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光熱發電欲借“一帶一路”出海
來源:中國科學報 | 0評論 | 4638查看 | 2015-05-05 09:16:50    
  光熱發電能否借此真正登上能源戰略的大舞臺還有待考驗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在國內發展不盡如人意的光熱發電也欲借此機會揚帆出海。阻力主要是全球的光熱電站都比較少,缺乏數據和成熟經驗支撐。

  同火爆的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一直不溫不火。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利用傳統汽輪機進行發電的工藝。實際上,光熱發電對太陽能利用效率相對高,穩定性好,還可以存儲熱能,擁有光伏發電無可比擬的優勢。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內尚未出臺明確的光熱發展戰略和支持政策。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在國內發展不盡如人意的光熱發電也欲借此機會揚帆出海。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光熱發電國際高層論壇上,“光熱發電與一帶一路”就成為熱議的話題。不過,光熱發電能否借此真正登上能源戰略的大舞臺還有待考驗。

與“一帶一路”高度契合

  “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西北這一線,海上絲綢之路沿南亞、印度、中東、北非,完全符合光熱發電的目標市場。”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姚志豪指出,同光伏的目標市場主要在發達國家不同,光熱的目標市場正好沿著“一帶一路”沿線。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世界新能源投資主要分布在歐洲,之后逐漸下降,度過了黃金期,轉向美洲。而如今,北美的新能源投資也趨于放緩,轉向亞泰地區,主要在中國、日本和印度。同時,中東和非洲也成為正在起步的新興市場。從投資類型來看,光熱發電微乎其微。

  在三峽新能源國際部經理王志強看來,這就是機會所在。

  今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東調研時提出,鼓勵電力裝備出口。王志強認為,光熱發電是電力裝備出口的一個切入點。光熱發電不僅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而且其發電后端裝備同火電類似,一旦光熱項目出海,整條火電產業鏈都能找到相應位置。

  據了解,包括三峽新能源公司等在內的一些大型企業都在考慮光熱發電走出去的國際計劃。

  中海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薛黎明也指出,“一帶一路”路線圖為中國的能源企業展開國際合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是光熱發電產業與“一帶一路”戰略相當契合。“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不僅有豐富的太陽光照資源,還能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有利于各國在光熱領域展開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制造的優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制造業出海的優勢在于產品設備制造前端。光熱發電產業同樣如此。

  “國際上太陽能熱發電成本下降沒有預想那么快,就是因為中國企業還沒有參與進來。”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孫銳自信滿滿地表示。

  北京天瑞星光熱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宏則認為:“我們已經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電價。”他指出,海外市場上光熱發電的成本在近兩年快速下降,這背后就有設備供應商,尤其是中國設備制造商的貢獻。未來如果實現規模化生產,降價空間更大。

  在太陽能熱發電的總投資中,設備成本占60%以上。孫銳指出,國產火電設備的功能造價是歐美的一半,如果在光熱產業實現這一比例,其投資成本則可下降30%左右。

  “這些設備材料的制造沒有國內逾越不了的障礙。去年我們做過產業調查,90%以上的設備都可以國產。一旦上了規模,把研發費用攤平,成本還會大幅下降。同等光熱條件下,我們的投資成本絕對不會超過國外。”孫銳說。

  對于被詬病已久的中國制造質量問題,很多光熱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紛紛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也有一些產品質量過硬,甚至走在世界前沿,令國際同行刮目相看。“我們的技術完全可以適用于商業化電站。德國同行也認同,中國企業才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一位企業老總這樣形容中國制造的技術水平。

  “中國產品確實物美價廉,沒人有理由不選擇。”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王志峰指出,在目前國內光熱發電政策尚不明確之時,除了爭取國家政策落地、開發國內市場,還須積極走出去,“三管齊下”推動光熱發電的發展。

共同走出去

  由于光熱發電補貼電價政策一直未能出臺,光熱發電在國內始終未能熱起來。而在海外投資中,王志強發現,光熱電站的投資建設也遇到一些阻力。

  “阻力主要是全球的光熱電站都比較少,缺乏數據和成熟經驗支撐。”王志強指出,海外的融資渠道更多、融資成本更低,比國內融資環境更好。但是,光熱發電技術種類較多,又缺乏成熟的運營數據,使得融資機構和投資商難以抉擇。

  王志強建議先期走出去的企業能夠“深耕細作、先入為主”——由于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一家企業如果投資了光伏電站,不妨再投資光熱電站和儲能項目,進行統一的管理,從而降低整體的決策和運營成本,也使得投融資更為容易。

  此外,光伏業在海外遭遇的補貼危機也值得光熱行業借鑒。目前,歐洲很多國家由于經濟不景氣已經削減了當初承諾的光伏電價,使得很多國內企業措手不及,甚至難以收回成本。“不要因為某個國家出了一個政策或者一個信息,大家就去爭搶項目,有可能彼此打得頭破血流,最終既沒有拿到項目,也浪費了機會。”王志強說。

  同光伏走出去相比,專家認為,光熱走出去門檻更高,應進行資源整合。例如由國內廠商提供技術支撐,借用國外更好的融資渠道。同時,中國的企業之間,制造商和投資商之間也應該更好地互補,形成規模化和集群化。

  “我們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共同走出去,而不僅僅是中國的投資商走出去,只把資金拿出去,不把技術和產品帶出去。”王志強說。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