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電網雜志 | 0評論 | 4958查看 | 2016-10-24 16:52:00
據(ju)國家(jia)電網公司提(ti)供的(de)數據(ju)顯示,一回路(lu)特高壓(ya)直流電壓可以送600萬千(qian)瓦電量,相當(dang)于現有500千(qian)伏直流電網的5到(dao)6倍,而且(qie)送電距(ju)離也(ye)是后者的2到(dao)3倍,因(yin)此(ci)效率大大提高。此(ci)外,據國家電網公司測(ce)算,輸送同樣功(gong)率的電量,如果采用(yong)特高壓線路輸電(dian)可以(yi)比采(cai)用500千伏高壓線路節省60%的(de)土地資(zi)源。 特高壓能大大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近日,就(jiu)特(te)高(gao)壓(ya)電(dian)網的發展,記者采訪了國(guo)家電(dian)網公司新聞(wen)發言人張正(zheng)陵。
記者:靈州—紹(shao)興±800千伏特(te)高(gao)壓直流工(gong)程投運(yun)后(hou),浙(zhe)江(jiang)電(dian)網將有“兩交兩直”特(te)高(gao)壓工(gong)程落點(dian)。浙(zhe)江(jiang)電(dian)網會產(chan)生怎樣的變化?特(te)高(gao)壓對(dui)浙(zhe)江(jiang)經濟社(she)會發展(zhan)起到怎樣的作用?
張正陵:浙(zhe)江(jiang)地(di)處(chu)中(zhong)國東南沿海長江(jiang)三(san)角洲(zhou)南翼(yi),是全(quan)國重要的負荷中(zhong)心。2016年,浙(zhe)江(jiang)電(dian)(dian)網全(quan)社會最(zui)高用(yong)電(dian)(dian)負荷達到7010萬千(qian)瓦,負荷水平在華東僅次于江(jiang)蘇(su),排在全(quan)國第4位(前三(san)位是廣東、江(jiang)蘇(su)、山東)。
靈紹工程建成后,浙江電網已經步入特高壓時代,電網得到優化升級。500千伏形成“東西互供、南北貫通”堅強雙環網,220千伏實現分區供電。
浙江是經濟大省,一次能源相對短缺,對外依存度高,環境空間有限、運輸壓力大。浙江電網發展,既要立足當前,需要進一步加快各級電網建設,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又要著眼長遠,加快建設浙江特高壓電網,增強受電能力,保障浙江電力能源安全可靠供應。
“十三五”期間,浙江電網規劃建設“兩交一直”特高壓工程,通過特高壓交流加強與華東主網的聯系,通過特高壓直流受入西部、北部能源基地電力,跨區輸電能力將超過3000萬千瓦,浙江電網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能夠保障能源電力可靠供應,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
記者:“十三五”前(qian)后,國(guo)家電網(wang)公司開(kai)工(gong)建設(she)多條特高(gao)壓工(gong)程(cheng)(cheng),經(jing)過幾年(nian)的建設(she),今年(nian)年(nian)內將建成(cheng)投產“一交一直”工(gong)程(cheng)(cheng),繼續推進(jin)“三交六直”工(gong)程(cheng)(cheng),建設(she)速度和建設(she)任務都是空(kong)前(qian)的。
張正陵:是的。近十年來,通過發展特(te)高壓交(jiao)直流電(dian)網,我國(guo)電(dian)網已經成為(wei)世(shi)界(jie)上清潔能(neng)源規(gui)模最大(da)、資源配(pei)置能(neng)力最強(qiang)、尖端(duan)技(ji)術裝備應用最多的現代(dai)化電(dian)網,無論是并網發電(dian)裝機、新能(neng)源開發規(gui)模,還是電(dian)網規(gui)模、全社會用電(dian)量等都達到(dao)了世(shi)界(jie)第(di)一。
特高壓是我國自主創新、世界領先的成熟技術。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建成“四交五直”9項特高壓工程,在穩增長、調結構、治霧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在建設的“三交六直”9項特高壓工程也將在“十三五”期間建成投運。
從特高壓的發展看,我個人把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十一五”時期,這個階段是起步示范階段,我國建設并投運了交直流試驗示范工程;第二個階段是“十二五”時期,以列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開工為標志,拉開了特高壓大規模建設的序幕;第三個階段就是“十三五”時期,特高壓按照確定的目標網架加快發展,我們稱之為“特高壓骨干網架形成過渡期”。
記者:處于特(te)高壓骨干網架(jia)形成過渡期的大電網,呈現出怎樣的特(te)點?
張正陵:電網發展到現在,面臨的(de)最突出的(de)問題是“強直弱交”,給目前的(de)電網運(yun)行帶來了一定的(de)安全風險。
電網安全主要取決于合理的網架結構、完善的控制技術、科學的運行管理等方面。如果網架結構合理,電網的安全穩定水平高,抵御故障的能力就會很強。總體看來,我國特高壓電網仍處在建設初期,交直流發展不協調,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滯后。
由于特高壓交流不成網,電網運行面臨巨大安全風險,特高壓直流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500千伏不具備分層分區運行條件,面臨短路電流超標的問題。特高壓網架形成后,就能夠提高電網安全水平,解決短路電流超標問題。
記者:除了安(an)全問題(ti)以外(wai),還面臨(lin)著什么問題(ti)?
張正陵:特高壓交流不(bu)成網,除了電網安全問題(ti)(ti)以外,還(huan)有一個很大(da)的(de)問題(ti)(ti),就是跨區輸(shu)電能(neng)力(li)不(bu)足,影(ying)響清潔(jie)能(neng)源的(de)消納,面(mian)臨(lin)棄水、棄風、棄光問題(ti)(ti)。
現階段,跨區輸送清潔能源規模只有6900萬千瓦,僅占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的16%。國家規劃“三北”地區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中,僅3個基地安排了跨區輸電項目。要滿足西部、北部清潔能源外送,必須充分發揮特高壓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優勢。
堅強的特高壓電網,對保障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將發揮巨大的作用。盡管現在電量增長暫時放緩,但是從長期看,中國城鎮化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電力需求的空間還很大。
隨著“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加快推進,電力作為清潔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會不斷提高,所以我國用電量還有一個較長的增長過程。
今后長期的電量增長靠什么滿足?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就地平衡,二是跨區輸電。東中部負荷中心要想靠就地發展電源,面臨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剛性約束。要實現清潔發展,只能靠開發西部、北部清潔電源,通過跨區輸電的方式滿足,這是必由之路。
因此,基于經濟社會發展、電網安全與清潔能源消納等需求,我們提出中國特高壓目標網架,并按照這個目標網架在“十三五”期間分步實施、加快建設,盡可能縮短過渡期。
記者:如何理解特高壓(ya)骨(gu)干網架建設(she)過渡(du)期呢?
張正陵:任何一(yi)個(ge)電壓等(deng)級從起(qi)步到(dao)成(cheng)熟都有(you)過渡期。我國的(de)第一(yi)回500千伏線(xian)路剛投產(chan)時,輸(shu)送(song)能力不到(dao)30萬千瓦(wa)。經過30年(nian)發展,現(xian)在500千伏電網(wang)已經成(cheng)網(wang)了,如今(jin)一(yi)條500千伏線(xian)路的(de)輸(shu)送(song)容量已經達(da)(da)到(dao)100萬千瓦(wa),安全性(xing)(xing)和經濟性(xing)(xing)達(da)(da)到(dao)了最優。特高壓作為一(yi)個(ge)新(xin)出現(xian)的(de)電壓等(deng)級,一(yi)樣也有(you)過渡期。特高壓交流要(yao)盡快成(cheng)網(wang),縮短過渡期,這既是安全的(de)需要(yao),也是經濟性(xing)(xing)的(de)需要(yao)。
記者:國家電網公司在規劃建設特(te)高壓(ya)過程中(zhong)堅持怎樣的(de)理念?特(te)高壓(ya)骨干網架(jia)在未來將發(fa)揮(hui)怎樣的(de)作用?
張正陵:堅強特高壓骨干網架必(bi)須是“強交強直(zhi)”。從(cong)原理上看,直(zhi)流(liu)(liu)必(bi)須依托交流(liu)(liu)電網才(cai)能(neng)運行(xing),只(zhi)有(you)交流(liu)(liu)支撐能(neng)力(li)強,直(zhi)流(liu)(liu)才(cai)能(neng)安全運行(xing)。打個比(bi)方,特高壓交流(liu)(liu)電網好比(bi)深水港,特高壓直(zhi)流(liu)(liu)好比(bi)萬(wan)噸巨輪(lun),只(zhi)有(you)深水港才(cai)能(neng)承載萬(wan)噸巨輪(lun)。
“十三五”時期要加快特高壓交流電網建設,構建“強交強直”的網絡平臺,保障直流安全運行。下一步需要三步走:第一,現有區域電網要加快向特高壓升級;第二,跨區的特高壓交流聯系要加強;第三,按照東部、西部電網的發展目標,過渡期要盡量縮短。
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在2020年建成東部、西部兩個同步電網,西部電網能夠將西部不同資源類型的電網進行互聯,進行跨流域、跨區域的水火互濟、風光互補,保障清潔能源高效利用;東部電網能夠將東部主要受電地區電網進行互聯,擴大“西電東送、北電南供”規模,有效解決東部地區環境污染和嚴重霧霾問題。
東部、西部電網建成后,2020年跨區輸送清潔能源2.1億千瓦,實現清潔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西南棄水、東北窩電問題得到解決,東中部地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