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spark | 0評論 | 6312查看 | 2016-11-23 17:58: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總書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是我國未來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特別是在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時進一步強調中國作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將落實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推進清潔能源,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格局。并在2016年9月G20集團峰會上與美國同時宣布簽署《巴黎氣候協定》,意味著中國對國際作出鄭重的減排承諾,我國減排目標的實現需要新能源發展的支持。光熱發電作為一種新型的清潔能源由于其電力出力平穩避免了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波動率大影響電網接受,越來越受到國家主管部門的重視,未來將有望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 光熱發電減排效果明顯,可以在一定程度替代火電,同時是未來國內過剩產能消化和“一路一帶”戰略落地的重要推手。
在目前可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中,光熱發電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是最低的,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只有光伏的1/10,減排效果明顯。此外,光熱發電由于低成本解決了儲能,電站可以做到24小時發電,從全年的發電利用小時來看可以做到5000小時以上完全可以媲美火電的長時間穩定的電力輸出,同時,由于其出力的穩定性,相對于光伏、風電等波動性比較大的清潔能源,電網更容易接入保證上網,避免出現在中國西北部地區大規模的棄風、棄光現象。

圖:首航節能10MW熔鹽塔電站
以首航節能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建設的100MW為例(10小時儲熱),該電站建成后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5萬噸,二氧化氮排放0.5萬噸,減少談粉塵排放10萬噸。
在習主席的指引下中國正在積極推進“三去一補”的供給側改革,光熱發電對鋼鐵、玻璃等過剩產能的消化效果明顯。以首航節能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建設的100MW項目為例(10小時儲熱),一個100MW項目將消耗玻璃123萬平方米,消耗鋼鐵4.5萬噸。如果按照國家能源十三五規劃的5GW的裝機規模,預計將累計消耗玻璃6200萬平方米左右,消耗鋼鐵230萬噸左右。
目前全球光熱發電主要集中在西班牙、美國,但是從未來的發展潛力和目前項目推進的情況來看南非、中東、南美等國家或區域的潛力巨大、隨著中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這些國家建設的積極性在極大的提升,而這些國家與中國提出的“一路一帶”戰略的區域吻合度很高,未來隨著國內光熱發電技術的更加成熟、產業配套的更加完善,中國的光熱發電產業在“一路一帶”沿線將獲得巨大的市場紅利,也將進一步支撐國家“一路一帶”戰略的落地。
二、 光熱發電可以做基礎負荷,能承擔調峰作用,將極大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上網,推動可再生能源多種發電形式的實現
由于光熱發電低成本解決了長時間儲能,且電力輸出平穩,完全可以媲美火電,因此在中西部地區可以部分替代火電承擔基礎負荷。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的背景下,新出臺的能源十三五規劃計劃到2020年煤電占比要降低至55%,這需要可再生能源在電源結構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而其中光熱發電將有望初步成為其中的重要支撐力量。
光熱發電具備靈活的負荷調節能力,且其作為調節電源的潛力和靈活性遠大于火電,根據專業部門的研究,光熱發電在負荷降至20%的時任然可以正常工作,不會影響電站運行的安全。同時由于光熱發電在電力生產的過程中不會產生排放,而火電在電力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染排放,特別是當負荷降低的時候其排放將大幅度增加,因此火電再用作調峰時是不環保的同時火電負荷降低到50%左右的時候其安全性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同時在探索可再生能源微網、多能互補等多種能源利用形式的落地。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將有望支撐這些能源利用形式的盡快落地。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二連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網,千萬千瓦級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等等。
三、 基于目前國內外能源市場對光熱發電的需求,國家和地方各主管部門近期密集出臺大量的政策扶持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十三五”將推動千億市場落地
由于光熱發電具備儲能成本低、電網友好性、可以做基礎負荷等特征,能避免出現光伏、風電等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大、對電網沖擊大、無法有效調度、發電利用小時數低無法大力支撐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的實現的弊端,國家從2015年開始陸續出臺大量的政策扶持光熱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
2015年9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國能新能〔2015〕355號),意味著國內光熱發電的正式進入商業化啟動期。申請參與示范項目申報的項目總計8.8GW,其中國內主要的大型電力集團均參與了該示范項目建設的申報。
2015年12月,《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5年本,節能部分)》發布,光熱技術被列入。
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發改能源【2016】625號)指出: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發電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暫時不參與市場競爭,上網電量由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各類特許權項目、示范項目按特許權協議或技術方案明確的利用小時數確定保障性收購年利用小時數。
2016年4月,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關于印發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繼續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探索太陽能熱發電新技術、新模式,統籌好太陽能發電項目與電網建設的銜接,未來將加快光熱發電領域技術定型等。
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下稱《計劃》),并同時發布了《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計劃》列舉了15項重點任務,數度提及光熱發電。在高效太陽能利用技術創新這一部分中提到:掌握高參數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全面推動產業化應用,開展大型太陽能熱電聯供系統示范,實現太陽能綜合梯級利用。研究智能化大型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及微電網應用、大型光熱電站關鍵技術,開展大型風光熱互補電站示范。在先進儲能技術創新這一項中也同樣提到了光熱發電,其中包含:研究太陽能光熱高效利用高溫儲熱技術、分布式能源系統大容量儲熱(冷)技術,研究面向電網調峰提效、區域供能應用的物理儲能技術,研究面向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及微電網、電動汽車應用的儲能技術,掌握儲能技術各環節的關鍵核心技術,完成示范驗證,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領國際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
2016年5月,中電聯發布《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設計規范》國家標準。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或改建的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也適用于光煤互補項目中的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部分。
2016年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能源技術創新的工作重點、主攻方向以及重點創新行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涉及太陽能、風電、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互聯網、現代電網等十五個重點領域。《計劃》在太陽能領域中重點提及了光熱發電,為光熱發電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根據《計劃》,2020年將掌握50MW級塔式光熱電站整體設計及關鍵部件制造技術,重點在超臨界太陽能熱發電、空氣吸熱器、固體粒子吸熱器、50~100MW級大型全天連續運行太陽能熱電站及太陽能綜合梯級利用、100MWe槽式太陽能熱電站仿真與系統集成等方面開展研發與攻關。50MW級儲熱的風光熱互補混合發電系統等方面開展研發與攻關。
2016年7月4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發改能源【2016】1430號),提出利用大型綜合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