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 0評論 | 4886查看 | 2013-03-21 09:09:44
“新三板”能帶給企業定向增發、股份轉讓等方面的便利,但這些利好需掛牌后才能享受到。對于還未拿到試點資格的濟南高新區來說,企業還在“路上”。在這些準“新三板”企業身上,已看到“新三板”上市帶來的“溢出效應”。
IPO擁擠“新三板”可分流
“國家推出試點后,我們感覺公司自身狀況和所處行業,都符合‘新三板’的要求。并且‘新三板’是步入資本市場的契機,也利于企業規范治理企業,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利。基于這兩點考慮,我們開始啟動‘新三板’籌備,進行了股份制改造。”談及申請“新三板”的初衷,山東動之美體育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動之美體育”)董事長范玉存表示,在IPO暫停的情況下,“新三板”的意義更大。
相比IPO,“新三板”掛牌的流程簡單得多,尤其是股改。“新三板”籌備企業3到6個月即可完成股改,顯然比IPO快得多。“2010年初,動之美體育申請‘新三板’籌備,當年3月份就完成了股改。”范玉存說。
據了解,目前還沒有企業從IPO分流到“新三板”。“IPO暫緩審核后,IPO轉到‘新三板’的口子還沒放開,仍處于內核階段,分流一批、撤掉一批是今后的方向,‘新三板’將承擔起分流重任。”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近900家IPO排隊企業,即便分流一批,也至少能剩下五六百家。證監會最快的一年發審了250多家企業,按這個速度消化完全部排隊企業,至少也需要兩年時間。”該負責人表示,在創業板上市要求企業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不低于30%,但IPO采用“三年加一期”的財務報表,因此加上排隊的2年,可能需要企業在5年內保持30%的增速。這個高標準顯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承受的。
“新三板”沒有財務指標上的要求,只要企業前景看好,甚至在虧損階段進行融資,也能獲得較高的市盈率,比如北京諾斯蘭德生物醫藥。相比之下,“很多IPO排隊的企業是在硬挺著。”
“‘新三板’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畢竟‘主板’市場的標準是比較高的,企業在成長到符合主板上市標準前,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不斷融資和擴大知名度,‘新三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山東神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神戎電子”)總經理鄒海濤說。
準“新三板”引來風險投資
雖然“新三板”試點還未對濟南放開,但參與其中的企業,不少已收獲“新三板”的“增值服務”:企業在等待“新三板”開閘過程中,已拿到風險投資。
濟南高新區發改局金融工作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獲得風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風投對企業主業前景、財務透明性、風控監管體系等要求很苛刻。但在券商輔導下,企業完成了股改,經營狀況逐步規范化、流程化,這對投資公司是很有吸引力的。據透露,個別完成股改的企業,已獲得2至3輪的股權投資,最高對價能達到1比8。
鄒海濤表示,為申請“新三板”進行的公司股改之后,吸引了投資公司比較認可“為上‘新三板’進行的股改,讓公司財務、管理更加規范透明,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非常明顯的。”鄒海濤說,神戎電子完成股改后,北京的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很快就找上門來。2009年上半年,1000萬元風投資金全部落實到位。“對風投來說,股改后風險小了很多,尤其是財務和管理方面。”
鄒海濤說,目前他接觸到的風投公司,全都是通過高新區上市指導辦公室找到自己的。“風投到濟南高新區尋找投資標的,一般首先會先去上市指導辦,拿到名單篩選后再去拜訪。”
無獨有偶,動之美體育也受到了風投的認可。2011年下半年,山東華融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為動之美體育注入300萬元風險投資。范玉存告訴記者:“對方了解到我們在做‘新三板’,對我們公司很感興趣,主動找上門來談合作。”
2012年,動之美體育還并購了山東寶飛樂體育設施有限公司(下稱“寶飛樂”)。“考慮到我們上‘新三板’的可能性,寶飛樂的股東主動找我們談并購。通過兼并,寶飛樂成了我們的全資子公司,我們對其進行了整合,提高了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范玉存說。
這就是說,參與“新三板”的企業,不僅能融資,還能提高知名度,產生廣告效應。“尤其是需要招投標的企業,對方一看競標的是股份制企業,還要上‘新三板’,自然會獲得加分。”高新區上市指導辦的負責人表示,公司中高層核心員工獲得股權激勵,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相比一般科技型企業,“準上市公司”的名頭在招攬人才方面,優勢也很明顯。
轉板或成常態
很多企業對“新三板”信心不足,尤其是對“新三板”試點以來流動性不足、轉板渠道尚不明確的現實心存質疑,因此對于是否進入“新三板”舉棋不定。
對此,鄒海濤認為,流動性不足并不見得是壞事。“我覺得流動性不足不是最大的問題,流動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進入市場的門檻比較高。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尤其如此。”鄒海濤說,要看到高門檻對投資者的保護作用,尤其在前期,個人投資者盲目跟進,可能造成很大損失。
“交投不活躍、成交量小、流動性不足,作為一個剛開放的市場,這些其實是正常的。隨著優質企業不斷進入,門檻會逐漸降低,讓大家有一個風險接受的過程。不要像‘主板’那樣,一下子對所有人都開放了,這樣肯定會導致大起大落,對市場的成長不好。”因此,鄒海濤認為,目前限制流動性,是比較理性的做法。
此前,業界也有質疑“新三板”轉板可行性的聲音。不過,2月23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總經理謝庚對近期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進行解讀時表示,符合條件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可以通過介紹上市的方式直接登陸滬深交易所,這是官方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轉板質疑的正面回應。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轉板渠道事實上是暢通的。“在北交所掛牌的200多家企業中,有6家成功轉到了創業板,甚至有的企業一次發審未獲通過,第二次發審才順利過會。如果是直接上‘主板’的話,第一次審核沒通過,很難有第二次機會,這是‘新三板’的一個便利。”
“以后轉板可能成為常態,‘新三板’肯定是一個過渡,只要企業在發展,就不可能永遠呆在‘新三板’。‘新三板’是一個過渡市場,企業最終還是要到主板市場的。”鄒海濤告訴記者,他的目標是通過“新三板”進軍創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