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Kevin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6524查看 | 2015-07-13 10:40: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7月12日,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陽)十周年慶典在京舉辦。
“觀耀十載,般若一真”,八個頗具禪味的字成為中海陽十年慶的主題。而在這8個字的背后,是中海陽對十年發展歷程的一種態度,對未來的一種信仰。
2005到2015年,十年榮耀,中海陽在不斷的自我修正中發展壯大,成為一家縱貫太陽能光伏、光熱電站開發、投資運營、高端設備制造等多個產業環節的綜合性能源集團公司。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在此間致辭稱,過去十年,中海陽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從一個小企業成長為今天在全國乃至全球都知名的涉及太陽能全產業鏈、綜合性的能源企業。未來10年,中國的太陽能事業承載著中國的希望,全球的希望。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將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15%,到2030年占到20%。現在就可以做個大膽的預測,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中國能源供給總量的60%以上,光熱發電因其可調峰、穩定的優良特性,將成為支撐整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品種。作為光伏和光熱兩大業務并重的一家新能源企業,中海陽的未來會更美好。

圖:中海陽董事長薛黎(li)明在(zai)公司十(shi)周年年會上演(yan)講
未來的美好,該如何書寫?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在發言中詳細描述了他眼中的未來人類生活方式。他認為,未來30年,人類將步入可再生能源的全球互聯和人工智能時代,基于對未來的這種判斷,他繪制了未來30年的中海陽發展脈絡。薛黎明指出,未來5年,即2015-2020年,中海陽還是要精耕細作于能源互聯網的供給端,將太陽的能量,利用光伏和光熱的新技術,將其融合起來,精耕細作,做有核心競爭力、有原創技術的企業,同時為企業進入第二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2021-2025年,能源互聯網這一概念將真正進入實際的應用階段,能源互聯網在產業領域、政策體制領域將陸續出現一些變革,中海陽通過前幾年的準備,將開始著力把能源和互聯網+整合起來,真正做到能源互聯。在2026-2046年,通過前兩個階段十年的積累,通過整個產業的大發展,中海陽要聯合國內國外的優秀企業協同合作,涉足智能機器人領域。這個時代我們定位為機器人+,這也需要能源技術等科技的助力。
未來10年到30年,從能源的供給端到能源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再到機器人+時代,這是中海陽的長期戰略布局。薛黎明同時表示,“這當然不是中海陽一家企業所能實現的,我們一定要在這些領域,與眾多的國內外合作伙伴一起,聯合協作,一起很好地將這些戰略實施下去。”
著眼過去我們才能讀懂未來。回顧過去的10年,薛黎明此前的一段話值得品讀。“十年前,中海陽就是一個以做離網式太陽能路燈切入太陽能行業的新兵,資產規模,營收收入,利潤都不大。之所以選擇先做離網式太陽能路燈,是因為相對風險較小,準入門檻不高,對于一個新進入太陽能行業的企業而言,這是比較穩妥的一步。大約5年后,也就是2010年左右,中海陽進入了一個新的層面,經過幾年的積累,企業的資產規模已經在數億元左右,營收也超過了億元,企業也進入大型光伏并網地面電站EPC領域。2011年,通過金融市場的融資,中海陽決定向光熱進軍,成立了成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基地,完成了一次新的產業布局,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走出了“求生存”的階段,進入了“謀發展”的新起點,開始有能力做一些自己認為應該做、企業發展必須做的前瞻性事情。”
薛黎明總結稱,梳理中海陽十年的發展歷程,其實就是前五年扎扎實實打基礎,后五年通過分析判斷發展形勢和未來的趨勢,進行新興板塊布局,現在在新興領域大展拳腳,在太陽能領域贏得更廣闊、更長遠的未來。
伴隨中海陽成長的關鍵詞是遠見與創新,這是中海陽10年來得以快速成長壯大的重要基因。今天的中海陽似乎再次把準了下一個10年以至未來30年的經濟脈搏,在能源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新時代,我們且看中海陽如何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