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張磊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116查看 | 2014-01-02 13:45:41
整個2013年(nian),國內光熱(re)行業我認(ren)為還(huan)是處于各家技術積累的(de)一(yi)年(nian)。還(huan)是沒有商業化(hua)大(da)項(xiang)目(mu)上馬,倒是涌現出一(yi)批做小型(xing)示范(fan)的(de)企(qi)業,各自張羅著(zhu)自己的(de)試驗項(xiang)目(mu),憧憬著(zhu)未來具有承接(jie)大(da)型(xing)項(xiang)目(mu)EPC或者分包商的(de)能(neng)力。
這個過程不太容易,大多處于摸索階段,但又是必經階段。但個人認為2013對很多這類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緩沖。行業沒有起來,反而給了他們驗證技術的時間,可以積累和升級自己的技術,為即將展開的市場做儲備。
在這個過程中,我同樣發現,國內企業大多以槽式技術的研究為主,可能這個是更為安全靠譜的技術吧。所以我覺得今后國內的光熱市場應該還是槽式主導。
2014年,預測會由民營企業先拔頭籌,搶先上馬大型項目(50MW級別)。除非出臺明確的電價政策且足夠有吸引力,國有企業在光熱市場還是會持謹慎前行姿態。
導熱油方面,國內目前的槽式示范系統,大多使用普通的國產礦物型導熱油,這是不太科學的,也反映出國內光熱用戶普遍缺乏導熱油的知識。相對于合成油,礦物型導熱油在高溫下更容易裂解,產生高沸和低沸。高沸形成油泥產生沉積附著于內管壁,影響吸熱換熱;低沸易揮發,造成添加量大,系統壓力增大,產生起火風險。
(作者系江蘇知本化學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