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8307查看 | 2016-04-05 09:41:03
人們可以像今天通過互聯網近乎免費地生產和消費信息一樣,近乎免費地生產和消費能源嗎?
可再生能源的邊際成本將趨近于零?
未來能源系統真正的挑戰不是電量,而是柔性容量和怎么調度管理、對待靈活性的問題?
在4月3日由能見科技主辦的能源互聯網創新大會上,遠景能源CEO張雷與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展開了全球能源互聯網領域首次對話,回答了上述問題。
“未來的能源互聯網領軍企業可以不擁有實體能源資產,但一定是未來能源體系的智慧管理者。就像Uber沒有擁有一輛車和一個司機,但管理著交通系統;Airbnb沒有擁有一處房產,但管理著房屋租賃體系。”張雷表示。
圖:能源互聯網創新大會上嘉賓留影
可再生能源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真正發展,張雷認為,可再生能源就像“90后”,需要更有耐心和更包容地被對待。更何況,作為“90后”,可再生能源已經扮演了重要角色,歐洲和美國去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已經超過了化石能源的新增裝機。可再生能源性能已經提升了數十倍,成本降低了數十倍,在很多區域打破了傳統化石能源的優勢。
里夫金與張雷想法一致,隨著成本降低,新能源的崛起是必然趨勢。1930年,太陽能的發電成本高達78美元/千瓦時,而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最新發布,光伏和風電的發電成本已經能降至幾美分/千瓦時,遠低于化石能源的成本。在分布式太陽能和風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未來,人們可以像今天通過互聯網近乎免費地生產和消費信息一樣,近乎免費地生產和消費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邊際成本將趨近于零。
張雷介紹,一周前,墨西哥光伏發電項目中標價格已低至3.5美分/千瓦時,光伏發電成本已經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其實我們已經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只是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愿意承認。如果我們再給這個“90后”10年、20年的時間,我堅信它最終會接近零邊際成本。”張雷說。
全球能源體系正在經歷這一場前所未有的重構,歐洲化石能源系統到了接近崩潰的狀態,可再生能源時代已經到來。30年后,全球能源裝機的80%將是可再生能源,將有幾百萬億美元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是否會產生新的巨頭?這個巨頭是否能夠超越BAT?”巔峰對話主持人第一財經CEO周健工拋出了問題。
未來能源系統將是由數以億計的風機、太陽能電池板、儲能設備、用電終端、充電網絡等組成的分布式系統,傳統能源企業的運營模式很難支撐,需要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結合,來重構未來的能源系統。張雷認同凱文凱利之前提出過的觀點,即“Accessismuchmoreimportantthanownership”。管理權重要過擁有權,正如共享經濟代表Uber和Airbnb的模式。
張雷認為,未來能源系統真正的挑戰不是電量的問題,而是柔性容量問題,是怎么來調度管理和對待靈活性的問題。容量管理將是電力市場的關鍵技術,這項技術不是掌握在實體資產擁有者手里,而是在系統管理者手中。未來能源行業的巨頭并不是大量擁有能源資產的企業,而是智慧能源系統的管理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物聯網等手段,真正地將上游供給與下游需求無縫對接,像指揮樂隊一樣。“在零邊際成本的時候,你真正做的是指揮者、是管理者,而這個時候,什么時候被調度、被指揮,或者優化,才是未來能源世界最重要的元素。遠景希望創造能源行業的Uber模式。”張雷說。
里夫金認可張雷的觀點,全球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大型能源公司也開始試圖管理新型發電網絡,用來管理由中小家庭發出的電力。里夫金說,“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必須有整體、協作的網絡方式進行思考。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我們必須學會擁抱開放、開源、共享的概念,這是全新的經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