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省財政廳、省科技廳下達2025年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資金,泰州市的夏禾科技等3個項目入選,省財政經費資助金額達1500萬元,同比增長200%。
在夏禾科技的千級無塵實驗室里,研發工程師輕輕按下啟動鍵,一片玻璃基板在真空腔體內開始沉積發光材料。幾分鐘后,顯示屏亮起鮮艷而純凈的紅色——這抹紅色,標志著我國在高端OLED材料領域突破國外壟斷。
“紅光材料的純度、色域和壽命是行業的三大技術瓶頸。”夏禾科技研發部負責人黃維洲介紹,他們通過獨創的混合氯橋合成技術,成功開發出具有全球獨創性的剛性平面結構材料,同步達到了BT.2020標準色度與高電流效率,解決了長期困擾國內OLED產業的“紅色難題”。
夏禾科技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且商業化量產GD、RD和PD材料的供應商。截至2024年底,企業已累計申請專利8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0%,涵蓋發光材料、p-dopant、主體材料、傳輸材料和OLED器件等技術領域。成功研發紅光材料進一步奠定企業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夏禾科技的新材料半峰寬收窄12%、電流效率提升20%,壽命延長25%。這些核心指標意味著中國OLED材料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不只是夏禾科技,一大批企業正不斷通過研發創新,實現科技“突圍”,競逐新產業新賽道。
甘肅阿克塞的戈壁灘上,朝陽映照在光熱電站的吸熱塔上,泛起耀眼的光芒。電站中,來自江蘇飛躍泵業的熔鹽泵平穩運行,將熱能轉化為電能,點亮千家萬戶。千里之外的生產車間,新的技術正在孕育。“溫度要達到650℃,時間要維持12小時,這對材料和技術都是極大的挑戰。”飛躍泵業總工嚴紅彬指著正在組裝的熔鹽泵說。
在光熱發電領域,熔鹽泵被稱為“心臟設備”,其性能直接關系到整個電站的發電效率。“我們的高溫熔鹽泵一直在往更高性能攀升,從400℃到450℃再到530℃。”嚴紅彬說,目前飛躍的產品已經成功運用于多個重大項目,如首航節能敦煌10MW塔式電站、哈密50MW光熱發電站、阿克塞50MW槽式熔鹽光熱電站等。
作為國內光熱、石化和冶金行業熔鹽泵細分賽道的冠軍,飛躍泵業已經不滿足于只做單一的“泵”,而是向“儲能系統集成”大步跨越。“從設備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會讓飛躍在產業鏈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飛躍泵業相關負責人胥麗介紹。該項目達產后,預計將達到2億元的銷售收入,打破國外在超高溫熔鹽儲熱技術方面的壟斷,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主要技術指標將超過美國新月沙丘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而亞泰物流也在攻克“主動保冷驅動的長效零泄漏液氫儲運系統技術”,創新性突破絕熱材料和系統設計、殼體精密制造等關鍵技術,有望填補我國氫能儲運環節的短板,打破國外在超低溫儲運裝備領域的技術封鎖。
“鼓勵企業以技術創新搶占先機,本次入選省前沿計劃的項目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前瞻性領域。”泰州市科技局高新技術處處長萬芳說,預期將通過項目實施實現前沿技術突破2個,授權知識產權15件,研發形成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等11項,制定技術標準5項,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6000萬元。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離不開“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近年來,泰州市聚焦企業創新需求,不斷調整優化科技創新政策,構建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集成體系,搭建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定期組織開展產業發展研討會、項目對接會等活動,加大服務和支持力度,聚力打造更加高效、更為開放、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
“政府的支持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為我們搭建了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橋梁。”胥麗表示,熔鹽泵項目采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模式,強強聯手。企業聯合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江蘇大學分別攻關超高溫熔鹽介質、耐高溫耐腐蝕特種金屬材料、高效熔鹽儲罐及泵組系統關鍵技術、關鍵核心部件加工制造技術等。
截至目前,泰州市已擁有省獨角獸企業1家、潛在獨角獸企業15家、瞪羚企業89家,形成了“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創新型企業矩陣,這些創新型企業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