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深度解讀化石能源補貼與非化石能源補貼
來源:能見派 | 0評論 | 5405查看 | 2016-05-16 10:34:00    
  化石能源補貼是G20峰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4月舉行的化石能源補貼國際研討會上,專家們第一次把補貼的事掰扯的這么清楚。非化石能源也被扯了進來。不過,這次也不算躺槍。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秘書長劉強:

  能源一直是中國的瓶頸部門,我們一直到2012年還在拉閘限電,一直是瓶頸部門。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能源安全給予了很高的重視。在這種重視之下對它有很大的傾斜,這種傾斜也可以說是一種補貼,為什么?

  因為計劃經濟時期那個錢就是國家投了,由于剪刀差,比其他產品價格高,比農產品價格更高。這就是一種補貼。

  在市場經濟時代,能源補貼的形式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第一,對生產領域的補貼。

  我們有土地和生產環節的補貼,用于生產的土地價格被壓的非常低,比較中國和國外的話,國外一個項目從獲得土地到最后能夠實施這個項目,應該說要付出很大的土地成本,還有環境成本,還有談判帶來的時間成本,經常十幾年才能談成一個項目開工。

  在中國,土地由政府直接拿過來,無償劃撥給企業,尤其能源領域都是國有企業和中央企業,直接拿過來土地以后,這對企業來講是非常大的成本節約。

  環境成本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對環境的規制比較低,由此帶來的也是一種企業成本的減少。這是經濟學里講的社會成本和企業成本的差距。

  這兩塊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性補貼,不是由政府直接給企業錢,而是政府的力量讓企業節約了很多的金錢,包括時間的成本。

  第二個是資本補貼。

  以前是國家投資,在市場經濟時代,國有企業融資成本非常低,遠低于社會平均成本,更低于民用企業的成本。而且它形成不良資產之后,可以由國家對它進行不良資產剝離,把優質資產留下,這帶來資本的補貼。

  因為能源項目經常上百億投資,資本補貼如果有5%的利差,比如國有企業可以4%的成本拿到融資,民營企業最低也在8%以上,如果這4%去乘以100億,4個億也出來了,實際上遠不止于100億。能源總投資是萬億來計的。

  第三個是現在未必注意到的,實際上是公共財政購買的能源服務。

  如果我們看中國的投入產出表的話,由政府部門購買的能源服務的比例挺高的。這實際上是另外一種擔保,也可以視作一種補貼。

  這些都是廣義補貼,而不是政府直接的,曾經也引起過爭議,現在他們也在提,油價太低了,需要補貼,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

  看得到的補貼往往是很小的數,這背后隱藏的前三項實際上才是更大規模的補貼。

  能源補貼對經濟結構和社會分配是很大的扭曲

  在中國能源領域,尤其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遠遠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率。

  市場經濟學理論來講,競爭最充分領域的利潤率應該是社會平均利潤率。在中國競爭最充分的領域就是服裝行業、紡織行業,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率代表社會,如果大家完全競爭的話,它的利潤率也就時5%-6%的水平。

  但是有兩個最高的,最高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當然,這是2013年的數據。

  在正常的,沒有遭遇到國際低油價的情況下,它的利潤率達到46%,由于它在成本上夠節約,它的利潤率更高,唯一跟它相比的是煙草,煙草是33%的利潤率,這是社會結構的一種扭曲,這種扭曲是我們要面對的社會成本。

  任何對生產的補貼都是錯的

  我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從經濟學理論上是完全成立的,任何對生產的補貼實際上都是錯誤的。為什么?

  生產是典型的企業行為,企業需要承受它的決策是否對錯,它是否能夠盈利,而且任何的補貼一定是一個扭曲,因為你相當于從一個部門拿到錢給到另外一個部門,無論是對傳統的能源行業還是對新能源行業,這種補貼實際上都是對社會分配的扭曲,對資源配置的扭曲。

  雖然說我們經常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說對傳統行業叫戰略支柱產業,對新能源行業叫戰略新興行業,但其實是有嚴重后果的,對傳統能源行業的補貼就造成了我們生產過度,而且產能過剩。

  補貼的惡果不僅發生在傳統行業,也發生在新能源行業

  為什么現在我們講供給側改革,這就是產能過剩。不僅發生在傳統行業,也發生在新能源行業。

  2012年以來的光伏幾次危機實際上表現出來都是一種過剩,而且這種過剩是由于補貼造成的,尤其對生產領域,包括對土地和環境的補貼,造成了它非常小的代價就可以形成很大的產能。

  這個產能一旦形成之后,就去搞惡性競爭,國內市場沒有啟動就會到國際上去銷售,最后一定會導致整個行業的崩潰,失去良性發展的動力。

  過低的門檻會讓品質不好的產能也迅速形成,迅速進入市場,這是我們這些年一直出現的情況,也是沒有好好總結的一種代價。

  補貼是對能源安全的根本破壞

  原來能源安全政策一直講中國要立足國內資源,所謂國內資源就是以煤炭為主來維護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供給。但是我們在這種對生產的過度保護和補貼的情況下,導致我們煤炭資源已經過快的消耗。

  我們一直號稱地大物博,直接證據就是中國煤炭多少,但實際中國煤炭情景遠不止如此樂觀。中國的煤炭總量是第三位,而且不是消耗之后第三位,原來就是第三位,美國和俄羅斯都比我們多,原來前蘇聯在的時候比我們還要多。

  再看儲采比,現在我們僅剩三年,不到2020年我們就沒有煤炭了,如果沒有新的儲量出現的話,維持現有產量不變的話,等不到那個時候,從煤炭行業領域來講,1500米以下的煤炭基本上不能開采了,它已經不能作為可用的儲備來計算。

  國內的煤炭已經不可靠了

  所以說能源安全需要做一個重新的思考,我們不計代價的依賴國內資源去維持超出國內需求的生產,我們是第一出口大國,含義就是我們在為全世界生產。

  我們在高峰時期幾乎主要產品50%左右的產能是在中國,50%左右的產量也在中國,我說的是制造業產品。比如電冰箱、洗衣機,基本上是50%,有的時候60%是中國提供的。現在汽車我們也是第一生產大國,不止為中國生產,還為全球生產。

  這導致能源資源過量消耗,對我們未來的能源安全是一種透支。所以我們現在要思考的是,我們未來國內的煤炭已經不可靠了。

  我們現在上大量煤化工、煤制氣,實際是完全錯誤的選擇,排除它的環境污染、資源代價、社會代價之外,對能源的過度消耗實際是透支未來的能源供給能力。

  去產能最直接的辦法是減少補貼,對新能源的環境影響一樣要征稅

  現在能源方面也存在產能過剩,供給側調整,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優化能源結構,通過優化能源結構來保障能源安全。

  如何來去產能,最直接的建議實際上就是要減少各種各樣的補貼,包括暗補,跟土地和環境成本相關的暗補,直接的就是稅收,比如對排放征收稅收,這是最直接的辦法。

  不只是對傳統能源,對新能源產生的各種環境影響一樣要征稅,只有征稅才能把成本有一個重新分配。

  要實現稅負在各個部門的再平衡

  我們原來大量的稅收成本加在了下游制造業,加在了居民頭上,而對上游綜合來講,稅收成本偏少,也會有增值稅,因為大量環境影響是由上游造成的,而對它的稅收負擔過低。

  所以造成了上游利潤很高,下游是在生存線上。只有在這一點上實現它的再平衡,前些年經常講經濟再平衡,現在提的少一點,其實還是再平衡的過程。稅賦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再平衡。

  我們經常提的是稅收重新分配,保證總體稅賦不要變化,而不是增加一個新的稅種而沒有減舊的稅種,比如增值稅現在營改增,要保證不增加企業和社會的成本。

  但如果從去產能角度來講,稅收是一個最直接的手段,稅收和補貼是一正一反,是一回事。原來我們要把這個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