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評論 | 4971查看 | 2015-06-11 15:43:00
G7峰會上,政治家(jia)們宣言(yan)要在本世(shi)紀末(mo)擺(bai)脫化石能(neng)源,問題是如(ru)何實(shi)現(xian)?
G7峰會上,政治家們宣言要在本世紀末擺脫化石能源。不過前幾天最大石油公司的CEO Rex Tillerson可是說了,才不會傻到投資新能源,把錢往水里扔。一邊是政治家們拍腦袋,一邊是商人們追求經濟效益對此不屑一顧。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人開發新能源,又要擺脫化石能源,能源從哪里來?能源的未來又在哪里?
也許你曾不只一次的看到各種新聞,如果解決了什么問題,人類能源問題就解決了。不過這只是一種美好設想。
相信以下這些報道你并不陌生↓↓↓
1.10年后可燃冰將解決能源問題
《東方早報》2005年7月報道,一種名為“可燃冰”的新能源礦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決我們的能源問題。據國家973深海項目首席科學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國南海發現了儲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國家已啟動8.2億元人民幣的項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尋找“可燃冰”資源。據國家973深海項目首席科學家汪品先院士預計,大約用十年時間,人類有望解決好“可燃冰”的開采和清潔燃燒的技術問題,屆時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應付能源危機。10年過去了,如今可燃冰離我們依然遙遠。
2.核聚變創造像太陽一樣的無窮能量
正是有了聚變反應的能量,太陽才能恒久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核聚變比目前的任何一座商業核電站利用的核裂變技術更加高效。
去年央視新聞曾報道,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旗下的臭鼬工廠,在核聚變反應堆上取得驚人突破。當地時間10月15日,洛克希德宣布,在發展核聚變能源技術上取得關鍵進展,首個反應堆體積已經縮小到可放入一輛卡車,該技術將在10年內投入使用。
洛克希德稱,小型的核聚變反應堆問世,將為公用事業提供廉價的新型能源,以取代煤炭和天然氣;還能降低水資源匱乏地區進行海水淡化處理的成本。如果有了核聚變,且可商用,估計核電站都不用建了。
3.太陽能+儲能技術突破
太陽能資源是免費的,如果配之以儲能的完善和商業運營可能是個美好組合。近期特斯拉電池在美國發布,讓普通家庭和企事業單位看到了希望。在美國小型的儲能技術+不過目前儲能仍然面臨著成本高昂的問題。在美國儲能+光伏用戶的脫網趨勢越來越嚴重。落基山研究所(RMI)研究顯示,在電價較高的夏威夷地區,光伏+儲能+電網的模式已經比單純依靠電網更為經濟,在未來10-15年里,包括加州、紐約州和得克薩斯在內的另外3個地區也將達到這一水平。當然如果有一天中國的電價也足夠貴,相信大家也更愿意自發自用。
4.加速步入氫社會 讓水成為終極能源
“我相信總有一天可以用水來作燃料,組成水的氫和氧可以單獨地或合在一起來使用,這將為熱和光提供無限的來源,所供給光和熱的強度是煤炭所無法達到的,水將是未來的煤炭。”這是1870年,吉爾斯·費恩在科幻小說《神秘島》中寫下了這段看似“夢囈”般的預言。如今科學家們正在向此夢想努力。
今年1月,南京大學教授鄒志剛研究成果《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材料及在能源與環境中的應用基礎研究》,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二等級。該項技術是利用太陽可見光將水分解為氫和氧,轉化效率高達6%。該轉化效率達到世界最高值,成為我國在國際光催化領域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預計到第二期973項目結題時,我們的光催化水解制氫轉化率將達到8%,接近美國能源部制定的10%商業化利用目標,中國人有望率先實現人類百年前的夢想。”鄒教授的成果很偉大,希望能盡快商業化。
“能源的未來”不僅在科學家的實驗室中,也需要企業商業化的努力。不可否認,在研發投入上,大型國際能源巨頭不惜重金,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這些創新和未來或許更可預見、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