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能見派 | 0評論 | 5881查看 | 2015-03-09 20:07:00
電改是今年能源界最熱話題。電改方案出臺時間定了么?方案還變不變?具體怎么改?改了以后會怎么樣?對這些問題,兩會上各位大佬都有所表態。雖說改革原則基本已定,但從發言來看,后續事情還很多,大戲還在后頭。
新(xin)電改時間表確定了嗎?包括全國(guo)政協委員(yuan)、國(guo)家能源局副局長(chang)王禹(yu)民在內(nei)的多(duo)位人士兩會期間透露(lu):“《關于(yu)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ruo)干意見(jian)》即將出(chu)臺。”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8日表示,新電改方案“過一段時間”后出臺,預計半年后。
方案還變不變?
總的來說,新電改方案“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的框架內容已幾無懸念,關鍵在于下一步的具體實施細則和試點推進。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已經就上述框架內容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性文件和試點工作意見,但這仍將是各方博弈的過程。也就是說,新電改的大戲還在后頭,遠還未到塵埃落定之時。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
電力體制改革重點解決以下問題:一是要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以價格信號引導資源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二是要構建電力市場體系,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三是要支持清潔能源發展,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四是要逐步打破壟斷,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調動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積極性,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五是要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電力統籌規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原董事長范集湘:
“新電改方案只是規劃了一個方向,但是什么時候放開、到什么程度,這些都得出臺細則。比如,電價調整改革與老百姓息息相關,需要和居民收入等其他調整一起進行,相互承接。”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宏江:
“輸配電價基本上思路已經定下了,就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但是輸配核查成本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電價的構成很復雜,有很多政府性的基金,而且還有農網改造、抗旱排澇等工作要求,這都需要厘清,而且各省的負擔、電壓等級都不一樣,確定輸配電價要有一個博弈的過程,需要針對這些做一些細則性的工作。”
具體怎么改?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
具體的改革措施,一是建立市場化交易體系,區分競爭性和壟斷性環節,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形成有效競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二是理順電價形成機制,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把輸配電價與發售電價在形成機制上分開。三是推進發用電計劃改革,完善政府公益性調節性服務,提升需求側管理水平。四是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五是優化電源和電網布局,加強電網統籌規劃,完善電力監管措施和手段,改進監管方法。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
繼“心疼論”之后,劉董事長再次強調,媒體之前引述是“不太完全的”。
劉振亞表示,私企包括了境內外企業。自己的原意是,從世界電力改革的歷史來看,英國為代表的電力全盤私有化改革,“搞了20多年后,實際上非常困難,不管是電網還是電源。”英國電力走過極端私有化,首都倫敦供電資產甚至被不止一次甩賣給外國公司,今天來看是不夠成功的,“假如說在英國這種國家,這種資產被其它國家買下還可以接受的話,那么在中國我們能否同意?”
“資本是(shi)趨向逐(zhu)利的(de),而國(guo)(guo)企(qi)有其社會(hui)責(ze)任、政治責(ze)任,不能完全考慮利益。”他強調,以(yi)中國(guo)(guo)目(mu)前(qian)以(yi)公(gong)有制為(wei)主體的(de)發展階(jie)段,國(guo)(guo)企(qi)必須承擔更多的(de)責(ze)任,“如果把電力私有化(hua)了,會(hui)是(shi)什么結果?我(wo)自己經歷過(guo),四川(chuan)汶川(chuan)等一些縣的(de)(電力)資產給(gei)私有化(hua)了,結果到(dao)了汶川(chuan)大地震時就都(dou)不管、都(dou)跑(pao)了,我(wo)們(國(guo)(guo)家(jia)電網)于是(shi)都(dou)給(gei)接過(guo)來了。”
“電改的速度不慢,這么重大的改革要積極有序穩妥、科學客觀公正地推進。”劉振亞表示,目前的社會輿論沒有全面認識電力體制改革。每個國家的電力發展模式都不同,比如法國的模式是配售一體,日本有9個公司,但每個公司都是發配輸一體,而對于中國這樣的公有制國家和發展階段而言,目前要解決的是缺電和供電穩定性的問題,所以發輸配售一體化的電力體制最具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
目前,我國最基礎的能源轉化方式是從煤炭到電力,煤炭的價格形成機制已充分市場化,而電力的價格形成機制尚不完善,價格傳導機制不順暢。能源革命就需要改革價格形成機制,需要能源價、稅、財聯動改革來實現能源改革目的。
全國政協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
改革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目前部分化石能源正在逐步被新能源替代。而改革重點要集中在市場機制方面,同時電力體制改革也應該與能源革命主題更加緊密結合。
改了會怎么樣?
在上一輪改革中被推向市場的發電企業,經歷過幾輪風雨洗禮,心里最不踏實。他們擔心在電力供應相對過剩的背景下,改革會引發電價“血拼”,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宏江:
電改的實質作用能有多大,還得看具體操作細則。“我們做發電的,可以在銷售側參加售電。過去是電網一統天下,輸配售一體化,現在電改意味著部分現有格局被打破。”
全國政協委員、中電投集團總經理陸啟洲:
“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利益的再調整和游戲規則的重新制定,總有受益的,也總有受損的。當前電力供應比較寬松甚至過剩的情況下,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把發電企業推向了市場,對發電企業的壓力更大。放開市場競爭的話,首當其沖的是發電企業,對電力價格肯定是有影響的。”
裝機排名第二的發電企業國電集團判斷:
按照電改思路,電量計劃將會放開,火電企業將進入直接交易市場,企業必須要面向市場找電量,將引發電價“血拼”。電價定價權也要下放,輸配電價地方來定,上網電價市場來定,地方政府必然把電力作為經濟杠桿,通過降電價拉動當地經濟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
對于新電改放開配售電市場,劉振亞認為對國網并不構成沖擊,“如果大家同臺演唱比武的話,這不是好機會么,否則現在做的怎么好,別人也看不出來,比一下不就知道了。”
改了后怎么管?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
按照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實際需要,要做好以下監管工作:一是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二是加強電網公平開放監管,確保市場主體的公平無歧視接入和電網之間互聯互通。三是加強壟斷環節的成本價格監管,促進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四是加強供電監管,促進供電企業提高供電服務質量和水平,保障電力用戶權益和普遍服務義務落實。五是加強電力安全監管,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今年要做什么?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
電力市場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市場化交易體系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