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方能源觀察 | 0評論 | 4657查看 | 2016-03-21 11:19:18
近日,“十三五”規劃綱要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中國這艘巨輪又將開啟新的五年征程。這一份規劃綱要對能源的描述有何意義?對能源行業發展以及轉型意味著什么?我們把時間軸拉長來看一看。
第一,十三五規劃綱要中要解決能源行業的什么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但是值得探索。回到“十三五”規劃綱要能源章節的標題“建設現代能源體系”,落腳點在于“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你是否感受到轉型的意味了?
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能源章節標題為“優化發展能源工業”,落腳點在于“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標題則是“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落腳點在于“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綜合分析能源體系的幾個不同的維度,目標可以分解為穩定、經濟、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在多重目標之下,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側重考量,以致主管部門會有不同的政策方向。在“十一五”期間,重點在于確保穩定和經濟的供應,“十二五”期間則會傾向建設追求安全和穩定的現代能源產業。到了這一階段,政策追求明顯了變化,目標設定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再回想一下,“十一五”期間以及“十二五”前半段,中國一直處于能源供應相對緊缺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大面積陷入“電荒”“油荒”“煤荒”中。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重工業的迅猛增長,電力需求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得不到滿足。煤炭、鐵礦石、石油等都是價格一路上揚,而且還供應不足。所以,此時的能源規劃設定為追求穩定的供應和國家的能源安全,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兼顧經濟性,此后才是清潔。簡而言之,就是要解決“缺電”“缺油”等問題。
現在,情況顯然有了改變,試看周邊,每隔幾天可能就有人跟你討論,能源行業的去產能,煤炭價格的低迷,油價的跳崖,以及電力裝機的過剩。在基本解決供應問題后,能源的清潔低碳化轉型成為新的主要的政策追求。清潔而且低碳,列于安全高效之前,不言而喻。
第二,對不同的能源品種有何取舍?
“十三五”規劃的第30章的第一小節首先論述能源結構優化升級。這一排序尤其值得注意。
1、水電
2、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光伏和光熱)
3、核電
4、生物質能、地熱能、潮汐能
5、煤炭開發
6、煤電
7、油氣開發
8、油品升級
這一排序值得我們再花一些時間去理解。
1、在清潔低碳的政策追求中,水電的確是最優選擇。綜合從排放污染物、建設經濟性和運行穩定性三者來看,水電均優于其他能源品種。在“十一五”規劃中,水電排在火電之后,要求“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建設的重點在于金沙江、雅礱江、黃河上游等水電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壩等大型水電站。“十二五”期間,水電繼續列于火電之后,要求“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重點推進西南地區大型水電站建設,因地制宜開發中小河流水能資源”。西南成為中國水電開發最后的富礦區,這也是少見的提到了“開發小水電”。在“十三五”規劃,首次明確提出了重點在于建設流域龍頭水電站,西南水電繼續是開發重點,想想,其實也就剩下西南了。
2、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排序也大大提前了。“繼續推進”和“積極支持”,表示國家層面對新能源發展的力度將會減弱,光熱發電更是成為驚艷一筆,令光熱業界欣喜。在“十一五”規劃中,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位列最后,這與當時風電技術落后和發展規模偏小有莫大關系,目標是:建成30個10萬千瓦級以上的大型風電項目,在內蒙古、河北、江蘇、甘肅等地區形成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十二五”期間,依然位列最后,且表述稍微收緊,強調的是“有效發展風電”,說明發展的同時要追求效率,效率則意味著規模與代價之間要有所權衡。也是在“十二五”時期,棄風成為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的話題
3、無論在專業議題還是公共議題,核電的討論都很多。從“十三五”規劃的表述來看,核電將繼續被寄予厚望,“沿海核電”首次在規劃中被明確提出。國家能源主管較早前就提出了能源“五基一帶”(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和東部核電帶)。但涉及范圍有所收縮,“十二五”期間的表述為“重點在東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區發展核電”。“十三五”規劃表述上的調整,這很大可能意味著“中部部分地區”在“十三五”不會建設核電項目。
4、煤炭的空間將會進一步被壓縮,具體為“限制東部、控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地區煤炭資源開發”,這也是已經延續多年的政策。去煤炭產能,限制煤炭消費量總量上至國家層面下至地方,都是重要的政策。“十一五”規劃為“加強煤炭資源勘探,統籌規劃,合理開發”;“十二五”規劃為“發展安全高效煤礦”。煤化工的政策環境將繼續從緊,業界應該更加審慎投資。“十三五”僅提及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此處其實僅指清潔燃煤發電),無再提及煤化工方向。“十一五”的規劃為,發展煤化工,開發煤基液體燃料,有序推進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設。“十二五”的規劃為,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液體燃料和煤基多聯產研發示范,穩步推進產業化發展。這是唯一一次提及煤化工產業化的可能,或許也會是中期內的最后一次。
5、煤電。正如很多人的判斷一樣,燃煤火電的日子可能真的不好過了。“十三五”規劃的表述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鼓勵采用新技術發展煤電”。兩層含義,一是新技術,應該是包括超低排放技術,700℃高溫超超臨界和冷熱電多聯供等,或者還包括IGCC(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以及CCS(碳捕捉及封存)。二是新技術以外的煤電不再被鼓勵,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這也是論述煤電用字數最少的一年。“十一五”期間表述為“以大型高效環保機組為重點優化發展火電。建設大型超超臨界電站和大型空冷電站。推進潔凈煤發電,建設單機60萬千瓦級循環流化床電站,啟動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站工程。鼓勵發展坑口電站,建設大型煤電基地”。“十二五”規劃為“發展清潔高效、大容量燃煤機組,優先發展大中城市、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機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電站和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電站。”
你顯然發現了,用字越來越少,折射出主管部門聚焦其的精力越來越少。確保供應的時代已經過去,作為供應主力的煤電必然被移出視野中心。因為煤電在清潔低碳上先天不足,在“后供應”時代,必然淪為國家能源清潔化轉型的鋪路石,有了它這部分存量作為供應的基本保證,清潔且低碳的能源品種的發展才可能變為現實,換句話說,就是必要的犧牲品。
第三,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點?
除了清潔化轉型外,能源智慧化也將是政策考量的重點。以往的規劃中,基本都在闡述不同能源品種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以及品種之間的競爭關系,能源區域的布局等,這一次有了新的內容,首次專門花一個小節來論述“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或長或短,它也許會改變能源行業的存在模式。分布式能源將可能是成為潮流,適應分布式能源以及其他新的需求將會是能源智慧化的重要動力。這是一個全新的轉型方向,值得業界花更多時間去觀察,然后研究,之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