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119查看 | 2017-06-27 16:46: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2017年6月14日-16日,在浙江杭州舉辦的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暨CSPPLAZA2017年會上,圍繞槽式和菲(fei)涅(nie)爾光熱發(fa)電示范(fan)項(xiang)目的建設(she)這一主題進行了一場小組討論,雙良龍騰光熱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智恒主持了本輪對話。
參與本輪小組討論的對話嘉賓有:
西班牙Abengoa公司亞洲和中東區業務開發副總裁 Javier Perez de las Penas
美國SkyFuel 公司業務開發副總裁 Eric Frazier
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 王志(zhi)勇
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國家863 計劃1MW 槽(cao)式太陽能(neng)熱發電試(shi)驗項目總負責人(ren) 徐二(er)樹(shu)
天津濱海光熱發電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蘇堅健(jian)
華北電力設計院新能源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 田(tian)增(zeng)華
蘭州大(da)成聚光(guang)能(neng)源(yuan)科(ke)技有限(xian)公司 王(wang)云峰
常(chang)州龍騰光(guang)熱科(ke)技股份有限公司 胡(hu)橋
盧智恒:下面有請對話嘉賓Javier Perez delas Penas來自阿本戈、EricFrazier來自skyfuel、王志勇來自內蒙院、徐二樹來自中科院電工所、蘇堅健來自天津濱海光熱、王云峰來自蘭州大成、田增華來自華北院、胡橋來自常州龍騰。
現在我們還在起步的階段,我們更需要的是怎么去學習和吸收已有的技術和經驗,包括國際上的,包括已經有的這種工程建設、項目投產經驗的公司。
所以作為今天討論的議題,我記得大家總會說我們中國的條件跟國外不一樣。和國際市場相比,CSP技術領域有什么不同之處,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Javier Perez delas Penas和EricFrazier先生來分享一下他們的觀點,誰先開始?
Javier Perez delas Penas:這種技術你指的是槽式來說吧,不僅是海外和中國的不同之處,僅僅在中國不同地區也有不同之處,因為不同地區的前期狀況都不同,在中國不同區域的氣候區別都要考慮進去。同時對EPC和項目的建設來講,他們的融資模式可能也是不同的。
盧智恒:我可以理解成融資方面的模式不太一樣嗎?
Eric Frazier:是的,不太一樣。從技術上講,中國和國外的技術特點都差不多,唯一不同之處是不同技術在不同地區的應用,比如內蒙古地區的運用(要考慮到它的獨特性)。但是目的是一致的,也就是在20-25年的運營時間里成功運行,這一點跟國外都差不多。另外一方面,由于在中國的政治方面的問題,中國國營企業可以利用國有的資源,來針對中國的項目進行生產。
盧智恒:Eric Frazier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Eric Frazier:和Javier Perez delas Penas講得差不多,他說的很多東西我都認同,我們基本上是大同小異,不管是在這個項目建設和運營方面都差不多。關于槽式電站,基本上也差不多。不同之處是兩方面:Javier也講了申請融資的過程,中國申請融資非常不同,我們看到北美和歐洲其他地區,我們的融資方式都不一樣。另外一個是技術的本土化,中國可以利用生產能力方面的優勢,來生產高質量和低成本的槽式電站的組件,這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優勢,而且它不會犧牲質量。但除此之外,槽式電站基本上都大同小異,關于集熱管的種類,在中國和國外都差不多。但是關于環境這方面,我想也看到了運營的環境都差不多,我們在加拿大建了天然氣聯合循環光熱電站,與中國內蒙古,與新疆北部這些地理位置和氣候都差不多,那里非常冷,而且夏季和冬季的溫差非常大。
盧智恒:所以你是否覺得這個低溫和大風、沙塵暴這些天氣狀況在中國是否比較特別,在其他國家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Eric Frazier:你談到了兩種極端天氣,大風和多沙天氣。多沙天,Abengoa在防沙方面有經驗,那里有很多的沙塵暴天氣,所以在防沙方面我們有很多相同的經驗。在大風、高寒地區,我們也有相同的經驗。比如說在加拿大,那里的冬季是零下40多度,我們在運營的時候必須考慮這一點。這些極度的天氣,是我們之前沒有遇到過的,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
Javier Perez delas Penas:補充一點,我認為這些情況并不是技術問題,我們也有解決方案,但是成本會上升,因為強風,因為極低的溫度,或者是沙塵等等,你需要把這些進行整合,因為這些設備是特殊的,要考慮這些因素,而且要進行強化、補強,要進行保障。最后,意味著比常規的電站要有更高的成本。
盧智恒:因為這些問題,其實經常都是我們自己中國人在說,我們在中國的條件怎么怎么不一樣,我們這是很特殊的。所以我今天特意把這個問題問了兩位外國的來賓,看看從他們的角度來想究竟中國和國外有什么不一樣,他們現在提到了融資、具體的項目的氣象條件。我不知道,我也不點名誰了,咱們國內這些嘉賓里面有沒有要補充的?看來咱們中外對這個問題的認可度還是比較一致的。
接下來也是一個我想倒過來問的問題。因為以前經常在做這種報告的時候,都是國外的嘉賓去講你們中國做這個項目需要學習這個、這個、這個,但是我想聽聽我們國內的這些嘉賓,他們認為在這些項目的執行里面,他們需要學習什么。要不請龍騰的胡橋先生講一講?
胡橋:當時提到國內國外,因為中國特殊環境下面,在設計和施工方面有所不同。可能根據我們自己的理解,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來看,在我們看來可能有些不一樣,比如說中國冬季極限的低溫,風比較大,還有沙土,當然這從技術上可以解決,但差異還是存在的,這是從設計上。另外一個施工上,因為中國冬季時間比較長,從11月份到來年三四月份,溫度比較低,最低的時候零下一二十度,在這種情況下施工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支架組裝,室內室外的溫度差異會對組裝進度等有影響。
盧智恒:龍騰在內蒙也做實驗回路等前期的工作,你覺得做完之后會有哪些還比較欠缺的東西,要把它做成一個商業電站的話,你覺得有什么東西還需要去學習和吸收的?
胡橋:我們在內蒙,在2012年的時候開建,2013年開始運營600米的槽式回路,現在也已經好幾年了,當然中間有更換過流體,從常規導熱油到現在的硅油,基本上一直運行下來到現在。根據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我們欠缺的更多是系統層面,單從設備層面,我個人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太大。但是從系統層面,如何把集熱場、常規島優化運行,選擇好的策略,盡量提高發電量,降低運營費用,這方面還要向國外多學習。
盧智恒:這個問題也要問一下徐老師,我們聽聽徐老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徐老師所在的中科院也是剛剛完成了1MW的槽式回路的建設,還有什么需要進一步做或者是學的?
徐二樹:從整體來說,就槽式來說,國外從80年代開始做到現在應該30多年了。但從國內來說,我們做的最早的100米的時候是2010年開始做,后來龍騰做了一個回路,還有這些設計院還有研究院做的試驗回路。在100米的時候,我們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因此從我們的理解來說,我們基本上從2010年左右開始做起,跟別人做了30年,我認為距離還是有的。但是前面有學習的經驗,或者有榜樣,這樣我們學起來會更快一些。因此我覺得前面兩位國外專家說得非常好,他們的說法我們也認可。但是從我們現在整個1MW做完以后,我們發現一些不是原理的問題,我覺得關鍵是工藝細節的問題。工藝細節,決定了我們整個最后的質量問題。從5月25號做完,我們把回路都轉了一下,發現不是大的問題,但是工藝細節、前期考慮得好不好、考慮得周到不周到,對后面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我能說的就是這么多。
盧智恒:所以您認為我們要進一步做大型電站的時候,工藝的細節和技術的實施細節是更重要的,比原理來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