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 0評論 | 5566查看 | 2015-04-10 21:11:00
3月4日,阿海琺發布了2014年年報。年報信息顯示,這家法國核電巨頭未能挽救頹勢,年度虧損達48.34億歐元。相比2014年8月發布的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其虧損額從6.94億歐元進一步急劇擴大。
自從福島事故之后,這已經是2011年以來阿海琺連續第四年虧損。對于以核電相關產業鏈為主營業務的阿海琺來說,福島事故對全球核電衰退的影響,直接導致了阿海琺至今仍然深陷低迷。
2011年當年,受事故的直接影響,當年阿海琺報收虧損24.24億歐元,此后兩年虧損情況有所好轉,分別虧損0.99億歐元和4.94億歐元,今年最終的虧損額幾乎是去年的十倍。
阿海琺的財報中將虧損的主要原因歸結于“芬蘭的奧爾基洛托3號機組項目(Olkiluoto 3)、2007年并購Uramin鈾礦項目所導致的不利影響。加上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后,在日本沒有任何機組重啟、天然鈾價格、鈾轉化及濃縮的價格都處在低位、核電站業主減少維護預算、高濃鈾及核廢物運輸合同到期。同時,在整個2014年,集團還要應對經濟形勢不景氣的問題。”
事實上,阿海琺幾乎在集團旗下的各條業務線上都面臨虧損。
阿海琺的主營業務集中在核能領域,從核燃料循環前端的天然鈾開采到鈾轉化、濃縮以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反應堆設計、施工,以及后端的乏燃料處理。此外,阿海琺還涉足了清潔能源,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領域都有布局。而在過去的一年里,上述這些主營業務全面虧損。
反應堆部門是虧損最為嚴重的部門。
在芬蘭的首個EPR項目奧爾基洛托3號機組首當其沖。這個開工于2005年的全球首個EPR機組,原計劃2010年投產,但是作為該技術的首個反應堆,項目遇到了拖期。阿海琺與奧爾基洛托3號機組的業主方TVO簽署的合同規定,合同的總額為30億歐元,超出預算的金額都將由阿海琺來承擔。
隨著項目不斷拖期,建設成本也越來越大,早就超過了當初預算的30億歐元。更麻煩的是,由于合同金額固定,超出部分由阿海琺承擔,阿海琺向TVO提出了因項目超期而造成損失的賠償請求,TVO隨后也向阿海琺提出了賠償請求,雙方都希望通過國際仲裁來達成目的,賠償的金額分別高達26億歐元和27億歐元。在阿海琺與TVO的糾紛中,工期也不斷受影響,在2014年9月,阿海琺給出的最新工期計劃中,預計該機組將在2018年完工投運。
在過去一年,該項目拖期給阿海琺帶來了7億歐元的虧損,是所有營業部門中虧損最嚴重的部門。除開這個項目,在反應堆研發領域,阿海琺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承建的沸水研究堆Jules Horowitz反應堆也有1.87億歐元的虧損。另外在研發領域,阿海琺針對美國市場推出的US EPR堆型,目前仍然缺乏明確的開發計劃,相關研發的投入也帶來了3.62億歐元的虧損。
在天然鈾開采環節,阿海琺虧損3億歐元,國際鈾價的持續低迷是重要原因,阿海琺旗下的幾個鈾資源基地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虧損。另外,阿海琺收購的鈾礦受到國際鈾資源價格下跌的影響,也在不斷貶值。其2007年斥巨資收購的Uramin鈾礦項目,在過去一年里貶值了7500萬美元。
在核燃料前端環節,阿海琺也由2013年的盈利6100萬歐元變成虧損4.05億歐元。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阿海琺旗下的鈾轉化環節公司Comurhex二期計劃的虧損。
在反應堆維護、服務環節,由于整個核能市場的萎縮,這部分的市場也隨之萎縮,過去一年,阿海琺在該領域虧損1.55億歐元。
在后端環節,過去一年阿海琺也從盈利3.08億歐元變為虧損4.95億歐元,這方面受到了與客戶法國電力公司簽署至2020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的影響,另外,根據監管需要,對后端設施進行必要改造也投入了大量資金。
而在阿海琺原本寄希望于實現多元化經營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則繼續擴大了虧損的規模,從2013年的虧損3100萬歐元繼續擴大到2014年的虧損4200萬歐元。
可以看到,在阿海琺主營的各個環節,過去一年都是糟糕的一年。對阿海琺這種主營業務是核電相關產業的公司來說,很容易受到核能行業發展環境的影響。而在福島核事故之后,全球核能依然處在緩慢的復蘇期,鈾價持續低迷,相關服務市場也還未恢復,這都讓阿海琺深受其苦。
而一系列早期錯誤的投資決策也開始顯現其負面后果。對Uramin鈾礦項目的收購,最終持續虧損;多元化投資可再生能源業務,也一直未能收到成效,營收在公司收入的比例僅占大約6%。而在新興市場開發商也接連受挫,芬蘭的奧爾基洛托EPR項目已經成了阿海琺的阿克琉斯之踵,目前依然在糾紛中推進。在芬蘭和中國之后,還沒有其他國家選用EPR開工新機組,阿海琺原計劃到2016年拿下十臺EPR機組訂單的計劃已經被決策層放棄。
中國路徑
危機之中,阿海琺將如何脫困?
阿海琺提出了三條改進措施:重新聚焦核產業核心業務;加強與法國電力公司合作;加強中國業務。
具體在財務計劃上有引人注目的一項措施,是合作伙伴的股權投資。這項措施的對象,很大程度上被指向了法國電力公司。阿海琺總裁Philippe Knoche對此表示,“目前,與法國電力公司的合作依然是在相關運營業務上的,如果需要的話,以后也可能吸納資本投資”。目前阿海琺的營業額中43%來自法國,與法國電力公司的合作顯然是重中之重。
中國是阿海琺尋求脫困的另一個重要市場。
福島之后,在全球核能緩慢復蘇,部分國家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中國堅定的核能發展政策成為了國際核電公司的重要市場。而且事實上在阿海琺持續虧損的這幾年里,阿海琺在中國的業務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阿海琺亞太區總裁歐道博此前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表示,“2014年,阿海琺在中國效益良好,沒有出現重大的財產損失”。
這與同在亞太區域的日本形成了鮮明對比,受福島事故影響,日本國內目前所有的核電機組都暫停了運行。目前已有部分核電站開始了重啟的申請,但是受到民眾的反對,目前仍然進展緩慢。歐道博在采訪中說,“這種糟糕的市場狀況也影響了阿海琺的業務開展,公司在日本的營業額是有所下降的”。
目前在阿海琺2014年的全部營收中,亞太區域占據16.3%的份額,低于法國、歐洲和美洲市場的營收。不過可以預見,隨著阿海琺將目光逐步轉向中國,這一比例還將繼續升高。而阿海琺在中國成功的歷史,也讓他們對在中國繼續加深合作充滿信心。
早在中國核電起步階段,阿海琺公司的前身之一法馬通就參與了中國市場。大亞灣核電站所采用的M310技術,正是出自法馬通之手。其后,在秦山二期、嶺澳一期、嶺澳二期這些中國早期的核電項目中,都有阿海琺的身影,主要領域在核島技術和咨詢服務方面。
在核燃料循環領域,在引進核島技術的同時還引進了阿海琺AFA系列核燃料組件技術。目前在國內的宜賓和包頭兩大核燃料基地,都與阿海琺合作引進了核燃料組件技術進行本土化生產,為國內核電站提供燃料。
在2005年啟動的國家三代技術招標中,阿海琺最終兵敗西屋,EPR失去了成為中國未來新建核電機組主流堆型的機會,不過憑借中法之間的政治外交關系,阿海琺還是在臺山拿下了兩臺EPR機組訂單,成為全球四臺EPR機組中最晚開工的兩臺機組,而如今這兩臺機組的工程進度反而是最為順利的。
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阿海琺的中國烙印越來越深。它在中國的角色也早就從起初的OEM制造商逐漸變成長期的工業伙伴,最近幾年,阿海琺加速了它全面滲透中國的核產業鏈的步伐。
首先依然是阿海琺傳統的核燃料循環領域,除開核燃料的技術引進之外,中法雙方在大型商用后處理廠領域的合作也逐漸浮出水面。中核集團計劃引進阿海琺的800噸大型商用后處理廠技術,以填補核燃料循環后端乏燃料處理環節的產業空白。從2013年起,這個項目開始進入談判階段,整個合同價值預計將達到數百億至上千億的規模。毫無疑問,這個合同對困境中的阿海琺來說意義重大。
在其他更細分的領域,阿海琺加速了在中國的擴張步伐。2005年,阿海琺與東方電氣合資在德陽成立東方阿海琺核泵有限公司(ADJV),市場指向中國的反應堆冷卻主泵市場。這是阿海琺首次與國內的核電主設備商成立合資公司。
2009年,阿海琺與中廣核合資成立中琺國際核能工程公司(W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