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227查看 | 2018-05-14 10:10:00
5月13日,冀北電力在河北省張家口市發布《全球能源互聯網張家口創新示范區發展白皮書》,作為國內首份省級電網服務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白皮書,冀北電力提出打造全球能源互聯網“樣板間”概念,通過整合已有資源、新建“十大工程”,勾勒出創建示范區的行動路線。
本次白皮書的發布得到各方高度重視。與會嘉賓從不同側面,對中央“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作出精彩解讀,為示范區的發展賦予更深層次時代內涵。冀北電力表示將和各界共同努力,把創新示范區打造成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開路先鋒,進而把全球能源互聯網打造成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十大工程描繪示范區藍圖
張家口創新示范區是國家電網探索未來電網形態的重要實踐,通過示范最先進的電力生產、傳輸、存儲、使用和運行控制技術,促進重大技術成果和裝備應用,引領能源電力技術創新,展示“綠色奧運、低碳奧運”理念。
據張家口市的發展規劃顯示,到2020年該市清潔能源裝機將突破2000萬千瓦,屆時55%的電力消費來自清潔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鎮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業及公共建筑用能來自清潔能源,40%的工業企業實現零碳排放。
冀北電力已經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十三五”期間將投資230億,通過打造五大示范工程和五大重點工程,讓示范區從規劃走向現實。
五大示范工程包括柔性直流電網、虛擬同步發電機、深冷液化壓縮空氣儲能、電動汽車電池梯次利用儲能、柔性變電站和交直流配電網示范工程。五大重點工程則涵蓋特高壓、車聯網、清潔替代、電能替代、冬奧綜合配套工程。這些工程將從規模、技術創新、經濟適用等方面,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探索科學路徑,創造可復制、可推廣、可擴展的“冀北經驗”。
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將是世界首個±500千伏四端直流電網,建成后具備300萬千瓦輸電能力。虛擬同步機示范工程將在容量上問鼎業界,實現有效抑制系統頻率震蕩,幫助清潔能源友好并網。電動汽車電池梯次利用儲能工程,將實現電池梯次利用國內首創,增加電池全壽命周期,降低電動汽車使用成本。柔性變電站示范工程計劃建設世界首個全可控電力電子柔性變電站及具有柔性控制的交直流混合配電網,實現分布式電源靈活接入和調配,支撐分布式能源跨分區消納。
不光有高大上的科技創新,接地氣的實用技術也將在創新示范區逐一落地。根據車聯網工程規劃,2016年將實現已運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2018年建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示范工程,2020年崇禮核心城區實現快充網絡網格化覆蓋,服務半徑不超過0.5公里。
清潔替代工程將在京藏高速張家口段建設“奧運迎賓光伏廊道”項目,奧運元素的融入將為當地光伏發展帶來亮點。依托電能替代工程,張北風電清潔供暖項目2015年已經實現供熱,2017年將開始向北京供熱。冬奧配套工程將實現冬奧專區電力消費100%清潔化,專區交通運輸全部采用清潔能源供能,奧運場館和附屬供電設施將實現“分鐘級”自愈。
冀北電力將深化理論基礎研究,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全力推進張家口創新示范區建設。全面建成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堅強智能冀北電網,在安全保障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和綠色發展能力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快發展。
冀北電力的既有優勢
張家口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毗鄰首都北京,位于“三北”交會處,是“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冬奧會的舉辦,將帶來更多的創新示范效應。
全球能源互聯網實質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這些核心要素張家口全部具備,冀北電力完全有條件把張家口打造成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創新示范區。
本次白皮書的發布地點,安排在冀北電力建設運營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該電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運行方式最多、綜合控制水平最高的新能源聯合發電工程。電站安全穩定運行4年來,累計輸出超過17億千瓦時平穩可控綠色電能,相當于節約標準煤57.1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2.4萬噸,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的一張綠色名片。
截至2015年底,冀北電網調度范圍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63萬千瓦,成為我國第4個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的省級電網。冀北電網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6%,在省級電網中位居第一。2015年冀北電網每供應100度電,就有16度是“新能源電”。
2015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1825小時,較國網系統平均水平高129小時。全年無棄光現象。
當前冀北電力正積極推進“兩交一直”特高壓工程建設,同時推動以特高壓為主的各級電網建設,保證新能源并網和消納。近年來,冀北電力已累計投入61億元用于新能源并網及送出工程建設,建成張家口“三站四線”工程等4個500千伏新能源外送通道,建成風電送出線路1481公里,為張家口增加155萬千瓦風電外送能力。
冀北電力深挖電網潛力,優化調度方式,堅持新能源優先調度。2015年,辦理新能源項目33個,平均縮短并網時間15-20天,辦理效率提升30%,新能源企業滿意度明顯提升。科技創新方面,一大批科技項目為新能源并網消納保駕護航,其中“新能源發電有功控制系統”將風電送出通道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