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電力產能是否真的過剩?
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636查看 | 2015-02-16 14:02:00    
  國家能源局1月中旬發布的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數據顯示,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706小時,分別同比下降235小時和314小時。有觀點認為,根據這一數據可以判定,電力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是近年來不少行業的熱點詞匯。那么電力行業是否應該戴上這頂“帽子”?局部地區的“窩電”,是否就意味著行業產能過剩?判定過剩的主要指標是什么?設備利用小時數這一指標又有多大的說服力?帶著這些疑問,《中國能源報》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面臨產能過剩的質疑  

  2014年是電力行業的又一個豐收之年,新增裝機突破1億千瓦,總裝機達到13.6億千瓦,至此,我國人均裝機容量升至1千瓦,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對于電力行業來講,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014年火電平均發電小時數只有4706小時,這個數字是比較低的,說明發電裝機設備利用率已經不高了。我們在設計火電站時,往往都是以5500小時作為基準線,發到六、七千小時也可以。所以,在去年的國家能源委員會的會議上,我也大膽地講,中國電力短缺的時代已經過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稍早前舉行的2015年中國水電發展論壇上說。 

  但是,當前剛剛脫離短缺的電力行業,卻面臨著產能過剩的聲音。華電集團政策法律部主任陳宗法表示,“電力行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產能過剩。”他說,電力是產、供、銷同時完成,無法大規模儲存,所以判斷產能過剩與否,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觀察發電機組的出力情況。所以,設備利用小時數是判斷產能是否過剩的主要指標。“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電廠機組普遍出力不足。例如,60萬千瓦容量的機組,只發到50萬千瓦。業內一般認為,全部發電設備的利用小時數在4500小時、火電在5000小時左右是比較合理的。”陳宗法說。

  同時,多位專家也對記者表示,更應該注重火電而非全行業的發電利用小時數據。其中,華能技術經濟研究院研究室主任韓文軒表示:“當前我國電源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風電的比例已經很高,裝機接近1億千瓦,而風電的利用小時數只有2000小時左右。所以,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已經不足以說明電力行業產能是否過剩。”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主要應該看火電的利用小時數,因為其他類型電源的裝機規模和發電量比重還是比較小的。”  

是否過剩,觀點不一  

  韓文軒表示,從火電的利用小時數來講,火電機組在原先規劃時多以5500小時測算,但是當前只有4700小時,“可以說,電力產能過剩是一個客觀事實。”對此,林伯強認為,“全行業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應該在5000小時以上,否則就是產能過剩。2013年時已經出現了電力寬松,那時已在4500小時左右,2014年的數據只是更加顯現了這一問題。”“當前電力行業產能過剩主要不是供給的問題,而是需求的問題。”林伯強說,“2013年的電力需求增速為7.6%,此前年份也很高,所以在制定規劃時,自然會按照7.6%左右的增速來做。當需求突然下降至3.8%時,就會出現這種過剩。”  

  陳宗法也持有類似觀點:“利用小時數這么低,供給只是原因之一,需求下滑也是主要因素。”他說,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共同組成了電力行業的蛋糕。“2014年增速只有3.8%,即蛋糕的增量只有這么多,也攤薄了設備利用小時數。”但是,一位不愿具名的中電聯人士則表達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不應該說電力行業產能過剩了。全國電力供需總體上是均衡的。在東北等個別地區的確出現了電力相對富余,但是其他地區不存在這種問題。”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有報道稱,‘發電利用小時數不到4300就意味著產能過剩’。這是不具說服力的。”據他介紹,此前我國發電裝機以火電為主,全國多地都存在電力供不應求的問題。電力系統中的發電利用小時數也都特別高,但那時電力系統缺乏安全保障。該檢修的機組也不能檢修,只能繼續保供電“目前來說,我國的電力裝機結構出現了巨大變化。風電、太陽能、水電占總裝機容量的1/3。這些電源與火電存在明顯的替代作用。同時,我國優先消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明顯擠占了火電份額。”上述人士表示,“火電的利用小時數此前很高,有的達到6000小時,2014年的利用小時數只有4700小時。有觀點認為這樣的大幅下滑必定意味著電力產能的過剩,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因為當前的電源裝機結構已發生巨大變化。火電動輒發到5500小時以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新增火電規模并不大”  

  “2014年全國裝機容量增速達到8.7%,遠超電力消費的增長率,所以2015年的發電小時數下滑情況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張國寶表示。這是否意味著不應該再大規模發展火電或者應盡量少上火電呢?“電力需求的下降是客觀存在的。目前有觀點指責電力行業還在大規模批準火電項目,加劇了‘窩電’問題,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林伯強說,畢竟3.8%這一增速有一定的偶然性,考慮到經濟新常態的長期性,2020年前電力需求增速還將會在5%-6%。“不然企業就不會再大規模新建項目了。” 

  另外,林伯強表示,從最近的新增裝機容量來看,火電的新增規模并不是很大。記者了解到,新增火電裝機容量近年來下降趨勢明顯,例如,2006年全國基建新增投運的發電裝機為1億千瓦,其中火電多達9048萬千瓦;2009年-2011年火電新增裝機都在6000萬千瓦左右;2012年下降至5000萬千瓦,2013年為3650萬千瓦,2014年為4729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容量占比來看,火電已經從2006年的90%,下降到2014年的不到50%。“將來還是應該控制火電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但是,產能情況并不是控制火電發展速度的唯一原因,環境保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韓文軒說。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