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改革報 | 0評論 | 5313查看 | 2016-06-21 13:24:30
——訪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偉
近日,在由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聯合主辦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太陽能”)應邀展出其承擔的863計劃——基于小面積定日鏡的10MW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成果沙盤在“加快高新技術研發應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主題館中顯得頗為低調,但那一座頂端散發耀眼光芒的高塔模型還是吸(xi)引了(le)很(hen)多參觀者的注意。
恰逢國家能源局即將公布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名單之機,記者專訪了中控太陽能副總裁李偉。
對于此次展示的成果,李偉顯得自豪且謹慎。他表示,德令哈項目采用的技術全部是自主研發,專利等各種技術全部擁有知識產權,核心裝備基本上都實現了國產化。目前看來,從2013年7月5日并網到現在,一年的利用小時數能夠有一千六七百小時,完全達到設計指標。由于此前國內缺乏類似項目的建設經驗,此次的一期工程僅建設了10兆瓦,而對于這個試驗型項目,李偉表示其實還是有改進空間的。比如2013年建設的時候設計使用的是水作為工具,運行了一段時間后決定改成熔鹽系統,新加的熔鹽罐已經建成,本月開始調試。在此基礎上,中控太陽能公司將積極組織開展50兆瓦工程的建設。
當被問及他對太陽能熱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時,李偉的回答就顯得自信而又樂觀。他認為,雖然本輪100萬千瓦示范項目的電價還沒有下達,但目前的成本測算和行業期許電價基本在1.2元/度左右。通過這一批示范項目建設,太陽能光熱發電本身的電價能夠降到1元/度以下。如果“十三五”制定的10吉瓦目標能夠完成,“十三五”期內電價將有望降到0.8元/度以下。從長遠看,通過5年~8年時間,電價應該能降到0.6元/度以下。他說:“規模越大,成本一定會越低。光伏去年的裝機量大概是1500萬千瓦,光熱的年裝機量如果能達到現在光伏的一半,電價應該能降到0.6元/度左右,競爭力應該更強。若再輔以稅收與融資方面的優惠政策,屆時,商業運營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不靠國家補貼也能存活,太陽能熱發電將真正實現平價上網。當然,現在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還不能純粹以商業化電價的能力來要求光熱電站,所以希望國家能夠給予一定支持。”
“目前電力系統中扮演調峰角色的主要是火力發電,實際上太陽能熱發電因為沒有傳統的燃煤鍋爐,而是直接利用儲存的熱量將水加熱為高溫高壓的蒸汽來推動汽輪機做功,所以其調峰能力比火電強很多。”李偉說:“未來在整個能源結構里,光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他在談及西部光伏、風電發展碰到的問題時說,西部風電和光伏電送出不理想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電網建設的成本效益。他解釋道,目前西部地區火電建設少,而風光電發電量大,所以與風電和光伏配套的基礎負荷不夠。電網在投資建設線路前一定要綜合考慮它的整體收益。火電少意味著在沒有風、沒有陽光的時候就要閑置,線路的利用率非常低,不劃算,因而電網沒有建設線路的動力。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光熱來解決,因為光熱可以儲能。通過控制換熱系統的熔鹽流量、蒸汽量來調節汽輪機的負荷,調節的負荷范圍可以從20%一直到100%。
李偉提出的設想是,在西北建設多能互補的新能源基地,有光熱、風電、光伏,甚至還可以有一部分水電或者抽水蓄能電站,完全摒棄火電,通過光熱來調節電網的平衡。因為光熱特有的儲能方式,可以同時承擔基礎負荷和調峰負荷的雙重任務。他還補充說:“光熱發電還能改善西北地區的土壤與植被。一方面,因為安裝的定日鏡或反射鏡,可以大幅減少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陽光,降低地表的蒸發量;另一方面,在清洗定日鏡或反射鏡的過程中,會有部分水分直接滲入地表,從而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在青海中控德令哈項目現場,定日鏡下方原來的不毛之地已經開始長草。未來還可以種植一些當地特色的經濟作物。”
李偉表示,現在整個行業都在熱切盼望這一批示范項目的電價盡快出臺。他說:“這一批建設量只有100萬千瓦,一個合理的電價對于國家來說這個補貼的體量不會很大,但對于目前還很脆弱的光熱發電行業來說卻是一個寶貴的發展機會,可以看到這個行業帶給未來什么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