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李晨光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687查看 | 2014-05-06 14:36: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1950年,原蘇聯(lian)設計建(jian)造了(le)(le)(le)世界(jie)上第一(yi)(yi)個小型(xing)塔式(shi)光(guang)熱發(fa)(fa)電(dian)試(shi)驗裝(zhuang)置;20世紀70年代,許多工業(ye)(ye)發(fa)(fa)達(da)國(guo)(guo)家都(dou)將(jiang)太陽熱發(fa)(fa)電(dian)作為重(zhong)點,投(tou)資興建(jian)了(le)(le)(le)一(yi)(yi)批試(shi)驗性(xing)太陽能熱發(fa)(fa)電(dian)站(zhan)(zhan);20世紀80年代,全(quan)球建(jian)立了(le)(le)(le)多座商業(ye)(ye)化光(guang)熱電(dian)站(zhan)(zhan);直到現在,CSP行業(ye)(ye)在國(guo)(guo)外一(yi)(yi)直沒有停(ting)下前進的(de)腳步,已經(jing)發(fa)(fa)展了(le)(le)(le)70余年,截止目前,全(quan)球范圍內光(guang)熱電(dian)站(zhan)(zhan)裝(zhuang)機(ji)達(da)到了(le)(le)(le)4GW之(zhi)多,同時,還(huan)有多個大型(xing)項目正在建(jian)設中。美國(guo)(guo)、西班牙、法國(guo)(guo)、德(de)國(guo)(guo)、以色列(lie)等一(yi)(yi)系列(lie)國(guo)(guo)家都(dou)掌握了(le)(le)(le)成(cheng)熟的(de)CSP技術,產生了(le)(le)(le)一(yi)(yi)大批專(zhuan)業(ye)(ye)的(de)CSP產品供應商,也(ye)建(jian)立起一(yi)(yi)些專(zhuan)業(ye)(ye)的(de)檢測機(ji)構(如德(de)國(guo)(guo)DLR、美國(guo)(guo)NREL和西班牙PSA)。
近年來,由于我國在太陽能熱發電領域受經費和技術條件的限制,開展的工作比較少。自2011年發改委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把太陽能熱發電集熱系統作為新能源鼓勵門類第一項后,國內也建起了一大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和零星的商業化光熱電站,國內眾多光熱產品企業或相關企業也把目光瞄準了光熱發電這塊市場,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發和應用試驗。直(zhi)到現(xian)在,無論從技術上或(huo)者(zhe)生產能力上看,國內都出(chu)現(xian)了一批有一定實力的設備廠商。
客觀來說,由于起步晚,應用少,中國CSP設備與國外發展多年的成熟產品比較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再加上國外對中國進行的技術封鎖,中國CSP設備發展相對遲緩。目前,從各方面信息來看,國內CSP行業形勢逐漸明朗,中國CSP產業可能很快會進入一個飛速發展時期。那么,國內CSP設備廠商怎樣做才能站穩腳跟并走向國際市場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加快產品研發,實現技術積累。筆者了解到,國際采購商在選擇設備時,會對設備廠商的的具體情況進行一系列的考察,要求非常嚴格。從原料到成品,直至最后的檢測和認證,每個環節國際采購商都會進行考察。部分國際光熱發電項目開發商甚至會對供貨企業的生產能力進行實地考察,了解供貨企業的質量體系、生產流程等,以確定它是否具備符合其要求的供貨能力。在這種條件下,筆者認為“打(da)鐵還需自(zi)身硬”,在國(guo)際(ji)CSP市場中中國(guo)的(de)(de)設備知名度本來就很低,只有擁有過硬的(de)(de)產(chan)(chan)品質量,才能與(yu)國(guo)外同類(lei)企業(ye)的(de)(de)競(jing)爭(zheng)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guo)CSP設備廠商應盡(jin)可能與(yu)國(guo)際(ji)客戶建立聯系,了解客戶對于產(chan)(chan)品的(de)(de)要求,同時(shi),了解國(guo)外同類(lei)產(chan)(chan)品的(de)(de)特(te)點與(yu)優(you)勢,找到自(zi)身產(chan)(chan)品的(de)(de)差距,進而進行(xing)技術上的(de)(de)攻關(guan)與(yu)突破(po)。
第二,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全球CSP行業發展迅速,對于設備的需求量也會逐漸加大,所以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要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化效益。同時,中國CSP設備廠商要利用好中國相對廉價的資源與勞動力優勢,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價格優勢。在與海外供應商的競爭中,筆者認為國內供應商做到同等價格比質量,同等質量比價格和服務。當然,產品質量能夠達到海外項目開發商的采購標準和要求是最起碼的前提。
第三,行業內應該合作成立或者聯合向國家相關部門建議成立一系列的設備性能檢測機構,這樣可以實現快速準確地完成自檢任務,提高研發效率,最終提高產品質量,整體提升國內CSP設備廠商的生產水平。筆者認為,國內建設的檢測機構,要以達到國際先進檢測平臺為目標,最終獲得國際CSP行業的認可。
第四,在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客戶要求標準后,要通過國際公認的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對產品的測試和認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與國際CSP行業接軌,國際采購商才會認可和使用國內CSP設備廠商生產的產品。
除了上述4點之外,筆者認為其實最能打動海外光熱項目開發商的應該是業績,尤其是在國際知名光熱電站中的應用實例,但在目前國內光熱發電市場發展遲緩、產品實戰應用機會貧乏的前提下,國內供應商顯然不具備這個優勢,反之還是與國際對手競爭的薄弱一環。筆者認為國內供應商目前應該盡可能通過國內已建或在建的示范項目中讓自己生產的產品得到應用,并不斷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提升和完善,進而讓海外客戶了解自己產品的優勢。
注:本文系本網讀者李晨光對“CSPPLAZA微信專享欄目《光熱微言》201445期話題:國內CSP設備廠商如何走向國際市場?”的投(tou)稿。CSPPLAZA歡(huan)迎更多讀者(zhe)參與(yu)微信互動,獲得刊用的文章將(jiang)依(yi)字數(shu)和質(zhi)量給予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