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五大發電國企加快布局新能源 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來源:中國電力報 | 0評論 | 6707查看 | 2016-09-22 10:24:31    
  華電(dian)(dian)集團年(nian)(nian)內退(tui)出(chu)煤(mei)礦18處,退(tui)出(chu)產能357萬(wan)(wan)噸(dun)(dun),暫緩建設(she)1500萬(wan)(wan)千瓦煤(mei)電(dian)(dian)項目,處置低(di)效(xiao)無效(xiao)資產20項,收回資金12.72億(yi)元;國家電(dian)(dian)投(tou)今(jin)年(nian)(nian)退(tui)出(chu)240萬(wan)(wan)噸(dun)(dun)煤(mei)炭產能,5年(nian)(nian)退(tui)出(chu)480萬(wan)(wan)噸(dun)(dun),到2017年(nian)(nian)虧損企業的虧損金額較2014年(nian)(nian)要下降(jiang)至(zhi)少50%;國電(dian)(dian)集團取消6個火電(dian)(dian)項目,未來(lai)3年(nian)(nian)將退(tui)出(chu)煤(mei)礦10個,規模589萬(wan)(wan)噸(dun)(dun)/年(nian)(nian)……2016年(nian)(nian)以來(lai),在(zai)中央深入(ru)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中,五大國有(you)發電(dian)(dian)企業交(jiao)出(chu)了一份來(lai)之(zhi)不易(yi)的成績(ji)單。

  五大發電集團等主要國有發電企業是重要的能源供給產業和中央骨干企業。他們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對象,也用實踐印證著其成為改革推進者和引領者的決心和信心。縱覽五大發電集團2016年以來工作重點,以提質增效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成為了各企業全力調結構、促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年度目標。

  去產能,去庫存結構調整助轉型升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在電力供需矛盾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的新形勢下,五大發電集團立足自身多元發展需求,將產業發展布局進一步調整、優化。

  華能集團將質量和效益理念融入發展全過程,把發展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發展低碳清潔能源,推進電源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能源服務業,加快由能源生產型向能源生產與服務并重轉型。根據華能集團最近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73%的火電機組為熱電聯產機組及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低碳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突破4600萬千瓦,水電、風電裝機分別突破2000萬千瓦、1500萬千瓦。大唐集團同樣將電源結構持續優化視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并貫穿于2016年全年。在上半年完成電源投產容量全部為清潔可再生能源和百萬千瓦高效火電機組的基礎上,大唐集團下半年仍要繼續加大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占有和開發,要“在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中轉方式、調結構”。

  “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每一項都與國有發電企業息息相關。其中,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國企“僵尸企業”和開展特困企業專項治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五大發電集團認為,必須嚴格執行“三項任務”的推進落實,梳理清單、確定目標、明確責任,堅決做到務期必成,并以此為政策機遇,推進資產優化處置。

  為此,華電集團專門成立了“三項任務”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并與相關二級單位簽訂了責任書。年內退出煤礦18處,退出產能357萬噸;暫緩建設受政策限制、市場變化影響的1500萬千瓦煤電項目;上半年共處置低效無效資產20項,收回資金12.72億元。重組后的國家電投,則制定了今年退出240萬噸煤炭產能,5年退出480萬噸的目標;堅決推進虧損企業治理,到2017年虧損企業的虧損金額較2014年要下降至少50%。國電集團堅持有進有退,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取消6個火電項目,緩建了幾個煤電項目,重點資產處置項目有序推進。未來3年,國電集團還將退出煤礦10個,規模589萬噸/年,分流安置職工6974人。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成為了五大發電集團轉型升級的共識。

  低碳化、清潔化是世界能源發展的大勢所趨,在積極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優中選優煤電建設項目外,國有發電企業均將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提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列入年度任務。

  國電集團認為,電力市場的競爭正加速從火電領域向清潔能源領域延伸,現階段提高清潔能源產業貢獻度對于發電企業至關重要。2016年以來,國電集團電源投資占比82.8%,其中清潔能源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為74.4%。華電集團繼續加大水電和優質風光電資源的開發力度,并超前謀劃2017年風光電投產計劃安排;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也要因地制宜地開展燃氣發電和分布式能源前期工作。國家電投同樣將企業資源加快向核電、水電、新能源等清潔能源調整,上半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27.96億元,清潔能源投資占比達到78.56%。而清潔能源板塊也的確推動了國家電投經濟效益的逆勢增長———上半年實現利潤73.65億元,同比增長8.69%,在五大集團中唯一實現正增長。

  降成本,去杠桿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是中央企業必須承擔的重大經濟責任和政治責任。對此,國電集團用58項具體措施予以響應,實施“新機生效、治虧見效、降本增效”經營策略,千方百計穩住火電經營業績,提升清潔能源利潤貢獻,推動煤炭產業整體脫困,加快綜合產業瘦身健體,存量資產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經營績效保持總體穩定。華電集團在提質增效實施方案中形成了55個改善指標和88項管理工作事項,確定了6個主要改善指標和8項重點工作任務;提出要積極應對利用小時下滑、電價下調的嚴峻形勢,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搶占優質供熱資源,同時嚴格控制燃料成本,扎實有效推動資本運作。

  “成本管控、效益否決”是中央企業提質增效的核心要求。五大發電集團加大成本費用管控力度,堅決壓縮非生產性支出,確保實現營業成本增幅低于營業收入增幅。

  華能集團全面開展燃料集中招標采購,將招標采購價格引入長協定價機制;創新發行永續債、境外永續美元債、首批綠色公司債等債券品種,綜合利率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大唐集團強調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今年以來實現可控費用44.91億元,同比減少8.64億元;通過集中招標相對概算節約采購資金64.17億元,平均節資率為17.08%。國家電投要求在工程建設、物資采購、人工成本、生產運行、管理費用等方面完善成本控制的制度和標準;進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清理撤銷空殼公司、冗余機構。

  增量優化、存量調整,五大發電集團提質增效升級的思路日益清晰。增量發展空間越小,越要強調價值思維、效益導向,越要強化精品意識、質量意識和效益意識。大唐集團提出,提質增益必須從項目源頭抓起,全程體現價值思維、效益導向,確保項目都能建成精品工程。同時,存量調整力度也應加大,通過整合重組、清理處置等方式優化資產結構,通過變革體制機制及管理方式等提升資產配置效率,通過科技創新和流程再造等手段提升運營效益。國家電投將增量優化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強調企業資源向電力核心業務調整,向核電、水電、新能源等清潔能源調整,向電站服務業、國際化、綜合智慧能源、配售電、節能環保、金融等新生動能調整,向適應新常態轉換快、經濟增長潛力大的地區調整,向資產證券化方向調整。而推進存量調整,則要突出燃煤機組節能減排改造,突出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任務。2016年上半年,五大發電集團資產負債率均呈下降趨勢,節能減排水平不斷提升。

  補短板,建機制改革創新步伐加快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驅動力。今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的創新戰略目標、戰略部署和戰略任務。國資委印發的《中央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也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重要任務,強調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著力推動企業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增長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五大發電集團認為,作為中央企業,必須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創新形成做強做優做大的不竭動力。

  在科技創新上,五大發電集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并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華電集團堅持清潔高效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將集團發展聚焦點放到提高能源轉化效率上,如加強智能發電、節能減排等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互聯網+環保監督”平臺建設,推進超低排放技術改造等;并通過建立健全科技研發資金籌集、激勵考核等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形成實實在在的效益。大唐集團今年上半年新增授權專利509件,新增承擔國際、國家、行業標準21項,繼續保持五大發電集團領先水平;下半年進一步推進科技體制創新,認真分析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快完善科技決策機制,積極探索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加強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科技創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管理創新上,集團管控和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是五大發電集團的改革重點,落實國資國企改革部署,順應電力體制改革要求,全面加強企業市場化運營組織架構建設。國電集團提出,國資國企改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