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能源網 | 0評論 | 4636查看 | 2015-07-28 09:26:00
7月27日,國(guo)家(jia)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局上(shang)半年全國(guo)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形勢(shi)發布會(hui)結(jie)束后(hou),國(guo)家(jia)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局副局長(chang)劉琦、中石油(you)經濟技(ji)術研究院副院長(chang)錢(qian)興坤及相關專家(jia)就上(shang)半年全國(guo)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形勢(shi)答記(ji)者問。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
記者:上半年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有較明顯改善,請問其中有能源生產消費方面的原因嗎?上半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總量方面有怎樣積極的變化?
劉琦: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同比呈明顯下降態勢,大氣污染狀況有明顯改善。能源消費是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上半年全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減速,能源結構優化趨勢進一步顯現,煤炭減量消費取得積極進展,成品油質量升級工作加快推進,這些因素都對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發揮了積極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一是能源消費增長減速。上半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0.7%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火力發電量同比下降3.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8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和燃煤發電增速放緩,有助于減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清潔能源比重進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國水電、核電和風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累計約占全國發電量的22.9%,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增加,相應減少了燃煤發電,對大氣污染狀況的改善起到推動作用。
三是重點地區加大煤炭總量控制力度。去年京津冀地區民用潔凈煤替代高硫高灰煤近200萬噸。今年上半年,京津冀煤炭減量工作深入推進,其中,北京年內將實現核心城區無煤化。此外,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也分別制定了煤炭減量目標。
四是各地積極響應煤電節能改造升級行動計劃。去年發改委、環保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各地積極響應和落實任務目標,全年共完成節能改造容量約1.1億千瓦,可節約原煤約1000萬噸,減排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約1.1萬、5.7萬、3.3萬噸。今年國家能源局已下達節能改造任務目標1.8億千瓦,力度比去年還大。
五是成品油質量升級改造工作進度提前。國家能源局積極推進煉油企業升級改造,確保2015年底前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將全國供應國五標準汽柴油的時間從2018年提前至2017年。新的普通柴油國家標準已發布,船用燃料油國家強制性標準計劃年底發布;國六汽柴油國家標準編制工作已啟動,計劃2016年底前頒布實施。以上諸多措施將有效降低交通運輸行業污染物排放,促進大氣環境的改善。
記者: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上半年能源投資,特別是新能源投資的情況如何?
劉琦: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目前風電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累計達1億千瓦,超過美國(6000多萬千瓦)、德國(3000多萬千瓦)。全球前15位風電制造企業中,中國占8家;光伏裝機規模3000多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前10名光伏企業中,中國占6家。水電裝機規模已達3億千瓦,約占全球30%。生物質能發展勢頭良好。
上半年,全國能源行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局面,積極轉變投資結構,努力培育行業內生增長動力。全國風電總投資累計約680億元,同比增長約40%;太陽能發電總投資約640億元,同比增長約30%;生物質發電總投資約120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對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培育壯大國內裝備制造產業,帶動制造業走出去,以及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平穩增長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記(ji)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dui)能(neng)源(yuan)(yuan)需求(qiu)的(de)(de)強度也在放緩。您(nin)認為這對(dui)全(quan)球(qiu)能(neng)源(yuan)(yuan)市場將產生怎(zen)樣(yang)的(de)(de)影響(xiang)?對(dui)于十三五(wu)能(neng)源(yuan)(yuan)發展規劃又(you)將有怎(zen)樣(yang)的(de)(de)影響(xiang)?
劉琦: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快,受其影響,能源消費新常態特征也逐步顯現。2000-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9.4%,2011-2014年均增速降至4.3%,預計“十三五”期間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3%左右。
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約占全世界的23%,居全球第一。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速度和結構的變化,必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全球化石能源市場供需形勢和格局將面臨調整;
二是中國有望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三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加快發展,以及傳統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為世界能源科技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各類清潔能源技術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十三五”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隨著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能源發展也增速換擋。當前國內能源發展全局性的供求矛盾一定程度得到緩解,但局部性和結構性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別是在應對大氣污染新形勢下,加快能源轉型發展,提升能源產業競爭力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因此,“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的核心是要體現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6次會議上提出的能源發展要實現“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要求,在保障能源供給的前提下,把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十三五”規劃的制訂將在這些方面下很大功夫。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
記者:日前國務院發布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其中專門篇章談到互聯網+智慧能源。請問互聯網如何改變能源生產消費?推動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意義、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曾鳴:將互聯網思維引入能源領域,將對能源生產消費帶來三點革命性的改變:
首先,將互聯網引入能源領域,將進一步形成更為開放的能源供需結構,實現更廣域范圍內的“橫向多源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
其次,能源互聯網具有系統扁平化、設備智能化、能量互補化、供需分散化等特征,能源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界限模糊化。
再次,能源互聯網將帶來能源領域物理流與信息流的高度融合,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廣泛化和多元化,互聯網思維將重構能源供需體系。
建設能源互聯網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支撐能源消費和生產革命。依托于能源互聯網平臺,實現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能源供需雙側的優化互補協調,解決集中式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供需新模式。
二是支撐能源技術和體制革命。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能夠為市場中各參與主體創造一個基于能源開發與消費的開放、靈活信息交互和創新平臺,形成扁平化的行業新格局,引導各類技術創新要素集聚,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能源產業轉型。
能源互聯網建設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現多種能源之間、能源供需雙側的充分協調互動,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二是實現集中式能源開發與分布式能源開發的相互融合,提升清潔能源的接納能力,提升傳統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精細化程度,提升系統的清潔低碳發展水平。
三是讓用戶在不同能源種類上具備自主選擇權,在用戶端形成更為廣泛的需求側響應行為,配合分布式能源的開發利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設能源互聯網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能源互聯網強調多能源領域的互補協調,在建設過程中要統籌兼顧多個能源領域的行業特性、發展特征,制定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機制及發展規劃。
第二,建設能源互聯網對系統運營技術、信息技術要求較高,要有針對性地支持建設若干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平臺,圍繞多種能源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錢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