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投資 | 0評論 | 5673查看 | 2017-03-14 10:06:59
在日新月異(yi)的非洲大(da)陸,新能源項目(mu)的建設會是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xuan)律。面(mian)對強勁的需求,中國企業如(ru)何憑借在價(jia)格、質(zhi)量和建設經驗等各方面(mian)的優勢,與歐美企業一較高下?
非洲新能源產業前景可期
非洲各國正在積極推動新能源項目:2016年1月,南非正式揭牌首座供電機場的太陽能電站,該太陽能電站一期工程將供應41%的George機場當前能源需求;2016年10月底,西非地區目前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在塞內加爾北部邊境城市達加納落成;肯尼亞電力公司(Kenya Electricity Generating)斥資6.5億美元在肯尼亞建設Olkaria6號地熱能發電站,計劃在2018年啟動建設;毛里求斯府在“實現第二次經濟奇跡和2030愿景”計劃中批準興建10個大型建設項目,投資金額總計達500億盧比(約合14.3億美元),其中涉及光伏能源、生物化肥等多個新能源領域。
非洲新能源產業潛力巨大
一.非洲新能源儲量豐富
在太陽能方面,根據全球產業論壇gridovate的報告,非洲的太陽能發展潛力是世界上最好的。太陽能主要位于具有廣袤的沙漠地區的國家,前五名國家是乍得,剛果金,馬里,尼日爾和蘇丹,該五國潛在太陽能發電能力總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總和的40%。預計在2030年,太陽能將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便宜的國內能源來源。
在天然氣方面,其近年來成為非洲最有吸引力的機遇,而且還有75%的天然氣資源還沒有被探明。其中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占據50%非洲地區蘊藏量,另外30%被毛里塔利亞、尼日利亞和南非分割毛里塔利亞、尼日利亞和南非還擁有6.2萬MW裝機容量的頁巖氣和3000MW裝機容量的煤田天然氣資源。
在地熱方面,非洲地熱資源主要集中于東非大裂谷、紅海及西北非處。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相關機構的報告,馬達加斯加、南非、贊比亞、肯尼亞、博茨瓦納、埃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等國都擁有豐富地熱資源,部分國家如肯尼亞和埃塞等國潛在地熱裝機容量超過10,000MW。
風力資源一般分布在沿海國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具潛力的風電場站址,主要沿著南部和東部沿海區域,以及東非大裂谷區域分布。其中,南非和索馬里的風速高達9m/s,而肯尼亞的風速高達8.5m/s。此外,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安哥拉、南非和納米比亞等國的海上風電潛力也很巨大。
非洲水能的蘊藏量占世界的40%,尼羅河、尼日爾河、贊比西河和奧蘭治河為非洲五大河流,其中尼羅河為世界第一大河,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位于世界第二位,僅次于亞馬遜河。國家開發銀行認為,非洲技術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約為628,000MW,目前只開發7%,國際平均開發水平為25%,開發潛力非常大。
二.非洲發展新能源動力強勁
發展新能源是彌補電力缺口的重要舉措。法國研究機構“哈瓦斯視野”的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期間,能源行業將是非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提高電力總裝機容量,接通電力并提高供應的穩定性已成為許多非洲國家發展的當務之急。直至現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還有超過60%的民主無電力可以使用,而該地區又擁有豐富的水能、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足以滿足電力上的自給自足。從需求上來看,按照2015年度全球人均用電量的統計,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歐洲,人均用電量為7284度,北美洲國家,人均用電量為14810度,而人口數占世界人口總數13%的非洲大陸,在人均用電量上僅為584度,電力缺口龐大。
發展可持續能源可謂是保障非洲經濟增長的途徑之一。自1998至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6%,而年人均電量增長僅為3.1%。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但用電量僅占總額的3%。數據表明,非洲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能源缺口正在不斷擴大。盡管非洲新能源資源豐富,卻未得到合理的開發,遠不能達到非洲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長。據專家預測,電力問題如得到妥善解決,非洲的經濟年增長率將提高2%-3%。
隨著全球發展轉型和對綠色環保能源的更加重視,非洲的新能源發展也進入了新的篇章。全球的新能源產業逐漸向著產能高、成本低、規模大的方向發展并靠攏。非洲成為了全球新能源領域的“試驗田”,近年來跨國家和區域的合作發展異常活躍、廣泛。非洲資源豐富、市場龐大,GDP增速快,但也有著類似于資金不足,技術落后,政策模糊等相關困難和問題。但這正好與中國及一些發達國家市場形成互利互補,在這些國家普遍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商業重心轉向非洲是必然的趨勢。
中非新能源行業的投資
一.投資現狀
2002至2015年間,非洲并不是中國在國外投資可再生能源最多的前5個地區之一(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和英國)。但2010年以來,非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獲得的中國投資越來越多,這一時期恰好是整個非洲大陸可再生能源項目大量增加的階段。
全世界每6家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大型企業中,有5家是中國企業,這些中國企業大多已經開始投資非洲。2012年,中國企業通過南非進入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場,搶占可再生能源業務。2015年,中國在非洲能源領域的投資出現了決定性的轉折。無論在南非、肯尼亞還是納米比亞,中國企業不斷獲得合同,因為非洲國家在面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希望和中國加強合作。2015年,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拿下了一項EPC合同(工程、采購與施工合同),為南非修建首個120MW的風力發電站。2016年,中國在非洲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不斷增加。2016年6月,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南非建設完成了一座150MW的太陽能發電站。晶澳太陽能公司在南非北開普省拿下了一個太陽能發電站項目。2016年11月,中國廣核集團宣布將在塞內加爾修建一座太陽能發電站。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尤其是在非洲地區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
自2010年以來,非洲在新能源領域獲得的中國投資越來越多,這一時期也恰好是整個非洲大陸可再生能源項目大量增加的階段。2016年,中國在國外可再生能源項目上的投資達到了320億美元,增長了60%,而大多數中國大型太陽能企業選擇了投資非洲。
二.投資策略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中國制造”是彌補非洲新能源市場空缺強有力的競爭者。與歐美企業相比,中國同等質量產品價格更為低廉,在過去10多年間,中國新能源市場得到了蓬勃發展,這使得中國風電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下得到很好的鍛煉,競爭力全面提升,這種競爭力不僅體現在技術方面,還體現在完善的服務體系上。中國制造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表現出了非常好的適應性。
其次,中國也有自身的技術優勢。在太陽能電站方面,離網系統和聯網系統都已經在非洲站穩腳跟;在地熱方面,中國公司目前鉆井技術的領先優勢明顯;在水電方面,中國的水電站技術隨著近年來中國國內水電站建設熱潮發展迅速。
中國與非洲大部分國家關系良好,有利于中非對話合作。中國政府應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促使非洲國家頒布的投資法,從而減少非洲政策變化的風險。另外,中國企業可以通過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來幫助這些國家建立健全的當地人才培養,從而幫助企業加解決勞工素質普遍低下的問題。
適者生存
非洲有著獨特的市場環境,中國企業應因地制宜地設計產品,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并不斷調整策略。雖然非洲對新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其政府及民眾的購買力較差,對產品的價格十分敏感。再加上非洲各國的能源在地理分布和發展程度上極不平衡,細分市場并做出相應的戰略調整是重中之重。另外,使用當地勞工是全面打開非洲市場和衡量本地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深入了解當地民眾需求并能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的項目才會受到非洲人民的歡迎。雖然非洲新能源市場潛力巨大,但非洲面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政局動蕩不安,社會治安混亂,制度不健全,外匯不穩定,政府效率低下等。企業為規避風險,了解當地政策法規并做出風險評估是前提需要,在面臨無法預測的風險時應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協調解決。
提升自身“軟實力”
中國企業在海外營銷,公關、風控上,相比于歐美企業還處在起步階段,且有很長的一段學習的路要走。許多非洲國家對中國產品普遍存在偏見。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