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網綜合 | 0評論 | 5672查看 | 2012-08-16 21:02: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盡管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正在遭遇史上最為嚴寒的冬季,光熱發電還沒有實現商業化應用,但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還是給人們帶來許多美麗想像的空間!一些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再次釋放出唱榮太陽能產業的信號。
去年出臺的“十二五”規劃提出,“以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區為重點,建成太陽能電站500萬千瓦。”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15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00萬千瓦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四倍以上!有關專家認為,要達成以上目標,降低太陽能發電系統成本為主要技術發展方向。而規劃專門提出,“以提高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器件使用壽命和降低光伏發電系統成本為目標,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生產制造新工藝和新裝備;積極推動多元化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產業化及其商業化發電示范。”
就光伏發電而言,2008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內蒙古鄂爾多斯伊泰集團205千瓦太陽能光伏電站和上海崇明前衛村1兆瓦光伏電站的上網電價為4元/千瓦時(含稅)。而我國去年確定的光伏發電的標桿電價為1.15元/千瓦時和1元/千瓦時,雖然光伏上網電價在短短幾年間下降了近四倍,但目前這個價格比常規能源發電電價還高一倍以上。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所長許洪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光伏設備產能和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一,但是目前,隨著國內產能的增加,從國外進口的光伏設備數量反而增加了,這說明我國光伏設備的技術水平、生產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器件使用壽命及光伏發電的應用技術得到提升,光伏發電系統成本必然會降低。
至于太陽能熱發電,我國起步較晚,目前仍無太陽能熱發電項目運行,近年歐美地區卻發展較快。目前,國外太陽能熱發電價格在每千瓦時0.2歐元左右,到2020年有望降低到每千瓦時0.05歐元。
《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提出,推進規模化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向可承擔基礎負荷方向發展,2015年實現規模化電站年發電效率不低于15%、發電成本降至1.5元/千瓦時、每天可連續發電12小時、發電期間負荷變化率小于5%的經濟與技術指標。基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現有技術基礎及需求,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認為,發展光熱發電應依托示范電站建設,掌握規模化電站系統設計與集成技術,關鍵技術逐個突破,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啟動商業化市場,加快推進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規模化應用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