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 0評論 | 4101查看 | 2017-08-23 09:37:53
據外(wai)媒報道稱,2017年伊始,中(zhong)(zhong)國(guo)宣布到2020年要投入3600億美(mei)元發展(zhan)可再(zai)生能(neng)源,同時(shi)取消85座(zuo)火電廠的(de)(de)修(xiu)建計劃。3月(yue)份,中(zhong)(zhong)國(guo)有關部門說,中(zhong)(zhong)國(guo)在能(neng)源效率、碳(tan)排放強度以及(ji)清潔能(neng)源比重方(fang)面已經提前(qian)實(shi)現官方(fang)制(zhi)定(ding)的(de)(de)目標。另外,就在上(shang)個(ge)月(yue),中(zhong)(zhong)國(guo)的(de)(de)能(neng)源管理部門國(guo)家能(neng)源局(ju)出(chu)臺(tai)了降低煤炭依賴度的(de)(de)新舉措。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8月21日刊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姜克雋、麥肯錫資深合伙人喬納森·沃策爾撰寫的題為《中國的再生能源革命》的文章稱,以上只是體現中國成為全球能源變革中心的最新跡象,這場變革是在技術變革與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形成的。但是,中國不僅是投資發展可再生能源,淘汰煤炭,它還呈現出另一個特點,即在全球能源需求中占據的比重不斷擴大,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在向服務業、消費型增長過渡的過程中,也會重塑世界資源行業的格局。然而,也有一些因素在減少全球能源需求,這些因素包括住房、廠房、商業大樓的能源效率提高以及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出行的迅速推廣帶來運輸行業能源需求下降。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布的新報告《超越超級循環周期:技術如何重塑資源產業》,這些趨勢使得一次能源的需求增長放緩。如果迅速采用新技術的趨勢延續下去,人們對一次能源的需求可能在2025年見頂。隨著能耗強度下降,能源效率提升,今后20年全球經濟的能源生產率可能提高40%到70%。
文章稱,雖然全球能源需求增長放緩,但是中國在其中占據的比重卻在不斷增加。到2035年,中國占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可能達到28%,現在是23%,相比之下美國屆時可能從現在的16%減少到只有12%。
中國在削減能耗強度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從1980年到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了17倍,但是能源消耗量僅僅增長了4倍。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這說明產生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下降了70%。中國政府在十三五計劃中設定的目標是,從2016年到2020年要讓能耗強度實現15%的降幅,中國已經在穩步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文章稱,中國的能耗強度之所以下降,可再生能源功不可沒。中國希望成為這個領域的全球領軍者,每年對國內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是美國國內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兩倍,比美國與歐盟年均投資之和還要高。此外,中國對境外可再生能源投資320億美元,比任何國家都多,中國的一流公司越來越多地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價值鏈上占據頂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