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2018中國電力需求保持快速增長 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
來源:國家電網報 | 0評論 | 3896查看 | 2018-07-10 14:26:32    
       日前,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發布《2018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全面分析和總結2017年國際國內經濟運行、全國及各地區電力消費、電力供應、電力供需形勢,在深入分析宏觀調控政策、三大需求、重點行業、業擴報裝、氣溫來水、環保政策、電能替代、發電能源等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2018年全國及各地區經濟、電力需求、電力供應、電力供需形勢進行了分析預測。

  2017年我國電力供需特點回顧

  1.經濟增速七年來首次回升,全社會用電增速創四年新高

  2017年,全國GDP達到8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9%,增速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全社會用電量約6.4萬億千瓦時,較上年增長6.6%,增速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創2014年以來的新高,主要受宏觀經濟尤其是工業生產穩中向好、電能替代加快以及夏季持續高溫、冬季取暖負荷增長較快等因素影響。

  2.第二產業用電是全社會用電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

  2017年,三次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上年分別增長7.3%、5.5%、10.7%和7.8%。第二產業用電增長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5%,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貢獻率分別達到21.5%和16.0%。三次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例為1.8:70.7:13.8:13.7。

  3.華東地區用電增速下降,其他區域用電增速不同程度上升

  2017年,華北(含蒙西)、華東、華中、東北(含蒙東)、西北、西南、南方電網區域用電分別比上年增長5.3%、6.7%、6.5%、4.6%、10.0%、5.9%和7.3%,增速分別上升1.6、-0.8、1.5、1.1、6.0、0.1和3.3個百分點。其中,華東電網區域貢獻率較上年有較大幅度下降,華北、西北、南方電網區域貢獻率有所上升。

  4.人均用電量不斷上升,但仍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當前水平

  2017年,全國人均用電量達到4580千瓦時/人,較上年增加260千瓦時/人。其中,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用電量分別約為5470千瓦時/人、2990千瓦時/人、4230千瓦時/人、3310千瓦時/人。

  5.新增裝機保持較大規模,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明顯提高

  2017年,全國新投產發電設備容量1.3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65.8%。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總裝機容量達到17.8億千瓦,較上年增長7.6%;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37.8%,較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

  6.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略有下降,火電利用小時數連續三年下降后首次回升

  2017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3786小時,比上年減少11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下降40小時,火電、核電、風電平均利用小時分別上升23小時、48小時、203小時和74小時。

  7.清潔能源消納形勢好轉,棄風棄光率均出現下降

  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為26.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棄水電量515億千瓦時,在來水好于上年的情況下,水能利用率達到96%左右;棄風電量419億千瓦時,棄風率12%,比上年下降5.2個百分點;棄光電量73億千瓦時,棄光率6%,比上年下降4.3個百分點。

  8.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個別地區在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

  2017年,受發電裝機增長快于電力需求增長的影響,全國電力供需總體較為寬松。分區域看,華中、華東、南方電網電力供需平衡;東北、西北、西南電網電力供應富余;華北電網電力供需基本平衡,部分時段存在電力缺口。

  影響2018年電力供需的主要因素

  1.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但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IMF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3.9%,比2017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增長2.5%,新興經濟體增長4.9%。雖然全球經濟持續復蘇趨勢仍然繼續,但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是全球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收緊和風險溢價上升,可能給新興市場帶來沖擊;二是歐洲各國選舉政治風險、地緣政治爭端、特朗普去全球化政策、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

  2.國內經濟穩中向好,但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2018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呈現出“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特征。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增速同比略有加快;其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行業生產有所恢復,先進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需求側增速明顯放緩,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出口增速均有所下降。防范金融風險、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的嚴加整頓以及外貿出口形勢惡化的風險上升。

  3.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會更加靈活適度。

  積極財政力度減弱,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貨幣政策強調松緊適度,結構性政策支持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結構性重在補短板和降成本。

  4.能源轉型加快,電能替代力度進一步加大

  中央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將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動解決大氣重污染的突出難點,將在重點區域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汾渭平原以及長三角地區等大力推進“煤改電”工作。目前,國務院已經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清潔取暖推進力度將進一步加大。2017年12月,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預計2018年采暖季電采暖面積將達5億平方米,同比增加2億平米,采暖電量可達1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預計拉動用電量增長約0.2個百分點。

  再電氣化戰略將深入推進。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到2020年在能源消費領域三年實現電能替代3600億千瓦時,減少散燒煤2億噸。在居民生活、商業餐飲、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實施精準替代、深度替代、全面替代,推進能源消費再電氣化進程,預計2018年完成電能替代電量1300億千瓦時。

  5.氣候氣溫對用電增長的影響日益顯著,但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2017年夏季異常炎熱,氣溫為歷史第二高,降溫電量同比增長29%,氣溫因素貢獻迎峰度夏期間電量增長的54%;2017冬季“電采暖”快速增長,采暖電量同比增長63%,氣溫因素貢獻冬季電量增長的40%。

  若2018年夏季僅出現區域性持續高溫,預計降溫用電量模與2017年基本相當;若夏季出現大范圍持續高溫,降溫用電將可能實現25%左右的增長。

  6.發電裝機投產明顯放緩,供應能力增速低于需求增速

  受國家發布一系列煤電裝機停建緩建以及風、光補貼逐步退坡等政策影響,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增速明顯回落。2018年1~5月,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增速明顯低于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各區域電網裝機增速也大幅低于用電負荷增速。

       2018年我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1.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第三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2018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8%。綜合考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實施、全球經濟復蘇等利好因素以及去杠桿、各省擠水分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黑天鵝”事件等下行因素,預計第二、三、四季度我國GDP增速分別為6.8%、6.8%和6.7%,全年經濟增速在6.8%左右,較2017年放緩0.1個百分點。

  2.消費支撐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凸顯

  受去杠桿、防范地方債務風險以及房地產調控效應顯現影響,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約為7.0%,較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左右;

  受居民收入增速加快以及降低進口關稅等利好影響,消費增速有望保持平穩,預計全年增速約為10.3%,較上年回升0.1個百分點;

  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但受中美貿易摩擦、去年基數逐漸走高等因素的影響,出口增速有所回落,預計全年增速約為8.0%,較上年有所回落。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將更加顯著。

  3.我國電力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增速進一步提高

  運用國家電網公司電力供需研究實驗室進行模擬,預計2018年我國全社會用電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