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 0評論 | 4774查看 | 2016-11-20 18:54:00
國際能源署(IEA)11月16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全球能源市場將在《巴黎協定》的推動下經歷巨大轉變。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將取代煤炭,逐漸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以滿足未來25年能源需求的增長。但世界各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還遠未結束,預計2040年之前原油需求將持續增長。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畢羅爾(FatihBirol)稱,天然氣、風能和太陽能將逐漸取代煤炭成為能源主力。長期來看,投資油氣對滿足能源需求依然重要,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能源效率的提升將緩解許多國家對石油天然氣進口的需求。未來煤炭的消費增長將趨緩,部分得益于中國為治理空氣污染而做出的努力,對煤炭的需求回落。
IEA預測,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將取代煤炭,逐漸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
可再生能源
報告稱,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意味著全球邁出對抗全球變暖的重要一步。《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遠低于前工業化水平之上2攝氏度”,并努力把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IEA報告根據《巴黎協定》中190多個國家的承諾和當前各國形勢做出了主要情景(mainscenario)分析。
IEA分析稱,未來25年,政策扶持及成本的降低將促使可再生能源的市場占有率翻倍,能源效率也會提高。其中,風能和太陽能的增長將格外顯著。與此同時,報告預計天然氣的消耗量將繼續增長,而煤炭和石油的市場占有率將下滑。
主要情景中,至2040年,全球能源供給需要總計44萬億美金的投資,其中60%投資流向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開采供應,包括使用這些燃料的發電廠,有近20%投向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有23萬億美金被用來提高能源利用率。到2040年,太陽能發電平均成本將在目前基礎上降低40-70%,而陸上風電的平均成本將比現在低10-25%。屆時,將有六成的新增電力裝機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40年,大多數可再生能源已經可以足以具備競爭力,而無須任何額外補貼。
盡管能源消費形勢正朝向一個更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但畢羅爾依舊告誡大眾“國際能源的未來并不是只有一個版本:政府實際的政策將決定我們未來的去向。”
BP公司對未來能源市場走勢的展望(2016)
石油時代遠未終結
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并不意味著石油時代的終結。在IEA的分析情景中,全球石油需求會一直增長到2040年。由于公路貨運、航空和石化領域很難找到石油的替代品,這三個領域將使全球原油需求維持上漲態勢。畢羅爾還表示,即使汽油發動機效率提高,道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數量增加,也不足以令石油需求的增長止步。
報告顯示,如果2017年上游原油投資依舊低迷,接下來幾年傳統能源的供應將面臨重大風險。畢羅爾表示,若長期的傳統石油項目投資始終低迷,后果可能非常嚴重。長遠來講,石油和天然氣的投資對帶動能源供應和滿足需求而言依舊重要。
在上述情景中,到2040年,天然氣需求的年均漲幅為1.5%。在一個平衡市場中,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地區的液化天然氣(LNG)將加劇市場競爭,同時改變合同條款和定價。中國和中東地區對于天然氣的需求增長將最為顯著。
相比之下,全球煤炭消費在未來25年幾乎不會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為抗擊空氣污染而減少燃煤的同時,選擇了能源多元化戰略。此外,隨著中國的注意力逐漸從基礎建設和工業領域轉移至國內消費和服務業,中國對煤炭需求開始降低。報告預測,2040年全球煤炭消耗的比重將從當前的75%跌至45%。
能源安全新挑戰
能源市場的變化也意味著能源安全的風險將逐漸演變。首先,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和能源效率的提升將減輕許多國家對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的依賴性。但同時,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和太陽能)的多變性也為能源安全帶來新的挑戰。而對液化天然氣更頻繁的運輸將改變人們對天然氣安全的見解。
報告表示,實施現有的氣候變化國際公約僅能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從2000年的6.5億噸/年下降至2040年的1.5億噸/年。但這距離實現進一步的氣候目標還遠遠不夠,需加快去碳化的腳步并提高能源效率。報告提出,對減排行動予以進一步的政策扶持將幫助實現2°C的目標。
雖然控制全球變暖2°C的前路困難重重,但IEA仍對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寄予了很大的期許。畢羅爾總結道“可再生能源在近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卻僅限在電力領域。接下來,可再生能源將在工業、建筑和運輸產業發揮巨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