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4337查看 | 2016-07-07 09:06: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從我們的角度來講,設立一個比1.1元高的電價不能給市場帶來正確的信號,示范項目就是要篩選出哪些技術是真正具有競爭力的,而那些沒有競爭性技術支持的項目就不應該建設。”SolarReserve公司CEOKevinSmith日前在出席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暨CSPPLAZA年會期間如是表達了他對電價這一問題的看法。
這一言論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光熱行業人士的熱議,對1.1元的電價,行業普遍認為過低而不具投資可行性,并希望最終落地的電價能在此基礎上提高一些。那么,Kevin緣何敢于發表這一言論呢?在上述會議期間,KevinSmith接受了CSPPLAZA記者的采訪,就此問題進行了更進一步的闡述。
KevinSmith:1.1元有助于篩選出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技術
KevinSmith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進一步強調稱,1.1元的電價雖然有些激進,但是完全合理,也正是在這一電價下,才能迫使項目開發商選擇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技術。其甚至表示,高于1.1元的電價實際上是在向行業傳遞一種錯誤信息。
圖:KevinSmith接受本網記者采訪
這也是他認為1.1元電價較為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Kevin進一步解釋道,“從規模上來講,雖然是示范項目,但這并不是類似1MW的實驗性項目,我們正在談論的是50~100MW級的大項目,這是具有商業化規模級別的,商業化項目就要嚴格考察項目的經濟性,所以我們的觀點是,在技術的選擇上應該能夠承受1.1的電價,如果不能,那我們就需要重新考慮在技術的選擇上是否明智?是否還應堅持下去?不僅如此,我認為電價在未來幾年還需要迅速地降至1.0元以下,并且還要繼續下降,這才是發展中國光熱發電市場的關鍵。”
作為全球首個百MW級商業化塔式熔鹽光熱電站的開發商,SolarReserve對自身的技術在中國本土的適應能力和低成本開發能力似乎相當自信。Kevin提出了他認為示范項目成功的關鍵三點:第一,示范電站采用的技術應是先進可靠的,應是在其他項目中實際證明過的;第二,示范項目應用的技術應前景廣闊,具備競爭力,沒有競爭力的技術可能并不適合來建示范項目;第三,能夠提供不間斷供電以滿足高峰期的用電需求,即應配置儲熱系統。而在他眼中,SolarReserve的塔式熔鹽技術是完全符合這三點要求的。
KevinSmith:應肯定光熱發電技術在中國的成本下降潛力
“中國政府規劃到2020年實現10GW的光熱發電裝機,這是積極的、具有前瞻性的一項規劃。這也證明了中國具有領導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的能力,我們對此很興奮,中國政府對光熱發電的規劃表明其愿意以更好的技術來應對中國未來對電力的需求。示范項目的重要作用之一即是確定哪種技術是具有大規模發展潛力的。”在Kevin看來,通過較低的具有競爭壓力的電價政策,可以更準確地發現哪種光熱發電技術是具有大規模和低成本發展潛力的技術,而這也正是示范的重要價值之一。
在Kevin看來,塔式熔鹽技術的成本下降潛力很大。他表示,“光熱發電技術尚處在相對早期的階段,只有少數已建成的大型項目,SolarReserve的新月沙丘項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個裝機超過Gemasolar電站20MW裝機的熔鹽塔式項目,其進步空間依然很大。從其發展趨勢來看,如果中國企業著眼于未來,那么應該能夠認識到光熱發電技術具有巨大的提升潛力。我們與中國一些大型集團有過接觸,并與神華簽署諒解備忘錄,我們得到的反饋是,光熱發電是否在未來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這才是這些大企業所關注的重點。”
Kevin還表示,“技術是影響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整個系統如熔鹽傳儲熱技術、定日鏡或是控制系統等,這些技術才是真正驅動成本下降的動力。當然,中國有能力掌握這些技術,并通過其在制造業的優勢進一步推動成本下降。我已經看到了中國在制造業上的優勢對于降低成本的推動作用,產業鏈對風力發電及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的驅動力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我們看好中國市場的原因,中國有更大的成本下降的空間。SolarReserve也有意將其定日鏡、吸熱器等核心技術產品在中國實現本土化,中國辦公室的設立已經列入SolarReserve的下一步計劃中。”
在SolarReserve這家領先的塔式熔鹽技術廠商看來,1.1元這一頗具競爭壓力的電價是合理的,但在更多光熱行業從業者看來,卻很難茍同這一觀點。SolarReserve目前在全球僅建成一座110MW的新月沙丘光熱電站,在中國市場目前尚未有實際項目落地,因此目前尚無法確定采用SolarReserve技術的項目是否真的能夠在1.1元電價下成功實施,但無論最終的電價情況如何,我們都寄希望于采用這一技術的項目可以脫穎而出,屆時,SolarReserve將能夠更好地證明自己,同時更好地證明光熱發電技術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