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Sabrina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7490查看 | 2016-04-20 11:22: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了《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路線圖》對《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的15項重點任務中的戰略方向、創新目標、創新行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給光熱發電行業的未來技術發展指引了方向。
《路線圖》提到,將建立高參數太陽能熱發電與太陽能綜合梯級利用系統,重點在超臨界太陽能熱發電、空氣吸熱器、固體粒子吸熱器、50~100MW級大型全天連續運行太陽能熱電站及太陽能綜合梯級利用、100MWe槽式太陽能熱電站仿真與系統集成等方面開展研發與攻關,同時,將在50MW級儲熱的風光熱互補混合發電系統等方面開展研發與攻關。
在創新行動這一項中,《路線圖》提出了具體要求,在高參數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方面,未來將研究高溫高效率吸熱材料、超臨界蒸汽發生器、二氧化碳透平;研發高溫承壓型空氣吸熱器、50kW級高溫空氣-燃氣聯合發電系統、高性能太陽能粒子吸熱器;研究高溫粒子儲熱、粒子蒸汽發生器的設計方法及換熱過程、粒子空氣換熱裝置的高溫粒子與空氣間換熱規律。
在分布式太陽能熱電聯供系統技術方面,將研究不同聚光吸熱的分布式太陽能熱電聯供系統長周期蓄熱材料、部件和系統,研制單螺桿膨脹機、斯特林發動機、有機工質蒸汽輪機等低成本高效中小功率膨脹動力裝置,提出不同聚光吸熱的高效中小功率熱功轉換熱力循環系統;建設1~1000kW級分布式太陽能熱電聯供系統集成示范,掌握電站的動態運行特性和調控策略。
在大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仿真與系統集成技術方面,未來將建立100MWe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仿真系統,搭建槽式集熱器、導熱油系統、儲熱系統、蒸汽發生系統、汽輪機仿真模型。研究大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系統集成技術,實現氣象條件與集熱、儲熱、蒸汽發生與汽輪發電協同控制與調節技術,研究可復制、模塊化的系統集成與集成控制技術,電站參數優化方法等。
在50~100MW級大型太陽能光熱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方面,將研究定日鏡及大型定日鏡場技術、塔式電站大型鏡場在線檢測技術、大型吸熱器技術及大型高效儲換熱技術、適合光熱發電系統的熱力裝備技術,研究塔式電站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光熱發電系統參與電網調節的主動式控制技術,建立可全天連續發電的50MW級槽式太陽能高效梯級利用示范電站;研究20MW級直接產生過熱蒸汽型的多塔集成調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集成應用。
在50MW級儲熱光伏、光熱、風電互補的混合發電示范應用方面,將研究儲能光熱電站(>10MW)與光伏(>20MW)/風電(>20MW)混合發電站的整體設計技術,研究儲能光熱電站與光伏/風電互補發電的協調技術;研究混合發電站的控制技術及自動化運維技術,實現各種工況下光熱-光伏/風電混合發電站的平穩發電以及突變條件下的快速響應;研究50MW級儲能光熱電站與光伏/風電混合發電站整體系統集成、工程化及運營技術,實現示范應用。
在儲熱/儲冷技術方面,將開展10~100MWh級示范工程,示范驗證10~100MWh級面向分布式供能的儲熱(冷)系統和10MW級以上太陽能光熱電站用高溫儲熱系統。
《路線圖》稱,到2020年,將掌握50MW級塔式光熱電站整體設計及關鍵部件制造技術;突破光熱-光伏-風電集成設計和控制技術,促進風光互補利用技術產業化。到2030年,目標則是掌握高參數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全面推動產業化應用;建成50MW太陽能熱電聯供系統,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