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思路亟待轉變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 0評論 | 4497查看 | 2016-08-02 11:32:00    
  工業(ye)革命后,人(ren)類社會經(jing)歷了一個飛速(su)發展的過程,經(jing)濟(ji)發展創造的需求(qiu)導致化(hua)石(shi)(shi)能(neng)源消費量(liang)(liang)快速(su)增長。1860年(nian)至2010年(nian),全(quan)球煤炭產量(liang)(liang)由1.31億(yi)噸標準煤增長至56.15億(yi)噸標準煤;2015年(nian)全(quan)球能(neng)源消費量(liang)(liang)接近(jin)137億(yi)噸標準煤,其(qi)中(zhong)(zhong)化(hua)石(shi)(shi)能(neng)源占(zhan)85%。而截至今(jin)年(nian)2月(yue),全(quan)球大氣中(zhong)(zhong)的二氧化(hua)碳濃(nong)度(du)(du)達(da)402.59ppm,而工業(ye)革命前的濃(nong)度(du)(du)大約(yue)(yue)為(wei)280ppm,增加(jia)了將(jiang)近(jin)50%。其(qi)中(zhong)(zhong)增加(jia)的100ppm主要(yao)來自人(ren)為(wei)消費的化(hua)石(shi)(shi)能(neng)源燃(ran)燒所導致,這部分二氧化(hua)碳排放量(liang)(liang)約(yue)(yue)為(wei)3110億(yi)噸。

  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和氣候變化的雙重約束,世界各國都將能源的清潔、低碳和可持續發展作為能源轉型的目標。對于我國來說,由于環境和資源的約束,能源消費結構必然也向低碳、清潔和高效轉型,但在轉型的過程中仍暴露出一些問題。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總能源消費量的比重為11.4%,僅比2014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化石能源價格普遍下跌擠占了清潔能源的需求,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由最高每桶100美元左右跌至50美元以下,我國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自2014年開始已累計下跌100元/噸以上;其次,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增長速度放緩導致電力需求不足,2015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僅增長1%,遠低于近10年平均1.9%的增長速度;最后,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存在間歇性發電的特點,風光發電時一般需要建設配電來調峰,平均每一度風電或光伏發電需要配兩度的火力發電,這對于電力產業來說極易造成整體電力過甚。

  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能源轉型依然處于初級階段,一次能源消費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較小,轉型方式主要依靠政策驅動和大量補貼,可再生能源消納方式還不發達,不具備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礎。然而,經濟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在面對化石能源的競爭時,如何創造有利于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環境是當務之急。

  縱觀歐美發達國家能源轉型的歷程,它經歷了從分布式供電到集中式供電,又到分布式供電方式的演變。造成這種現象不僅是由于生活水平的需求,而且是集中式供電方式自身固有的缺陷造成的:2014年我國煤炭消費中51.33%用于集中發電、供熱,由于利用效率比較低,導致單位GDP能耗下降緩慢的同時產生較多溫室氣體排放;集中式供電對于需求側變化的響應遲鈍,因此在電力短缺或者供熱不足的時候難以及時調整,導致居民生活質量下降;此外,我國幅員遼闊,資源富藏地區與主要消費地區嚴重逆向分布,對于西部等偏遠、落后地區而言,由于其遠離經濟發達地區,形成全國范圍內密集、穩定的集中式電網系統需要很長時間和巨額的投資。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時期,但是環境容量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環境容量下,減少排放、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是我國能源工業能否持續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

  丹麥是能源轉型比較成功的國家,1990年以來GDP增長近40%,國內能源消費量卻下降了7%,碳排放量減少30%以上。相關數據顯示,丹麥2014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占發電量的50%,且主要來自于風電。如此大規模地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僅對丹麥電力系統沖擊極小,甚至幾乎沒有棄風現象發生,這主要得益于發達的調峰能力。丹麥對于可再生能源的調峰主要依靠兩種手段,其一為發達的歐洲電網給丹麥提供了穩定的供銷渠道,其二就是強大的儲能手段的運用。丹麥境內有670座熱電聯產機組,這些機組中集中式和分布式各占一半。無論是集中式還是分散式,機組都具有強大的儲能設備,這樣就意味著在電能和熱能供大于求時,可以將多余的能量儲存起來,用于供小于求時的發電和供熱。丹麥電力供應中有50%的電力、70%的區域供熱來自于熱電聯產機組,每年減少能源消耗量高達11%。

  從丹麥等歐美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歷程可以看出,在供應側技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從需求側角度出發,將分布式能源與儲能技術相結合,不僅起到了節能降耗、調頻調峰的作用,更是發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最佳解決方案。

  由此看來,發展可再生能源僅僅依靠政府補貼、大規模集中建設和增強政策刺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用戶側的儲能技術和靈活高效的分布式機組的利用,創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環境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我國能源轉型的思路不能停留在初級階段,必須針對目前的困境及時調整,能源轉型方式不僅是從高碳向低碳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是從向分布式與集中式結合的轉型、向多元智能化的轉型。

注:作者馮敬軒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博士生,馮連勇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