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752查看 | 2016-03-02 09:32:26
隨著全球能源互聯網從戰略構想上升為國家倡議,藍圖逐步清晰,各界共識也在不斷凝聚。國家電網公司積極聯合各方力量,加快國際合作,推動有關國際組織、社會團體、能源企業、科研機構共同參與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全力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全球能源互聯網國家倡議奏響“中國聲音”
2015年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布“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和高度贊譽,成為響亮的“中國聲音”。
這是習近平主席站在世界高度,繼“一帶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是對傳統能源發展觀的歷史超越和重大創新,是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做出的重要倡議,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國家電網公司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特大型電網企業,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發揮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發展方面的領先優勢,聯合各方面力量,全力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中國為世界能源實現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獻上的一劑良策,獲得了世界范圍的共鳴與支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國際能源署、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等紛紛對全球能源互聯網給予高度評價。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體現了全球能源發展新的戰略方向,表明中國正在以更積極的姿態推動世界能源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和綠色能源的推廣使用,有利于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電力技術裝備創新吸引科技巨頭目光
科技改變世界。技術和裝備創新對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至關重要。2015年11月、12月,國家電網公司聯合有關國際機構分別在美國芝加哥和德國柏林召開了兩次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裝備研討會,聚焦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的物質基礎——技術裝備,并就開展相關的國際合作進行了充分研討,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國際影響持續擴大。
2015年11月,在全球能源互聯網中美技術裝備研討會上,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面向未來,要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全面提高其安全性、經濟性、開放性和適應性,根本還要靠技術創新。當前,亟需在特高壓、智能電網、清潔能源、電網運行控制等領域加強研究、集中攻關,力爭早日實現新突破。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也為世界能源和電力技術創新、裝備制造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歷史機遇。希望參會各方盡快取得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創新成果,支撐和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劉振亞在會上發出倡議,建立協同攻關機制、加強優秀人才培養、搭建高水平合作平臺。
2015年12月,全球能源互聯網中歐技術裝備研討會在柏林召開。來自有關國際組織、中歐能源電力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70多位代表出席會議。
歐盟提出,到2020年歐洲各國跨國輸電能力不低于本國發電裝機的10%,這一目標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方向是一致的。全球已形成北美、歐洲、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個特大型互聯電網,歐洲超級電網、東北亞互聯電網、北非向歐洲輸電的“沙漠計劃”等電網互聯計劃正在積極推進,這些都將成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討會倡議各方加強合作,建立協同攻關機制,搭建高水平研究平臺,盡快在特高壓領域、智能電網領域、清潔能源領域、電網運行控制領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德里格·科斯塔、意大利電網公司和都靈理工大學高層,以及英國伯明翰大學副校長斯科菲爾德等均對全球能源互聯網理念表示高度贊賞,愿意在技術研發、電網發展等方面加強與國家電網公司的合作,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為世界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從國內實際看,我國已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和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我國成為世界風電、光伏發電并網規模最大的電網,中國電網技術裝備和安全運行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國家電網公司已建成“三交四直”7項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六直”10項特高壓工程。
隨著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推進,將創造出巨大的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需求。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落地后,中國特高壓技術和電工裝備產品將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帶動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產品“走出去”。
投資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投資未來
2016年1月21日,全球能源互聯網投融資高層研討會在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召開,可以說,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全球能源互聯網開啟了“實戰”模式。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清潔發展的根本途徑,今后必將是金融業的投資重點,而且也會為金融資本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這是劉振亞在全球能源互聯網投融資高層研討會上做出的判斷。他測算說:“到2050年,要實現全球清潔能源比重達到80%的目標,全球能源互聯網累計投資將超過50萬億美元。”
這次研討會是繼中美、中歐技術裝備研討會后,聚焦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又一次高水平研討會。旨在凝聚國際金融力量,圍繞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開辟金融發展新領域,創新商業模式,創造商業價值,拓寬投融資渠道,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會上,劉振亞提到,金融的根基是實體經濟,金融發展必須面向實體經濟。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覆蓋全球的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對經濟增長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將為金融業發展創造新需求、開辟新領域、提供新機遇。同時,金融業的發展又能為全球能源互聯網重大項目投資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保障。
全球能源互聯網承載的不只是能源和電力,更讓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在全球范圍聚集配置,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當前,國家電網公司正在研究推進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和亞洲—歐洲、非洲—歐洲等一批跨國跨洲聯網示范項目。劉振亞建議,應積極探索建立基于全球能源互聯網,覆蓋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全環節的新型商業模式,推動構建新型投融資平臺;要依托國際資本市場,實現融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和資金配置全球化,提供具有競爭力的金融解決方案。
不久的將來,全球能源互聯網將創造巨大綜合效益。劉振亞預測,2016-2030年,我國特高壓及配套工程,西部地區清潔能源開發投資合計12.4萬億元,每年可拉動GDP增長約0.6個百分點,提供就業崗位140萬個左右。
全球能源互聯網在強勁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將有力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經濟性和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投資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投資未來。
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成果震撼業界
2016年2月22日-26日,美國劍橋能源咨詢公司在美國休斯敦舉行“2016年劍橋能源周研討會”,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名能源、金融專家和政界人士出席會議。
為落實習近平主席倡議精神,與國內外有關各方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國家電網公司參加劍橋能源周活動,并在活動期間安排全球能源互聯網專題活動,召開全球能源互聯網成果發布會,發布北極風能資源、赤道太陽能資源等研究成果,邀請國際知名能源專家參會研討。國家電網公司成功參與此次活動,發布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動了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當前,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的推進還面臨不少現實問題。對此,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將發揮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發展方面的領先優勢,聯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能夠加快國際合作,推動有關國際組織、社會團體、能源企業、科研機構共同參與全球能源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