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浙江省太陽能等新能源裝備市場潛力大
來源:每日科技網 | 0評論 | 4669查看 | 2015-05-09 12:38:00    
  去年浙江省GDP總量突破4萬億元。接下來,我省要加快培育發展信息經濟、健康、節能環保、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產業,每一個產業都將被打造成萬億級別。

  今年,省經信委發布了浙江省首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按照規劃,我省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及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裝備、光伏及新能源裝備、高效節能環保裝備、智能紡織印染裝備、現代物流裝備、現代農業裝備、現代醫療設備與器械、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裝備及關鍵基礎件等十個領域。

  去細細解剖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規劃,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十大領域中,2013年總產值為721億元的光伏及新能源裝備并不算很突出,但是,規劃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總產值達到1918億元,排在第二。在接下去的5年里,這個領域會如何迅速崛起呢?

  我省光伏制造產業全國第二

  浙江是經濟大省,但秀水江南同時也面臨能源匱乏的問題。光伏及新能源裝備領域,聽起來很高大上,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與我們日常用電有關。現在大部分的電都是靠燒煤得來的,可是,污染大。相比之下,風力等清潔能源發電,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光伏和光熱發電所組成的太陽能發電轉化效率更高。

  據統計,浙江能源自產率不足5%,電煤全部依靠外調。為了推動能源供給和消費革命,浙江省于近年來積極開發利用光伏等新能源。像杭州火車東站,候車大廳的頂就是一個大型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光伏發電。這個發電裝置用了44000多塊光伏電池板,發電量可滿足火車東站30%左右的用電需求。

  截至今年2月底,浙江全省已累計發電6.47億千瓦時。其中,已有242位浙江居民,依靠投建的家庭式光伏發電項目拿到了“賣電”的收入18.4萬元,加上政府補貼28.9萬元,累計收入47.3萬元。

  除了光伏發電在我省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并贏得了國內光伏發電第二大省的稱號。浙江省經信委技裝處的李處長表示,和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在國內還沒有形成大型商用和民用的市場,這也是未來行業領域發展的大市場。

  國內光熱發電是有待開發的大市場

  在杭州,以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公司)為代表的一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研究和能源應用上達到了國內乃至全球的先進水平。此外,還有三花集團等也在開始打入光熱發電這個市場。

  在光照條件較好的青海德令哈市,中控公司建立了太陽能光熱發電站,這也是我國第一座規模化商業化運營的光熱電站。一座50MW光熱太陽能電站規模,在完全建成的情況下,可滿足8萬余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中控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心介紹,光熱發電已經是全球新能源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除美國、西班牙等傳統光熱技術先進的國家外,澳大利亞、印度、沙特、南非等國均將光熱發電列為本國新能源發展重點路線。

  雖然國內光熱發電還沒有形成一個大市場,但李心相信,這個領域前景不錯。光熱電站裝備從其材料構成來看,至少可以帶動鋼鐵、玻璃等過剩的產能,同時促進新型驅動裝置、鍋爐等熱力設備這些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提升和產業升級。經過粗略估算,每年僅1GW(16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的裝機量,即可帶來150億-200億元的產值規模。更重要的是節能環保。像中控公司這樣的50MW光熱太陽能電站規模,預計年節約標煤4.2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萬噸,相當于3萬余輛小汽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量。

  在未來,人們甚至可以這樣暢想:善于即時發電的光伏設備很有可能在老百姓出行的私家車上安裝電池板,在艷陽高照的日子,可以憑著太陽光就實現出游;而家中屋頂上的發電裝備也可以在白天收集太陽光發電。等人們到家時,家中已經電量儲備滿格,熱水器也已經加熱完畢……

  光伏和光熱發電所組成的太陽能發電轉化效率更高。浙江省經信委技裝處的李處長舉例說,比如光熱電站,它的平均發電效率是15%-20%,如果僅考慮太陽能光熱利用,如提供蒸汽等熱源用于供暖或制冷,其綜合熱利用效率能達到60%-70%。

  領頭企業做研發中小企業儲備人才

  雖說新能源裝備行業有著光明的前景,但是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在沒有光照以及夜晚的情況下,光熱電站的發電時間還較短。雖說中控公司的技術在國內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到目前也只能達到無光照情況下維持1小時左右的供電時間。目前,它們正在對長時間高溫熔融鹽儲能技術進行規模化驗證,預計年內完成工程改造,屆時有望在太陽落山后多發幾小時電。

  除了儲能技術尚待升級,無論是光伏發電領域還是光熱發電領域,人才儲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記者詢問多家該行業領域的企業后發現,目前光伏以及光熱發電領域急缺太陽能光熱行業或相關行業技術專家型人才。這些專家所要精通的領域不止一兩個,比如說熱能、光能、機械以及電能等方面的知識,尋找這樣的千里馬可謂難上加難。同時,隨著光熱行業的起步和發展,也將會出現更大的人才空缺。

  為了緩解人才缺口,中控公司已經采取了內部老員工帶新員工的模式,逐步培養成專家后再反哺下一代新人。

  像中控公司這樣的領頭企業在做技術研發的同時,省經信委也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1000名高端裝備專業工程碩士培養計劃”的輔助政策。主要是針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中工齡滿3年以上、本科畢業的員工。每周末,來自浙江大學的專業教授就會進企業給報名員工培訓。其間所產生的費用,省經信委承擔一半,另一半由企業和員工協商承擔。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領頭企業做技術研發,中小企業做人才儲備的良性生態環,為整個新能源裝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此外,在宏觀上,經信委也給予了不少政策福利。比如,對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針對電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對于企業研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費用3%-5%、5%以上兩個檔次給予500萬元以及1000萬元的財政補貼。在用地上,也會利用灘涂等未利用土地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并有可能采用租賃國有未利用土地的方式來向光伏產業傾斜。同時,電網企業也會為光伏發電項目提供必要的并網接入、計量等電網服務,及時與光伏發電企業按規定結算電價。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