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zhong)(zhong)國(guo)(guo)的(de)能源資源稟賦,很容易想到“富煤(mei)、缺油、少氣”。但在(zai)中(zhong)(zhong)國(guo)(guo)工程(cheng)院原副院長杜祥琬(wan)看來(lai),這個(ge)說法如今(jin)已經過時(shi)。
11月29日,杜祥琬(wan)在(zai)參加(jia)“2019能源年會(hui)暨第十一屆中國(guo)能源企業高層論壇”時發言表(biao)示,如果將能源結(jie)構等同(tong)于化石能源的話(hua),“富(fu)煤、缺油、少氣”的說法沒有錯。
但隨著可再生能源(yuan)的快速(su)發展,非(fei)化石能源(yuan)在中(zhong)國(guo)的能源(yuan)結(jie)構中(zhong)占比已(yi)經達(da)到14.3%。
“這樣的認識已(yi)經跟不(bu)上時代發展。”杜(du)祥琬說,“如果非化(hua)石(shi)能源的資源足夠(gou)多,比例足夠(gou)大,我們的能源就足夠(gou)安全”。
事實上,早在2007年,中國(guo)工程(cheng)院曾做過(guo)可再生(sheng)能源(yuan)發展戰略(lve)的(de)(de)研究。當時(shi),中國(guo)能源(yuan)界有(you)一個普遍的(de)(de)認識:非水可再生(sheng)能源(yuan)“微(wei)不(bu)足道(dao)”。
但經過研(yan)究(jiu)后,中國(guo)工程院的專家們(men)認(ren)為,非(fei)水可再(zai)生能源將來一定是“舉足(zu)輕重”。
在經過十多(duo)年(nian)的(de)(de)發展后,以(yi)風電、太陽能(neng)光(guang)伏發電為代(dai)表的(de)(de)可再(zai)生能(neng)源在中國取得(de)了(le)舉世(shi)矚目的(de)(de)成就(jiu),連續多(duo)年(nian)成為全球風電和光(guang)伏新增裝機(ji)量最多(duo)的(de)(de)國家。
目前,中國(guo)(guo)技(ji)術(shu)可開發的風(feng)能(neng)資源(yuan)為35億千(qian)(qian)瓦,技(ji)術(shu)開發的太陽能(neng)光伏資源(yuan)為22億千(qian)(qian)瓦。而截(jie)至2019年三(san)季度,中國(guo)(guo)風(feng)能(neng)裝機1.98億千(qian)(qian)瓦,太陽能(neng)裝機1.9億千(qian)(qian)瓦。
這意味著,目(mu)前風機和太陽(yang)能已開(kai)發(fa)(fa)的量不到技(ji)術可(ke)開(kai)發(fa)(fa)量的十(shi)分之(zhi)一,風能、太陽(yang)能的發(fa)(fa)展還有十(shi)倍(bei)空(kong)間。
“重新認識(shi)國家能源資源稟賦(fu),是正確認識(shi)本國國情(qing)的要素。對于(yu)確保國家長遠的能源安全,引導能源轉(zhuan)型具有方向性(xing)、戰略性(xing)的意義。”杜祥琬表示(shi)。
以下是杜祥琬發言節錄:
說到我(wo)國能(neng)(neng)(neng)源(yuan)(yuan)(yuan)資源(yuan)(yuan)(yuan)的稟賦,常常說到“富煤(mei)、缺(que)油、少氣”。如果我(wo)們能(neng)(neng)(neng)源(yuan)(yuan)(yuan)概括(kuo)就是化(hua)石能(neng)(neng)(neng)源(yuan)(yuan)(yuan)的話,這個(ge)說法沒有錯(cuo),中國確實(shi)是富煤(mei)、缺(que)油、少氣。
雖(sui)然化(hua)石能(neng)源(yuan)不可(ke)再生,但(dan)是由于全球的化(hua)石能(neng)源(yuan)資源(yuan)比較豐(feng)富,到現在(zai)為止全球一次能(neng)源(yuan)消費結構中,化(hua)石能(neng)源(yuan)仍(reng)然占據主導地位。
一個世紀以前(qian),其實也(ye)是煤(mei)炭為主。1913年(nian)(nian),煤(mei)炭占(zhan)據(ju)一次能源占(zhan)比(bi)(bi)70%。經過幾十(shi)年(nian)(nian)的演變,全(quan)球的油氣加起來占(zhan)比(bi)(bi)50%以上(shang)。
中國(guo)跟全球的差(cha)別(bie)是,煤炭的占比仍然(ran)高(gao)達(da)60%,現在是59%。油和氣占比比較(jiao)低,對外依存度比較(jiao)高(gao)。
當(dang)化石能(neng)(neng)源(yuan)(yuan)在我(wo)國(guo)(guo)一(yi)次能(neng)(neng)源(yuan)(yuan)當(dang)中占絕對多數的(de)(de)時(shi)候(hou),中國(guo)(guo)的(de)(de)能(neng)(neng)源(yuan)(yuan)資源(yuan)(yuan)稟賦是“富煤、缺油(you)、少氣”是可以理解的(de)(de)。
但(dan)是這樣的(de)認識已經跟不上(shang)時代發(fa)展了。
這個餅(bing)圖是全(quan)球能(neng)(neng)(neng)源結(jie)構(gou),綠色是非化石能(neng)(neng)(neng)源,包括可(ke)再(zai)生能(neng)(neng)(neng)源和核電,占(zhan)全(quan)球一(yi)次能(neng)(neng)(neng)源22%。這一(yi)塊在我國能(neng)(neng)(neng)源結(jie)構(gou)當中已(yi)占(zhan)到14.3%。
中(zhong)國工(gong)程(cheng)院(yuan)在2007年(nian)(nian)開(kai)始做中(zhong)國可再生能源(yuan)發(fa)展戰略研究的時(shi)候,當時(shi)我們能源(yuan)界有一個普遍(bian)的認識(shi),非水可再生能源(yuan)十年(nian)(nian)以前還(huan)是“微不(bu)足道”。
但經(jing)過(guo)研究以后,我們(men)認為非水可再生(sheng)能(neng)源將來一定是“舉(ju)足輕(qing)重(zhong)”。現在已經(jing)看得出(chu)來,它們(men)舉(ju)足輕(qing)重(zhong)的(de)趨勢。
支撐非化(hua)石能源的增(zeng)長的是:第一,自然資源;第二,技(ji)術(shu)能力的提高;第三,成本的下降(jiang),使(shi)它比較穩定和快速的增(zeng)長。
第一,我們國(guo)家可(ke)再(zai)生能源(yuan)大約有(you)多少?技術(shu)可(ke)開(kai)發的(de)風能資源(yuan)為(wei)35億千(qian)瓦,技術(shu)開(kai)發的(de)太(tai)陽能光伏資源(yuan)為(wei)22億千(qian)瓦。
截至(zhi)2019年三季度,我國風(feng)能(neng)裝機(ji)1.98億千(qian)瓦,太(tai)陽能(neng)裝機(ji)1.9億千(qian)瓦,風(feng)機(ji)和太(tai)陽能(neng)可開(kai)發(fa)的量(liang)都不到十分之(zhi)一,這意味著風(feng)能(neng)、太(tai)陽能(neng)的發(fa)展還有十倍的空間(jian)。
還(huan)有水(shui)電、地熱(re)(re)、生物質能(neng)、海洋能(neng)。海洋能(neng)量比較小,但是這個趨勢還(huan)在發展。還(huan)有太陽能(neng)熱(re)(re)利用(yong)、固廢能(neng)源化利用(yong),轉化成能(neng)源。
把這些都考慮進去(qu),我國可(ke)再生能(neng)源(yuan)的資(zi)源(yuan)量是足(zu)夠豐富的,這一點是很重要(yao)的。也就是說,逐(zhu)步發(fa)展可(ke)再生能(neng)源(yuan)達到高比例(li)是完全可(ke)能(neng)的,這是一個前(qian)提。
可(ke)再生(sheng)能(neng)(neng)源(yuan)的特點是可(ke)再生(sheng)的,不像(xiang)化石能(neng)(neng)源(yuan)燒完就沒了。它(ta)的量(liang)和大(da)小(xiao)又跟技術開發能(neng)(neng)力有(you)關。我們可(ke)以看(kan)到,可(ke)再生(sheng)能(neng)(neng)源(yuan)技術開發成本(ben)正在下降,而(er)且下降比較(jiao)快(kuai)。
除了成(cheng)(cheng)本(ben)(ben)之外,我們在東(dong)部(bu)包括中(zhong)東(dong)部(bu)開發1千瓦(wa)時(shi)分布式的(de)光伏或(huo)者風能(neng),跟西(xi)電(dian)(dian)東(dong)送(song)給1千瓦(wa)時(shi)的(de)電(dian)(dian)相比,天津大(da)學(xue)、華(hua)北電(dian)(dian)大(da)獨(du)立做了一(yi)些(xie)研究,做出的(de)結論是:1千瓦(wa)時(shi)電(dian)(dian)力東(dong)部(bu)自發電(dian)(dian)的(de)成(cheng)(cheng)本(ben)(ben)比西(xi)電(dian)(dian)東(dong)送(song)的(de)成(cheng)(cheng)本(ben)(ben)低,這一(yi)點很重要(yao)。
雖然是分布式的(de),每一(yi)個點不大,但星羅(luo)棋布加(jia)起來(lai)是很(hen)可觀的(de),西電(dian)東送有條件,還是要的(de)。東部開(kai)發自己身邊的(de)可再(zai)生(sheng)能源是劃(hua)算(suan)的(de),經(jing)濟上是可行(xing)的(de)。
太陽(yang)能(neng)、風能(neng)是不穩定(ding)的,有(you)一種間歇性的,必須跟儲能(neng)結合起來,而(er)應(ying)運而(er)生的儲能(neng)也(ye)在(zai)快速發展。
儲能不僅可以解決(jue)太(tai)陽能、風(feng)能間歇性的問題,而且(qie)對于推動(dong)電動(dong)汽車及(ji)小區建設微網是有益的。
值得(de)強調(diao)的(de)(de)是(shi)(shi),可(ke)再生能源資源利用是(shi)(shi)我(wo)們國家可(ke)以掌控的(de)(de),風能、太陽(yang)能是(shi)(shi)我(wo)們國土(tu)的(de)(de)。
開發(fa)到什么(me)程度?不到十分(fen)之一,多開發(fa)一點是自己可掌控的,它不依賴于國際地緣政(zheng)(zheng)治的變換(huan),不像對(dui)外依存度很(hen)高的能源,國際政(zheng)(zheng)治一變化進口就出問題。
做到可再生能(neng)(neng)源(yuan)(yuan)一次能(neng)(neng)源(yuan)(yuan)結構當中越多,我們自己(ji)能(neng)(neng)源(yuan)(yuan)體系的獨立性和安全(quan)性就越好。為什么討論(lun)能(neng)(neng)源(yuan)(yuan)資源(yuan)(yuan)安全(quan)稟賦的新(xin)認識就是跟這個有關系。
過去(qu),我們只(zhi)是從(cong)能(neng)源(yuan)(yuan)結構的(de)優化這個角度來(lai)討論可(ke)再生(sheng)能(neng)源(yuan)(yuan)多起(qi)來(lai)。我想可(ke)再生(sheng)能(neng)源(yuan)(yuan)如果(guo)掌控(kong)比較多,中國能(neng)源(yuan)(yuan)體系獨立性、安全性這一(yi)點顯然是更好的(de)。
長(chang)期(qi)以(yi)來(lai),我們習慣于集中(zhong)(zhong)式概念(nian),一(yi)個(ge)大電(dian)網(wang),到現在基本(ben)上(shang)也(ye)還是(shi)(shi)這樣一(yi)個(ge)習慣。一(yi)個(ge)大電(dian)網(wang)集中(zhong)(zhong)式的概念(nian)是(shi)(shi)可以(yi)理解的,但是(shi)(shi)這些年分(fen)布式重要(yao)性已經日(ri)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此外,天然氣(qi)也屬于化(hua)石能(neng)源(yuan)當(dang)中相對低碳的化(hua)石能(neng)源(yuan),構建(jian)“天然氣(qi)+新(xin)能(neng)源(yuan)”為主(zhu)的發(fa)展模式也是可(ke)以的。國家在統計清潔能(neng)源(yuan)時(shi),就把(ba)天然氣(qi)加在一塊(kuai)。
分布式(shi)能源將(jiang)來是重要發展方式(shi),大大改變傳統能源生產(chan)和消費方式(shi)、消費模式(shi),有(you)助于城鄉(xiang)一體化能源轉型。
而且建設(she)一(yi)大(da)片能(neng)源低碳能(neng)源網(wang)(wang)絡,每一(yi)網(wang)(wang)不大(da),無論是農村(cun)還是城市都可(ke)(ke)以建立這個網(wang)(wang),可(ke)(ke)以和大(da)電網(wang)(wang)互動,也可(ke)(ke)以獨立運行。
能源的產消者是怎(zen)樣的呢?中(zhong)國東部(bu)是中(zhong)國能源的主要負荷區,東部(bu)主要是消費(fei)者,西邊(bian)是生(sheng)產者,北邊(bian)是生(sheng)產者,東南部(bu)是消費(fei)者。
如果中東(dong)部(bu)這樣一種經濟高發(fa)達的地(di)區,能(neng)夠把自己身邊(bian)的太(tai)陽(yang)能(neng)、風能(neng)、生(sheng)物質能(neng)等(deng)等(deng)非化(hua)石能(neng)源(yuan)開發(fa)出來,讓東(dong)部(bu)不僅(jin)是(shi)能(neng)源(yuan)的消費者(zhe),而且是(shi)生(sheng)產(chan)者(zhe),也(ye)就是(shi)成為能(neng)源(yuan)的產(chan)消者(zhe)。
這(zhe)樣一個(ge)改(gai)變不僅是能源(yuan)結構本身的變化,是空(kong)間格局(ju)的變革。
說一個民營企業,在浙江的(de)公(gong)司(si)已經裝(zhuang)了20萬戶屋(wu)頂光伏,有(you)的(de)是建(jian)的(de)房(fang)子裝(zhuang)上去了,有(you)的(de)時候房(fang)子要改(gai)造(zao),要屋(wu)頂光伏的(de)建(jian)造(zao),這已經實現了。
美國大概有3億(yi)多人,也就是1億(yi)左(zuo)右的家(jia)庭(ting),美國現在有一千萬家(jia)庭(ting)自發電,正泰集團裝了20萬戶,如果是100個(ge)公司裝多少個(ge),也就是千萬戶。
如果家家戶戶自(zi)(zi)己發(fa)電,自(zi)(zi)己裝,自(zi)(zi)己發(fa),自(zi)(zi)己用,這個局面就大(da)大(da)不一(yi)樣了,這就是產消(xiao)者,既是消(xiao)費者,又是生(sheng)產者。
產(chan)消(xiao)者依托互聯網和(he)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把分布式電源、儲能、負荷等分散在(zai)(zai)電網各類(lei)資源聚合(he)在(zai)(zai)一起,協同化(hua)運行控制和(he)市場(chang)交易,對電網提(ti)供輔助服務。
如果我國有了高比(bi)例的(de)(de)產消(xiao)者,中國能(neng)(neng)源局面(mian)將會發生革命性(xing)的(de)(de)變化(hua)。不僅是(shi)能(neng)(neng)源結(jie)構(gou)本身的(de)(de),還有很(hen)深的(de)(de)含義,要有很(hen)革命性(xing)的(de)(de)變化(hua),包(bao)括空間格局的(de)(de)變化(hua)。
可再生(sheng)能(neng)源如果進一步(bu)拓寬到非化(hua)石能(neng)源,包括(kuo)核能(neng),2018年我國(guo)非化(hua)石能(neng)源的電力(li)裝(zhuang)機占到整個電力(li)裝(zhuang)機40.8%,發電量已經(jing)到30.9%,這是電力(li)部分。
與此同時,核電技(ji)術(shu)與世界先進水平保(bao)持同步發展。現在比較成(cheng)熟的三(san)代(dai)核電,也在做四代(dai)核電技(ji)術(shu),也在做模塊(kuai)化(hua)的小型堆,當然核聚變探索也有一(yi)些時間。
根(gen)據“十九(jiu)大”制定的目(mu)標(biao),一個(ge)是2035年,還(huan)有一個(ge)2050年,如果到2035年生態(tai)環境(jing)根(gen)本好轉(zhuan),美麗中(zhong)國目(mu)標(biao)基本實現(xian),PM2.5每(mei)立方米得(de)達到35微克。
到2050年(nian)把(ba)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mei)麗(li)的社(she)會(hui)主義現代(dai)化強國,PM2.5達到國際標準(zhun),得是(shi)10微(wei)克(ke)。
這對(dui)我國能(neng)(neng)源結(jie)構(gou)提出(chu)來相應的(de)要(yao)求,達(da)到2035、2050年(nian)環境和氣候的(de)要(yao)求,非(fei)化(hua)石能(neng)(neng)源到2035年(nian)大(da)于(yu)25%,可再(zai)生能(neng)(neng)源大(da)于(yu)20%;2050年(nian)非(fei)化(hua)石能(neng)(neng)源占比(bi)大(da)于(yu)50%,可再(zai)生能(neng)(neng)源達(da)到40%。
新增能(neng)源(yuan)現在(zai)基本上由(you)再生(sheng)能(neng)源(yuan)來滿足。進(jin)一步由(you)可再生(sheng)能(neng)源(yuan)替代(dai)化石能(neng)源(yuan)的存量,這樣就比較實(shi)時(shi)性改變能(neng)源(yuan)結構。
在(zai)我(wo)國化(hua)(hua)石能源“富煤、缺油(you)、少(shao)氣(qi)”的(de)(de)同時,我(wo)國擁有豐(feng)富的(de)(de)非化(hua)(hua)石能源子資(zi)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資(zi)源。
因此,逐步建成我國以非化(hua)石能源(yuan)為主的低碳(tan)能源(yuan)體系,其(qi)資源(yuan)基礎(chu)是豐厚的。
當(dang)然,這里講的是逐步建成,當(dang)然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方(fang)向是需要肯定的。而方(fang)向的前提必須(xu)要有豐厚的資源基礎(chu)才行。
對能(neng)源(yuan)資源(yuan)稟賦的(de)認識(shi),對能(neng)源(yuan)安(an)全(quan)的(de)認識(shi),如果非化石能(neng)源(yuan)的(de)資源(yuan)足(zu)夠多,比例足(zu)夠大,我們的(de)能(neng)源(yuan)就足(zu)夠安(an)全(quan)。這一塊越(yue)大,環境就越(yue)好(hao),氣候就越(yue)好(hao)。
能(neng)源(yuan)格(ge)局這(zhe)一塊發展越好,中(zhong)西部(bu)和東部(bu)平衡就會越好。非化石能(neng)源(yuan)發展起來(lai),必然帶(dai)來(lai)很(hen)多分布式(shi),這(zhe)個對于能(neng)源(yuan)的產業形態也會有(you)很(hen)大的改變。
從這幾(ji)個方(fang)面重新認識資(zi)源(yuan)(yuan)稟賦,不僅僅是資(zi)源(yuan)(yuan)的(de)問題,而(er)是對能源(yuan)(yuan)的(de)變(bian)革有多方(fang)面、戰略性、方(fang)向(xiang)性的(de)影響。
由于能源資源稟賦(fu)認識(shi)的局限(xian)性,東(dong)部(bu)有(you)一些高(gao)度發(fa)達地區認為自(zi)己負(fu)荷重、缺資源,卻(que)沒有(you)認識(shi)到身邊(bian)的豐(feng)富,形成對(dui)外來電、外來煤的依賴。
我們應該對能源資源稟賦有重新的(de)認識,這(zhe)是(shi)影(ying)響到國家能源政策和能源戰(zhan)略很(hen)實(shi)際的(de)問題,我也跟一(yi)些地方的(de)領導討論這(zhe)個(ge)問題,他們也認可這(zhe)樣一(yi)個(ge)認識。
重(zhong)新認識國(guo)家能(neng)源資(zi)源稟賦,是正確認識本國(guo)國(guo)情(qing)的要素。對(dui)于確保國(guo)家長遠的能(neng)源安(an)全,引導能(neng)源轉(zhuan)型(xing)具有方向性、戰略(lve)性的意(yi)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