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664查看 | 2012-06-28 18:11: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把太陽能熱發電目標規劃為2015年裝機100萬千瓦,到2020年裝機300萬千瓦。而現實是,當前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的裝機還為零,我國的光熱發電產業可謂任重而道遠。記者日前就此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專門從事太陽能熱發電核心部件集熱管研發和生產的北京天瑞星光熱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步亮。
記者: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目標把太陽能熱發電目標規劃為2015年裝機100萬千瓦,到2020年裝機300萬千瓦。您認為以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能否實現?
陳步亮:對于這個目標,“十二五”期間都批復或都開建是有可能的,但100萬千瓦全部并網發電目前來看是不可能的。國家目前僅正式批復了4個電站,總共才二三百兆瓦,而且還沒有一個真正開始動工建設。而對于50兆瓦的電站來說,建設周期一般需要1年半左右的時間,按此推算,這4個電站如果很快開始建設,其真正并網發電也應該是2014年或2015年的事了。我個人預計,按現在的發展速度來看,到“十二五”未,大約能有500兆瓦實現并網發電,還有500兆瓦左右能開工建設。
記者:那么目前我國已批復的四個光熱發電項目的相關進展情況如何?天瑞星參與了哪些項目?
陳步亮: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共批復了4個項目,分別是:中廣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項目、華電集團甘肅金塔50兆瓦項目、哈納斯寧夏鹽池92.5兆瓦槽式太陽能燃氣聯合循環電站項目、大唐集團內蒙古鄂爾多斯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天瑞星的集熱管目前被應用在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項目的600米回路測試中,其它幾個項目我們都還在積極接洽中。天瑞星目前真正參與的示范項目是澳大利亞的560攝氏度高溫蒸汽直接發電項目,從去年6月份到現在一直運行得很好。
記者:光熱發電的轉化效率有多高?與光伏發電相比有競爭優勢嗎?目前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很快,是否會影響到光熱發電的產業化進程?
陳步亮:以50兆瓦及以上規模化的電站來說,其轉化效率略高于光伏,光伏大約在17%~19%,光熱在18%~22%左右。以后隨著工作溫度的提高,其轉化效率還可以提高。光熱發電與光伏相比最根本的優勢在于,光熱發電產出的電力是穩定可控的,還可以利用儲熱設施實現24小時持續發電,這就意味著其可以和火電一樣作為基礎支撐能源,而光伏最佳的應用還是在分布式上。光伏發電成本的下跌會對光熱發電產生不少壓力,但不足以產生多大影響。因為當前光熱發電還處于培育期,兩者之間還沒有產生直接競爭。另外從根本上來講,兩者的發展定位應該是不同的。光熱適合大規模發電,光伏更適合分布式發電。
記者:對于槽式光熱發電高溫真空集熱管,普遍觀點認為全球僅有西門子和肖特兩家公司可以生產。作為國內高溫真空集熱管領域的重要代表企業,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天瑞星在高溫真空集熱管的真空、熔封及鍍膜三個關鍵技術難點上,是如何突破的?
陳步亮:目前,在光熱發電市場中,大規模銷售和應用的確只有西門子和肖特兩家的產品。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企業,天瑞星一方面繼承了中國航天科技一些特有的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并實現其在此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我們在包括國家86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防科工委軍轉民研發項目支持下,依靠自主研發逐步突破了集熱管的三大技術難點,掌握了所有的核心技術。
記者:光熱發電產品的權威認證有哪些?
陳步亮:目前國內光熱發電還沒有權威的認證。因為相關標準還沒有制定,認證體系更沒有建立起來。國際上目前公認的認證機構有3個:德國宇航中心(DLR)、西班牙的PSA研究中心、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目前國內光熱電站設備的招標都要求提供這3家的測試報告。
記者:去國外做認證,費用據說是很高的。如果國內的標準和認證機構有了,是否還需要去國外做認證?
陳步亮:是挺高的,但進入國際市場肯定是需要國際權威認證的。即便是國內的標準出臺了,國內的測試條件和權威性可能短期內還有待得到業主單位的認可,因此還需要去國外做認證。
記者:近日,美國能源部給予光熱發電科研項目5600萬美元資金扶持,共計有21個科研項目獲益其中。您作為我國光熱發電行業企業家的代表,對我國政府對光熱發電的支持有什么樣的期望或建議?
陳步亮:我最期望的是國家在槽式光熱發電站的科研用示范項目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目前我國已經在北京延慶建立了1兆瓦的塔式電站的示范項目,但槽式電站還沒有。我們也需要從純科研的角度去建立一套槽式發電系統去試驗、驗證各種新的技術。西班牙的PSA最早就是一個槽式和塔式的混合示范系統,PSA不但為西班牙本土的光熱發電產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現在更是成為了權威的真實電站環境測試機構。我們國家在槽式熱發電方面也需要一個這樣的平臺,用來測試相關的研發成果,甚至于以后發展成為類似于PSA的專業測試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