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 0評論 | 4564查看 | 2016-08-24 10:52:46
剛(gang)(gang)剛(gang)(gang)結束的(de)(de)里約奧運(yun)會以(yi)環(huan)保(bao)為理(li)念和(he)主題,這從(cong)側面(mian)體現出(chu)巴西對于(yu)可持續發展(zhan)的(de)(de)重(zhong)視。北京時(shi)間8月(yue)14日晚,奧運(yun)會女(nv)子馬拉(la)松(song)比(bi)賽選手跑過一座(zuo)去年年底剛(gang)(gang)竣(jun)工的(de)(de)里約新地標——位于(yu)瓜納巴拉(la)灣沿岸的(de)(de)明日博(bo)物(wu)(wu)館(guan)。據稱這棟建筑比(bi)傳統(tong)建筑節能40%:其電(dian)力(li)的(de)(de)9%來(lai)自屋頂上(shang)方的(de)(de)太(tai)陽能電(dian)池板;冷卻系統(tong)則通過抽取(qu)海(hai)水(shui)來(lai)調節室內溫度;環(huan)繞在建筑外部(bu)的(de)(de)倒影池用來(lai)過濾從(cong)海(hai)灣抽取(qu)和(he)向碼頭近(jin)端(duan)排放的(de)(de)海(hai)水(shui),使海(hai)水(shui)得(de)到循環(huan)利用的(de)(de)同時(shi),還讓(rang)人們(men)覺(jue)得(de)博(bo)物(wu)(wu)館(guan)仿佛漂浮在水(shui)上(shang)。
事實上,由于傳統能源資源短缺及石油危機給本國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巴西從20世紀70年代便開始積極致力于生物燃料、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并在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后,一躍成為世界領先的新能源利用大國。
作為全球乙醇燃料第二大生產國和最大出口國,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物燃料達到可持續利用的國家,也是生物燃料方面的領導者之一。巴西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大部分地區溫熱多雨,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適宜甘蔗生長。因此,巴西很早就開始嘗試以甘蔗為原料生產乙醇燃料。
上世紀30年代,巴西開始強制使用含有乙醇的燃油,以乙醇燃料為代表的新能源則真正發展于上世紀70年代。1975年,巴西政府推出“國家乙醇燃料計劃”,推廣以一定比例將汽油和酒精混合的燃料。到1984年,巴西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車已達到汽車總產量的94.4%。
“國家乙醇燃料計劃”通過聯邦政策的協調和調整來刺激新能源市場上的產品供給和需求,采取了直接補貼、規定配額、政府企業統購生物燃料、價格管制及立法干預等多種措施來為推廣生物燃料創造條件。巴西法律明確規定,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所使用的汽油必須添加20%至25%的乙醇燃料。
除了對燃料做出明確的強制性規定,在“國家乙醇燃料計劃”實施期間,巴西還研發出第一代無水乙醇燃料汽車,到21世紀初期已生產這類汽車接近600萬輛。2003年,巴西研發出首輛“靈活燃料”汽車,即可添加任意比例的乙醇和汽油混合物作為燃料的新能源汽車,并迅速獲得推廣應用。
同年,巴西又推出“生物柴油計劃”,為以大豆、蓖麻、棕櫚油、棉籽、向日葵等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減免稅收。2005年,巴西推出“國家生物柴油生產與應用計劃”,規定到2013年(后被提至2010年)必須在燃油中添加5%的生物柴油。
近年來,在這兩項計劃的鼓勵下,巴西多家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生物柴油方面的技術研究,已逐步在巴西全國20多個州建立了生物柴油技術開發網絡。巴西還積極擴大添加生物柴油的加油站網絡體系,目前僅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就有近4000家加油站出售摻混生物柴油的柴油。
除了在交通燃料方面碩果累累,巴西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也在迅速崛起。里約奧運會開幕式舉辦場地馬拉卡納體育場便引進了中國企業生產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發電系統,裝機容量達400千瓦。
巴西以熱帶氣候為主,其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但在亞馬孫河的潤澤下,巴西一直以水力發電為主,太陽能發電產業并未得到足夠重視。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統計數據,2014年,巴西太陽能發電能力不足35兆瓦,全年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也僅有10兆瓦。
然而,太陽能技術的逐漸成熟及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使太陽能發電漸漸進入巴西能源產業的視野。隨著2014年世界杯前馬拉卡納體育場的光伏發電工程順利完工,巴西太陽能產業開始突飛猛進。尤其是2015年1月,巴西遭遇8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災害,給巴西電力供應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這促使巴西政府加快改變電力結構、發展太陽能發電的步伐。
為了鼓勵更多企業參與這個新興產業,從2014年開始,巴西政府開始采用專門的太陽能發電拍賣制度來吸引企業參與。拍賣制度可促使企業有效評估太陽能項目,并做出合理報價,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企業收益,激發企業的投資熱情。
在鼓勵企業參與建設大型光伏發電項目之外,巴西政府還通過調整電價的手段來開拓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市場。2012年,巴西電力監管機構制定了新的電價扣減制度。由于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電力報價低于電網,巴西國內用戶對于安裝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十分熱心。目前,巴西一部分地區的屋頂太陽能發電成本甚至已能與傳統能源發電相媲美。
此外,今年1月,巴西眾議院礦產能源委員會還批準了一項針對光伏組件的免稅決議,即若某光伏組件無法在巴西本土進行生產,那么向國外進口該組件時免征進口稅。免稅政策直接降低了光伏發電系統的生產成本,刺激太陽能項目投資,同時有利于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在上述措施的引導與鼓勵下,巴西逐漸成長為全球太陽能市場中的“后起之秀”。2015年4月,巴西宣布在位于亞馬孫河巴爾比納水庫上建設一座大型水上太陽能發電站。該項目設計裝機容量350兆瓦,遠超位于日本的目前全球最大水上太陽能發電站(14.5兆瓦)。里約奧運會開幕前夕,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巴西分公司又宣布將在巴西東北部的皮奧伊州建設拉丁美洲最大的光伏電站項目。這一項目總投資近3億美元,裝機容量達292兆瓦,每年將發電600吉瓦時,可供30萬戶家庭用電。巴西政府還推動修建若干裝機容量小于1兆瓦的小型太陽能發電項目,以滿足2014年世界杯和今年里約奧運會的電力需求。
可以說,在對本國能源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等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和掌握后,巴西明確了其替代能源的發展方向,通過法律強制、經濟刺激等手段推動國內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成熟,形成產業整體競爭力,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能源基礎。對于同樣致力于新能源發展與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的中國來說,巴西的經驗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