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1評論 | 4469查看 | 2016-03-30 09:43:00
——專訪GE可再生能源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裴柯斯
去年11月2日,備受矚目的GE—阿爾斯通并購案塵埃落定。GE以123.5億歐元收購了法國電力設備巨頭阿爾斯通的電力和電網業務。而就在這宗吸引了全球能源設備業眼球的收購完成當天,GE將可再生能源業務剝離出來,單獨成為一級業務板塊——GE可再生能源集團。
以全新面貌亮相的GE可再生能源集團,將如何兼容并舉兩家之所長,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大展拳腳?GE可再生能源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裴柯斯(JeromePecresse)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回答了這個問題。
合并后的優勢互補凸顯
記者:合并前,GE和阿爾斯通在能源設備業務領域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時又各有所長。合并后成立的GE可再生能源集團將如何調整這些業務及產品,真正實現優勢聯合及互補?
裴柯斯:在我看來,合并前的GE和阿爾斯通兩家公司,互補性遠遠大于競爭性。比如,在傳統能源領域,GE的石油、天然氣業務都很出色,而阿爾斯通則在火電方面有許多部署;在可再生能源板塊,GE和阿爾斯通都擁有風電,不過GE側重陸上風電,而阿爾斯通更多的是在海上風電領域以及水電;在輸配電領域,阿爾斯通更多的是做一些大型電網的輸配,而GE更多的是在能源轉化、變頻器這樣的門類。
合并后,這些業務都將實現融合與補充,從而使GE可再生能源集團的業務覆蓋面更廣泛、更全面,也更能充分發揮此前在這些業務層面的優勢。
就全世界而言,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能源架構千差萬別,市場中客戶能接受的商業模式也有差異。過去,GE更擅長于產品銷售,而阿爾斯通的長項在于項目的管理、執行和工程總包。合并后,不僅這兩方面可以很好地結合,我們還可以更大程度地依賴“GE智庫”,把包括軟件工程、融資等在內的許多前沿科技和業務融為一體,在不同地區和國家,為客戶提供更多樣、更完整的產品和服務。
記者:經過業務整合,全新的GE可再生能源集團將專注于哪些業務?
裴柯斯:從整個GE的結構來看,每個業務發展還是相當均衡的,沒有特意提升哪一個,更多的還是根據客戶需求和業務的主要發展區域具體安排。
可再生能源一直是GE關注的領域,現在更是被提升為一級業務板塊。從去年業務整合至今,我們在整個可再生能源業務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經達到過去的兩倍。
持續看好可再生能源發展
記者:未來,可再生能源是否會成為GE重點推動發展的業務領域?
裴柯斯:事實上,我們非常看好可再生能源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在GE看來,可再生能源未來將是主流的發電形式。近幾年來,全世界每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中,有一半都是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在全世界各個地區和國家,我們都看到了這種趨勢,包括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GE當然也會順應這個大趨勢而做出業務上的調整。
與此同時,在完成了對阿爾斯通的并購后,我們可以將雙方各自有優勢的可再生能源業務整合起來。GE可再生能源業務原本著重于陸上風電,并購了阿爾斯通后將同時增加水電和海上風電的業務,這將使得GE可再生能源業務板塊更加完整。
我們可以看到,在完成了對阿爾斯通的并購之后,GE可再生能源業務的板塊每年差不多有100億美元的營收,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設備供應商中覆蓋業務范圍最全、最廣泛的一個企業。
其實,我們將可再生能源提升到一級業務板塊,就已經證明了GE對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業務的決心,我們將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做出努力。
借力“一帶一路”合作共贏
記者:合并前的GE和阿爾斯通都很重視中國市場,但是,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面對中國企業的迅速進步,GE可再生能源集團將如何應對在中國市場的競爭?
裴柯斯:不可否認,現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水電、風電市場都是如此。不過,GE并不會過分擔心這種競爭。我們能夠持續在中國生存主要依靠兩點:一是技術上不斷的創新;另外是持續通過全球供應鏈,為客戶提供最好的價值。以水電業務為例,過去20年間,我們不間斷地在此領域進行本土創新。比如我們向三峽集團交付的850兆瓦水輪機組,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機組。
正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保證了我們既能夠區別于中國國內的競爭對手,同時也能區別于一些扎根在中國的外企競爭對手。另外,技術上的不斷創新還有助于帶動我們的供應鏈效益,不斷降低成本,給我們的客戶帶來最大價值。
與此同時,我們在項目執行方面還秉承及時交付和保證質量兩點,贏得了客戶的信賴。
記者:在競爭的同時,GE又將如何加強同中國企業的合作,參與中國企業的“走出去”?
裴柯斯:GE與中國企業在海外項目方面一直都有合作。無論是風電還是水電領域,我們都有和一些工程總包商合作,將產品和服務帶到中國以外的地區。我們在沈陽的風電組裝基地,就不僅服務中國的風機制造和組裝,同時也會面向海外市場。在水電方面,我們也和中國企業一道將項目帶到非洲、亞洲等地區。這些也都順應了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
此外,GE在項目前期投融資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對全球許多地方的法規政策、項目執行的難度和具體的舉措都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和豐富的經驗,能夠很好地協助中國合作伙伴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開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