)作出安排。次年(nian)9月(yue),中國正式加入《巴(ba)黎氣候(hou)變化(hua)協定》,成為第23個完成批準協定的締(di)約方。
為了落實《巴黎協定(ding)》中的(de)節能(neng)減(jian)排(pai)目(mu)標,歐(ou)洲各國政(zheng)府已經相(xiang)繼列出放棄(qi)煤電的(de)時間表:英國決(jue)定(ding)在2025年前(qian)關(guan)閉(bi)所(suo)有(you)煤電設施;法國計(ji)劃(hua)到2021年關(guan)閉(bi)所(suo)有(you)燃(ran)煤電廠;芬(fen)蘭打算到2030年全面禁煤;西(xi)班牙電力(li)集團計(ji)劃(hua)到2020年完全關(guan)閉(bi)燃(ran)煤電廠;荷蘭將從2030年起(qi)禁止使用煤炭發電。
據媒體報道,2019年(nian)1月底,德(de)國煤炭(tan)退出委員會也宣布將在2038年(nian)前關閉所有煤炭(tan)發(fa)電廠。
相(xiang)比而言(yan),基于中國(guo)“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基本國(guo)情,中國(guo)在綠色發展道(dao)路上(shang)的挑(tiao)戰將更(geng)大(da),“去煤化”更(geng)是任重道(dao)遠(yuan)。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shi)長徐(xu)林則認為,解(jie)決(jue)中國能源(yuan)消費(fei)所帶(dai)來的能源(yuan)供給和排放問題只有(you)兩條出路,一是不(bu)斷提高節能水(shui)平;二(er)是進行能源(yuan)結(jie)構的調整。
事(shi)實上,面對(dui)全球新冠(guan)疫(yi)情大爆發,中國政(zheng)府在努力(li)控制疫(yi)情的同時,陸續出臺了一攬(lan)子財稅、貨幣(bi)政(zheng)策推動經濟復蘇,這些(xie)政(zheng)策將對(dui)“十四五”規(gui)劃甚至是長期的低碳(tan)發展和應對(dui)氣候變化產生(sheng)深遠影響(xiang)。
此背景下,“十四五(wu)”期間,在制定能源轉型路徑時,如何把握煤電和可再生能源之間的平衡發展將變得(de)更(geng)加復(fu)雜。
國家能(neng)源專家咨詢(xun)委員會副主(zhu)(zhu)任、原中(zhong)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將中(zhong)國能(neng)源結構轉型分為(wei)三個階(jie)段(duan):以(yi)煤為(wei)主(zhu)(zhu)的階(jie)段(duan),進入多元發展(zhan)階(jie)段(duan),最后走向非化石(shi)能(neng)源為(wei)主(zhu)(zhu)的階(jie)段(duan)。
“中(zhong)國目前處(chu)在(zai)化(hua)(hua)(hua)石能(neng)(neng)源和非化(hua)(hua)(hua)石能(neng)(neng)源多元(yuan)發(fa)展階段,要協調互補(bu),此消彼漲(zhang),向綠(lv)色(se)(se)低(di)(di)(di)碳(tan)(tan)、安全高效轉型,向綠(lv)色(se)(se)低(di)(di)(di)碳(tan)(tan)、安全高效轉型,實現電氣化(hua)(hua)(hua)、智能(neng)(neng)化(hua)(hua)(hua)、低(di)(di)(di)碳(tan)(tan)化(hua)(hua)(hua),核心是(shi)低(di)(di)(di)碳(tan)(tan)。”杜祥(xiang)琬說。
這位現年82歲的(de)權(quan)威專家也提出說(shuo),“十(shi)四五(wu)“期間中國的(de)能(neng)(neng)源(yuan)(yuan)轉(zhuan)(zhuan)型,一是(shi)要(yao)堅(jian)持煤炭的(de)清潔(jie)高效(xiao)利(li)用(yong);二是(shi)要(yao)同(tong)步推動能(neng)(neng)源(yuan)(yuan)空間格局優化和(he)能(neng)(neng)源(yuan)(yuan)結構優化,尤其是(shi)在能(neng)(neng)源(yuan)(yuan)負(fu)荷集(ji)中的(de)東部地區(qu),要(yao)著(zhu)力推動分布式可再生能(neng)(neng)源(yuan)(yuan)的(de)發展,逐步由(you)能(neng)(neng)源(yuan)(yuan)消費者轉(zhuan)(zhuan)變為能(neng)(neng)源(yuan)(yuan)產銷(xiao)者。
能源基金(jin)會低碳轉型(xing)項目主任和戰(zhan)略規劃(hua)主任傅莎則(ze)認為,中國(guo)應(ying)該對能源轉型(xing)進行投資,使得中國(guo)能夠逐步轉向(xiang)零碳經濟。
“雖然煤電的退出需(xu)要一個過程,但十四五”應嚴格管控煤電的增(zeng)量投資(zi)。目前中國一半以上的燃(ran)煤電廠無(wu)法盈利,盲目增(zeng)加煤電投資(zi)雖然在短期(qi)有經濟拉動效(xiao)益,但面臨長(chang)期(qi)的擱淺風險(xian)。應盡可能用零碳電力來滿足新增(zeng)電力需(xu)求。”傅莎說。
能源轉型委員會主席(xi)、新(xin)經(jing)濟(ji)思想研(yan)究所資深(shen)研(yan)究員阿代爾·特納勛爵(jue)也指出:“現在中國(guo)的電(dian)力系統中仍然有(you)煤(mei)電(dian),但不應該再(zai)新(xin)建煤(mei)電(dian)。新(xin)增光(guang)伏(fu)和(he)風電(dian)成(cheng)本已(yi)經(jing)低于新(xin)建和(he)現有(you)煤(mei)電(dian),且未來成(cheng)本優勢更加明顯(xian)。”
中(zhong)國能(neng)(neng)源研(yan)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fa)展(zhan)和改革委(wei)員會能(neng)(neng)源研(yan)究所(suo)原所(suo)長周大地也希(xi)望,“十四五”期間盡(jin)可(ke)(ke)能(neng)(neng)少建(jian)煤電。但他同(tong)時認為(wei),但是一個都不(bu)建(jian)是不(bu)可(ke)(ke)能(neng)(neng)的,因為(wei)現在(zai)有很多煤電項目已經在(zai)建(jian)設過程之中(zhong)。
“我的(de)想法,應該力爭(zheng)‘十四五’期間盡量少的(de)建新的(de)煤電,爭(zheng)取不要再批新的(de)煤電。”周(zhou)大地說,“但做起來能不能說服(fu)各方(fang)面的(de)意(yi)見(jian),我覺得并不是(shi)很容易的(de)事”。
“去煤化”的現實阻力
今(jin)年的《政府工(gong)作報告》中提(ti)到,“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fa)展可再生能源(yuan),完善石油、天然(ran)氣(qi)、電力產供銷體系,提(ti)升(sheng)能源(yuan)儲備能力”。
這意(yi)味(wei)著(zhu),相較于(yu)“去煤化”,推(tui)動煤炭清(qing)潔高效利用更符合中國國情。
《能源法(征求(qiu)意見稿)》中亦提(ti)到(dao),煤炭(tan)、石油(you)和天然氣的開(kai)發(fa)和加工(gong)轉換應當遵循安(an)全、綠色、集(ji)約和高(gao)(gao)效(xiao)的原(yuan)則,提(ti)高(gao)(gao)資(zi)源回(hui)采率(lv)和清潔高(gao)(gao)效(xiao)開(kai)發(fa)利用(yong)水平(ping)。
周大地進一步分析了煤電需求(qiu)的幾個客觀(guan)原因(yin)。
第一(yi),中(zhong)(zhong)國電力(li)需(xu)求(qiu)增(zeng)長(chang)速度目前并不太清(qing)楚,但(dan)相(xiang)對速度較快(kuai)。盡管中(zhong)(zhong)國電力(li)增(zeng)速曾下跌到1%,但(dan)很快(kuai)反彈至8%,2019年則是5.5%,而(er)本世紀(ji)以來在(zai)規劃過程中(zhong)(zhong),保守外(wai)推需(xu)求(qiu)預(yu)測往往過高預(yu)計(ji)未(wei)來需(xu)求(qiu)。
事實上,電(dian)(dian)力(li)的(de)高速發展又導致電(dian)(dian)源建設超過(guo)需求(qiu),特(te)別是火電(dian)(dian)的(de)利用時(shi)間,從過(guo)去每年(nian)的(de)5000小時(shi),到(dao)如今的(de)4000小時(shi)出頭。火電(dian)(dian)的(de)負荷系數(shu)、利用效率(lv)大幅度下降,意味(wei)著(zhu)火電(dian)(dian)廠產能超出了(le)電(dian)(dian)力(li)需求(qiu)增長。
另一個(ge)矛盾是,火電現今的利用效率較低(di),因此即(ji)使電力需求(qiu)增(zeng)長超(chao)出(chu)預期(qi),把現有的火電效率提高,也可以滿足要求(qiu)。
周大地(di)指出:“‘十四(si)五’規劃應該(gai)吸收(shou)歷史(shi)上(shang)的(de)教訓,不要片面從(cong)提前(qian)滿足(zu)電(dian)(dian)力潛(qian)在高(gao)速增長角度出發(fa),盲目布局供電(dian)(dian)能力。”
此外,在電力需求里,通過(guo)節(jie)(jie)能減少電力需求基本(ben)上沒人討論。周大(da)地認為,“首先要在‘十四五’強調節(jie)(jie)能,不但(dan)要節(jie)(jie)油、節(jie)(jie)氣、節(jie)(jie)煤,更要節(jie)(jie)電”。
在調整能源結構(gou),推行(xing)綠色發展過程中,減少煤炭使用和增加(jia)可再(zai)生(sheng)能源比重是一把雙刃劍。
自2006年1月1日(ri)《可(ke)再生能源法(fa)》實(shi)施后(hou),尤其(qi)是2014年以來,中國在(zai)可(ke)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十分迅猛。
以裝(zhuang)(zhuang)機數(shu)據為(wei)例,截至2014年(nian)底,中(zhong)國可(ke)再生(sheng)能源裝(zhuang)(zhuang)機為(wei)4.3億千瓦,而到(dao)(dao)2019年(nian),這一數(shu)字達到(dao)(dao)了7.94億千瓦,5年(nian)間增長了84.65%。
不過,從(cong)發電(dian)量占比來看,中國可再(zai)生能(neng)源發電(dian)量2014年(nian)底為1.2萬億千瓦時(shi),占全(quan)部發電(dian)量的22%;2019年(nian)底,這一數字為2.04萬億千瓦時(shi),占比為27.9%。
這意味(wei)著,過去(qu)五年間,中(zhong)國可再生能源發(fa)電量在(zai)全部(bu)發(fa)電量中(zhong)的占(zhan)比僅提高(gao)不到六個(ge)百分點,并沒(mei)有相應地得到大幅(fu)提升。
導致這一結(jie)果(guo)的(de)原因可(ke)能是中國的(de)電(dian)(dian)源(yuan)結(jie)構(gou)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在可(ke)再生能源(yuan)大力(li)發展的(de)同(tong)時,煤電(dian)(dian)裝機亦在逐年增長。截至2019年,火(huo)電(dian)(dian)占比仍高達69%。
另一個阻力來自(zi)于(yu)電(dian)網。長期以來,可再生能源發電(dian)被電(dian)網公(gong)司視(shi)為“垃圾電(dian)”,因為它可能會對(dui)整個電(dian)網系(xi)統帶(dai)來沖擊(ji)。但經過多(duo)年發展后(hou),電(dian)網系(xi)統已(yi)經能夠承受可再生能源電(dian)力輸(shu)送。
聯合國(guo)政府(fu)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yuan)會(IPCC)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JimSkea教授舉例稱,英(ying)國(guo)現在的(de)(de)火電(dian)大(da)概提供電(dian)力的(de)(de)35%,總電(dian)力的(de)(de)65%都來自風電(dian)、核電(dian)和光伏。
事實上,為解決可(ke)再(zai)生(sheng)能源電力消納問題(ti),中(zhong)國監管層(ceng)屢出政策。2019年5月,國家(jia)(jia)發展改(gai)革委、國家(jia)(jia)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li)健(jian)全可(ke)再(zai)生(sheng)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ji)制(zhi)的(de)通知》。
5月25日,經國(guo)(guo)家能源局復核,全國(guo)(guo)新能源消(xiao)納(na)監(jian)測預(yu)警中心正式(shi)發布,2020年全國(guo)(guo)風電、光伏(fu)發電合計新增消(xiao)納(na)能力85.1GW,其中風電36.65GW、光伏(fu)48.45GW。
按(an)照國家公(gong)布的(de)補貼政(zheng)策,今年(nian)戶用光伏(fu)裝(zhuang)機預(yu)計為7GW。如果全部完成,今年(nian)光伏(fu)并網裝(zhuang)機有(you)望(wang)達到55GW,甚至超(chao)過(guo)了(le)最輝煌(huang)的(de)2017年(nian)。
消納(na)能(neng)力對新(xin)能(neng)源(yuan)產業至關重要,在(zai)平價時代愈加凸顯(xian)。消納(na)空(kong)間被喻為(wei)2020新(xin)能(neng)源(yuan)政策的(de)最(zui)后一(yi)塊拼圖,決定了行(xing)業天花板。
消納能力提升,將加(jia)速中國(guo)風(feng)電(dian)、光(guang)伏平價時代到來。但(dan)可再生(sheng)能源能否按(an)照(zhao)規劃替代煤(mei)炭(tan),這條道(dao)路仍舊任重道(dao)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