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990查看 | 2015-09-30 14:31: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國家能源局于9月30日正式下發《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隨通(tong)知一起下發的(de)還有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技術規范(試行)版,申報的示范項目原則上應符合該技術規范中提出的技術要求。其中關于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的技術要求設定如下:
1、建設規模及參數
單機容量:汽輪發電機組容量不小于50MWe;電廠的建設規模根據具體廠址條件進行規劃建設;
汽輪機進汽額定參數溫度不低于370 ℃,壓力為9.8 MPa(a),采用再熱機組。
2 傳熱工質
集熱器傳熱工質宜選用導熱油,其最高工作溫度不低于390 ℃。
3 儲熱介質及系統容量
3.1儲熱介質
儲熱介質為熔融鹽。
3.2儲熱系統容量
儲熱容量應滿足短期云遮不停機,且保證汽輪機額定功率滿發不少于1小時,具體儲熱容量根據優化確定。
3.3儲熱系統關鍵設備(儲罐、換熱器、泵等)
儲熱系統應至少包括熱熔融鹽儲罐、冷熔融鹽儲罐、熱熔融鹽泵、冷熔融鹽泵、導熱油-熔融鹽換熱器、熔融鹽倉儲及熔融鹽熔化裝置等。
熱熔融鹽泵及冷熔融鹽泵需分別設置1臺備用,運行泵的總容量不低于最大熔融鹽流量的110%。
3.4防凝系統
應根據廠址氣候條件、設備配置及系統設計特點設計可靠的熔融鹽防凝措施。管路和閥門應配有伴熱防凝系統。
4 集熱及蒸汽發生系統
4.1拋物面槽式集熱器
拋物面槽式集熱器應包括吸熱管、反射鏡、支架、跟蹤驅動裝置等。
1)吸熱管
應采用長度4060 mm規格。
2)反射鏡
可采用玻璃熱彎鏡、鋼化鏡或復合鏡,應根據當地環境氣象條件確定。
3)支架
采用鋼結構形式,應滿足當地環境氣象條件下的設計要求。
4)跟蹤驅動裝置
可采用液壓驅動或機械驅動。
4.2蒸汽發生系統
應至少包括預熱器、蒸汽發生器、過熱器及再熱器等。
4.3導熱油系統設備
應至少包括導熱油循環泵、膨脹油箱、溢流油箱等。
導熱油循環泵應至少設置1臺備用泵,運行泵的總容量不低于最大導熱油流量的110%。
4.4聚光器清洗系統
缺水地區,聚光器清洗系統宜采用干式清洗系統或免沖洗,其他有條件地區可采用水清洗系統。
5 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助系統
5.1汽輪發電機組型式
汽輪發電機組應采用中溫高壓再熱式機組,汽輪發電機組應具有快速響應進汽參數變化及低負荷連續運行的能力。。
5.2冷卻方式
缺水地區,汽輪機組冷卻方式應采用空冷方式,其他有條件地區可采用濕冷方式。
5.3回熱系統及設備
應設置回熱、旁路、給水等常規火力發電廠汽水系統。應結合汽輪發電機組容量和運行時間,優化設計汽輪發電機組回熱系統,如選用合理的回熱級數、設置低加疏水泵等,以提高機組的熱電效率。
6 輔助燃料系統
6.1輔助燃料
應選擇天然氣或燃油作為燃料,若示范工程附近有其他熱源,可就近引接。輔助燃料排放應符合環保標準。
6.2系統設置原則
輔助燃料系統僅考慮電站啟動、寒冷地區冬季廠區采暖、導熱油系統和儲熱系統的防凝,盡可能不參與機組的運行調節。全年全部輔助燃料的低位熱值與集熱場輸出熱量之比宜不高于9%。
7 運行模式和系統控制
7.1機組運行模式
機組運行模式至少應包含以下各項:
1)導熱油循環泵組和低溫熔鹽泵組均投入運行,汽輪發電機組正常運行發電(儲熱系統儲熱);
2)導熱油循環泵組和高溫熔融鹽泵組均投入運行,汽輪發電機組正常運行發電(儲熱系統放熱);
3)導熱油循環泵組和低溫熔融鹽泵組不運行,高溫熔融鹽泵組運行,汽輪機所需蒸汽全部來自儲熱系統;
4)導熱油循環泵組和低溫熔融鹽泵組運行,集熱場產生的熱量全部輸往儲熱系統(低溫熔融鹽泵組運行);
5)導熱油循環泵組、低溫熔融鹽泵組和高溫熔融鹽泵組均不運行,防凝系統運行。
7.2系統控制
集熱系統的控制應統一納入電廠DCS控制系統。
8其他
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達標驗收時,機組連續運行不少于5天,每天持續不間斷運行時數大于4h;機組設計出力連續運行時間為:在設計的氣象條件下,機組在設計出力90%以上連續運行大于1h。
注:以上內容節選自《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技術規范(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