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0評論 | 4502查看 | 2015-08-04 10:16:00
近日,上交所相關人士、企業及部分中介機構在上海舉辦了一場有關戰略新興板的內部研討會。戰略新興板的上市標準、推出路徑等方面內容在此次研討會均被提及。戰略新興板具體的開板時間還要等證監會通知。
不過據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戰略新興板原則上將在證券法頒布后與注冊制同步推出,預計會在明年上半年。上市標的也會優先在主板排隊的公司中進行挑選。
一位券商人士透露,短期內戰略新興板登陸主體以境內主體為主。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準備上戰略新興板的更多為紅籌股。
據了解,很多企業參加了當日研討會,其中不乏已在國外上市的優秀國內互聯網企業。
“戰略新興板的方案仍在積極推進研究中,所以不排除期間將對各項要求進行調整。”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已有不少券商開始積極進行企業儲備。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司已經儲備了近30家戰略新興板企業。
或與注冊制同推出
據悉,戰略新興板的上市條件將充分體現包容性,更注重非盈利性指標。在上市標準中只保留了一套盈利標準,并縮短了盈利期限要求。同時新增三套市值標準,市值將以最終確定的發行價計算。這四套標準分別為“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現金流”、“市值+權益+總資產”、“市值+凈利潤”。
而上交所對戰略新興板的審核標準將結合注冊制改革整體安排進行調整。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不同財務標準的設定可以滿足不同商業模式的企業上市融資,有利于企業未來成長壯大。
“戰略新興板的上市公司將會優先在主板排隊的公司中進行挑選,挑選機制為符合戰略新興產業標準、獲得券商推薦以及招股書披露完備且符合資質的企業。”一位參會人士透露,新興板的推出路徑首先是向審核部門提交申報材料。
事實上,不少券商人士將戰略新興板看作另一個創業板。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也曾公開表示,戰略新興板與創業板也會產生比對效應。而滬深兩大交易所對新興產業企業的良性競爭也將正式開始。
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告訴記者,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將高于創業板,低于主板。戰略新興板將以市值為核心,與主板錯位發展,形成適當競爭。
“企業上市后的再融資在未來非常容易,不需要再通過證監會審核,與香港基本保持一樣。”一位券商人士預計。
此外,在交易機制上,也將與現有主板保持一致。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將使用獨立板塊,有專用的交易代碼、獨立行情顯示、獨立指數發布、獨立市場監察。
不過,戰略新興板何時推出目前尚未有具體時間。“戰略新興板原則上將在證券法頒布后與注冊制同步推出,預計在明年上半年。”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
券商積極儲備新興板企業
盡管戰略新興板的推出有待時日,不過部分券商已在積極準備。一位投行從業人士就告訴記者,互聯網、新能源、環保類企業都可以上戰略新興板。
實際上,戰略新興板定位為新興產業,其參照標準將按照《“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有關文件明確的新興產業所屬企業。
上述投行人士透露,公司已經在做戰略新興板的企業儲備,目前主要以互聯網企業為主。
目前,戰略新興板尚無明確的上市要求。不過上述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在挑選企業時比照的標準正是創業板。“我們儲備的企業目前主要是國內企業,盈利標準參考創業板要求。不過目前數量并不多。”其表示。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在戰略新興板方面興趣較大的多為紅籌公司。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已儲備了二三十家戰略新興板企業。“我們也在積極進行戰略新興板的儲備,不過目前主要是以VIE為主。”深圳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另一位投行人士也表示,目前更多的為VIE回歸,畢竟國內的估值遠高于國外。“目前比較熱的是拆VIE,但是很多傳統企業也可以上。”
“現在這么多私有化,都是奔著戰略板回來的。”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實際上,近期中概股私有化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進程也在加快。包括陌陌、世紀佳緣、學大教育等都在啟動私有化進程。
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有24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宣布了私有化退市,僅6月就有13家,7月初又有丫丫、當當網等宣布回歸,中概股私有化之風越演越烈。
早在今年5月份,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就表示,我國資本市場還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體制度安排,從這個角度來說,戰略新興板建設就迫在眉睫。
而就拆紅籌問題,有相關人士表示,戰略新興板第一步或先不考慮新股權模式(雙重股權架構)或國際性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