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輸配電價改革背后遇到了哪些難點?
來源:無所不能 | 0評論 | 4948查看 | 2016-03-15 11:35:00    
  3月14日,發改委下發《關于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有關事項的通知》。至此,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由之前的內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6個省級電網試點,擴充到了包括北京、天津、冀南、冀北、山西、陜西、江西、湖南、四川、重慶、廣東、廣西,以及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份的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在內的18個省級電網和1個區域電網輸配電價試點。

  從2004年開始,輸配電價改革已經跑了整整十二年。它決定了電網經營模式變革和利潤空間的透明化。然而,試點省份的價格和執行時間仍未公布,可見未來的執行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新價格的出臺究竟停滯在哪些環節上?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如果以2004年國家發改委啟動廣東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研究起算到到今天,關于輸配電價的馬拉松已經跑到了第十二個年頭,整整一個輪回,輪回總要孕育著變化。去年公布的電改方案中,輸配電價不出意外的成為9號文的6個配套文件之首。它決定電網經營模式變革和利潤空間的透明化。可是試點省份的價格最終公布和執行時間都已晚于計劃的時間表,猜想實現全國明年開始實施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個新價格的出臺背后到底遇到了哪些技術難點?這場馬拉松為何始終沒有跑到終點?本文將帶你一起掀開門簾的一角,小探究竟。

  難點一:有效資產的界定

  輸配電價所要覆蓋的內容是電力經過輸網和配網所產生的使用成本,預示著在龐大的電網公司資產中準確的劃分出僅用于輸配部分的資產成為首要工作。這不同于主輔分離的大概念,而是需要精準劃定出僅用于輸配業務的資產。它不僅決定了電價構成中的折舊費用和資本收益部分的基礎,同時決定了運維費用的邊界。盡管,政府對成本核定出臺了一些會計準則,但不同規則間存在分歧,而且尚不足以完全指導實施過程。同時,有效資產的劃定也面對很多技術上的博弈。

  例如,輸配電員工需要各方面的培訓,那么培訓教室的資產也可屬于有效資產,但是,如果以四五星級標準建造的具有度假功能的“培訓中心”如何確定它是否屬于有效資產呢?

  又如,部分電網資產來源于其他方投資轉讓,這部分資產如何逐一確定其服務屬性,是否計提折舊,是否考慮其資本利得呢?

  目前的審核工作的做法采用的是省物價局主導,同時聘請第三方的會計師事務所實施的模式。我們毫不懷疑物價主管部門的公正性和財務審核能力,關鍵是,他們能否面對在電網專業上和成本信息上的不對稱所帶來的挑戰呢?

  難點二:運營成本的核定

  這部分費用是要明確準許的運營成本。目前,圍繞著運營支出,存在著大量的關聯公司交易,這就需要審計人員從電網公司海量的賬目中,不但準確剔除與輸配業務無關的費用部分,同時,對關聯交易的價格水平、輸配電人員配置的合理性、資收入標準確定等等一系列問題作出準確的界定。這就要求地方政府物價主管部門不但要有過硬的財務審計專業能力,還需要對輸配電專業有著全面的了解。例如,線損水平的核定就不是僅靠會計知識能夠處理的,那么誰能還原這部分成本的真實水平呢?

  難點三:社會用電量的趨勢性變化

  當輸配電價的成本核定出來后,要除以輸送電量做為單位電度單價。輸送電量這個分母越大則電價越低。假如,一條投資巨大的線路卻輸送著相對于其設計能力較小比例的電量會推高線路使用的單位成本。這時資產使用效率又成為決定輸配電價的關鍵要素。不樂觀的是,在經濟下行期,各地越來越多的出現局部電力過盛,甚至發生部分區域網與主網裂解的情況,這預示著部分長距離高電壓等級的輸送需求出現減少。結合以上的其他難點,我們實際核算出來的輸配電價很可能高于現有購售電差價,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以降低電價為目標的地方政府失去了改革的重要動力反而去尋求價格的妥協,那么輸配電價還能如約在全國的推廣實施嗎?

  難點四:交叉補貼

  長期以來,電費中存在著在不同用戶間,不同電壓等級間,不同地區間等等各項交叉補貼。這些不透明的補貼給電網成本蒙上了一層薄卻不透的神秘之紗。那么,在核定輸配電價時是否會保留交叉補貼的存在?補貼原則是什么?如何體現合理補貼水平?這給本來步履蹣跚的核定工作又加上了一個擔子。

  難點五:監管工作的成本和挑戰

  有效監管是保證輸配電價機制長期有效運行的基礎。此輪試點省份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梳理了輸配電價。如果此輪核算能成功邁出第一步的話,那么未來定期的有效監管才是制度建設成果的根本所在。從目前電網公司提出的投資計劃看,未來數年仍是電網資本性投入維持較高水平的時期。這將帶來的有效資產,運營費用,全社會用電量等核心參數的變化。我們參考國外三年一個監管周期的做法顯然無法滿足監管這種短期內較多變化的需要,同時,輸配電價不宜頻繁變化,這就需要核定價格時有能力保持預見性的相對準確。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通過有效監管從根本上實現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結合上面討論的處理難點,筆者結合在歐洲工作時觀察到的經驗,作出以下建議:

  建議一:盡快明確容量電價計取原則

  各省的大用戶每月根據其容量繳納每千瓦幾十元不等的基礎電費,這部分也組成了電費使用成本。但這么一大筆費用,卻在電改文件中未予明確。基礎電費的收取原理和計算原則的名確將大大有利于工業用戶的電費成本降低。

  建議二:明確特高壓等跨省輸送線路成本

  我國東西部資源不平橫,存在大量跨省送電。跨省送電的成本不但決定了西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也決定了東部地區現存裝機的電價水平。還原市場真實使用成本才能使跨省輸送在合理的水平內進行。否則將嚴重損害東西部發電側利益,導致市場建設的敗筆。

  建議三:交叉補貼政府化

  交叉補貼在所有發達國家廣泛存在。補貼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疇,也是政府職能之一。將大量隱形的交叉補貼抽離于輸配電價中,而由政府直接建立補助基金來實施補貼職能是解決補貼問題的有效經驗。這也有利于電改與民生關系協調統一。

  建議四:完善監管職能,實現有效監管

  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的電網仍然處于建設高峰,之前的建設思路,認為電網建設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當開始算賬時,會發現這有可能不斷地推高輸配電價成本,因此實現投資與效益的平衡,避免全民的無辜買單也是擺在監管者面前的當務之急。監管工作的步伐已不允許慢于改革速度。電價公式的各參數的制定,電網運行信息的披露,輸配電價的分離,監管人員的專業化,事前監管與事后調整等等都是國外監管實踐中的有效方法。

  輸配電價改革,這場我國已經跑了12年的馬拉松,快到終點了嗎?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