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張建城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352查看 | 2014-01-02 13:25:17
辭舊迎新之際,向堅守在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領域的同仁們道一句,你們辛苦了。
當十年前完成線聚焦太陽能強化集熱管開發和試驗時,我同現在很多人一樣躊躇滿志,寄希望光熱發電如同光伏發電一樣綻放。五年前,當國內第一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實驗裝置成功發電時也曾點燃希望。近幾年,看到很多企業懷揣夢想加入這個隊伍,令人欣慰。但道路總是不那么平坦,十年前曾說道,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是我國發展CSP技術的“唯一”選項,然而至今仍有國人質疑。中肯的勸說質疑者,自然地理環境決定技術選項,記住這幾個數據,北緯40度、光強每平米800瓦、風速每秒30米,DNI1900,年平均溫度小于10度,接收器工質進口溫度200度,不連續和不穩定的光照,甚至還有高海拔,這些約束條件是我國CSP技術選擇傳熱工質和聚光技術的基本依據。面對這些約束條件,允許做更多的試驗和選擇,例如塔式聚焦具有高聚光比優勢,或可選擇“流沙”作為傳熱和儲熱工質,從而規避塔式熱發電在我國遇到的“空氣、直接蒸汽、熔鹽”等工質“水土不服”的弊端。
老驥伏櫪,展望新的一年,還是那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堅定信念,尊重科學,腳踏實地,太陽能熱發電在我國終將開花結果。
(作者系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資深學者張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