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 0評論 | 5123查看 | 2014-03-22 10:01:54
根據國家能源局擬定的2014年光伏發展計劃,今年計劃新增裝機14吉瓦,這個數字是2013年之前中國光伏裝機總量的2倍。面對如此巨大的增量,中國光伏市場將進入快進時代。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圍繞光伏產品質量的政策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為此敲響了警鐘:國內企業在選擇光伏產品和設備時,不要只關注價格,要對產品質量嚴格要求,明知道價格低的產品質量不高還要采購,不僅對自身長期效益是個損失,也把產品制造商拖入價格競爭中,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質量。
其實,針對光伏產品的質量,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家認監委)于去年下半年曾專門組織調研組,通過走訪光伏產品的聚集地和檢測機構,對光伏產品質量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產品質量存在諸多問題。
一份來自國內獨立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的報告也顯示,目前在其對電站的測試中發現光伏產品存在光伏組件功率衰減、熱斑和隱裂等問題,其中,功率衰減問題最為普遍和嚴重。
對此,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認監委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接入公共電網的光伏發電項目和享受各級政府補貼的非并網獨立光伏發電項目,須采用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認證的光伏產品。”
雖然文件并沒有明確將光伏電價補貼與使用認證的光伏產品強制掛鉤,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文件其實滲透了國家能源局下一步重點加強光伏產業質量監管的思路,也由此可以看出監管層已注意到今年光伏產業高速發展背后的隱憂。
衰減的光伏
“去年7月份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對于光伏關鍵產品要加強檢測認證,未經檢測認證的產品不能進入市場,之后認監委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共同組織了一些調研組,對整體的光伏產品質量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光伏產品國內的制造情況參差不齊等,甚至有的廠商為了降低成本,產品以次充好。”國家認監委認證部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相關產品標準還不是很健全,對認證結果的認知程度還不夠高,造成有些企業不按標準生產,也不進行認證,而開發商在采購產品時也不關注是否經過質量認證”。
鑒衡認證中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目前光伏電站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設備質量、電站設計、電站施工和電站運維等方面。
“通過對425個電站的測試,發現光伏組件主要存在熱斑、隱裂和功率衰減等質量問題,像功率衰減,我們去年現場測試的11個大型地面電站運行一年期左右的組件中,在考慮了設備不確定度后發現,51%的組件衰減在5%-10%之間,其中約30%的組件功率衰減超過10%,8%的衰減超過20%。”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表示,“我們曾對甘肅某10MW項目做過抽檢,219塊抽檢組件,功率明顯衰減的組件有127塊,占抽樣比例的58%。”這意味著廠商普遍承諾的25年衰減20%的質保在運行第一年就衰減嚴重或者已達到承諾底線。
“2011年主要是賣方市場,當時廠家提供的主要是10年的質量承諾書,質保25年是現在進入買方市場后才出現的,25年的質量保險主要是10年的質量保險和到25年的功率衰減險。也就是說,組件功率25年保險產品我們已經開發出來了,但就是由于無法全面把控產品質量,遲遲沒有推向市場。”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
中廣核太陽能公司應急中心的一位負責人也坦言,“對于光伏產品,我們主要關注的就是對功率衰減的檢測,目前我們的電站項目會提出在并網發電的頭一年、5年、10年和25年的衰減要求,第一年不超過2%,5年不超過5%,10年不超過10%,25年不超過20%,如果超過要求我們會在性能保證條例中有罰款,相應的組件廠對此要有相應的補償。”
“今年開始我們對光伏行業的支持有一定的轉變,會偏向光伏行業下游,以電站為例,作為股份制銀行,我們更多考慮投資的回收是否安全。”民生銀行的一位負責人在研討會上表示,“我們對光伏電站做了一個測算,如果20%資本金,80%銀行貸款的話,回收期可能是8到10年,這 10年還是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即質量不出問題,能穩定發電,這對質量要求非常高。”
能源局下一步
據了解,在實踐中,有的電站運行十幾年后衰減在百分之十幾,有質量好的20年里只衰減了6%左右。歐盟聯合研究實驗室曾給出其監控的多個廠家的204塊超過20年使用期光伏組件的衰減情況,經過20年,55%的組件衰減少于10%。
“實際經驗表明,控制光伏組件功率25年衰減20%是沒問題的,目前出現的過度衰減問題,主要因為近幾年未經長期實戰考驗的新材料、新工藝得到廣泛應用,而現有的檢測認證標準,不能對組件的長期功率衰減性能進行充分的評價,導致無法評價這些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組件能否在25年內滿足衰減率不超20%的一般要求。當然,這里面也有生產企業在原材料和生產工藝方面不能始終保持一致性的問題。”秦海巖表示。
秦海巖同時表示,“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應開發加速老化試驗方法和測試設備,目前該檢測標準已經在光標委立項”。加速老化試驗,顧名思義,就是模擬該電站的組件安裝環境提前檢測出該組件的衰減率,從而避免安裝幾年后才發現衰減嚴重、給電站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的現象發生。
“造成衰減率等上述光伏產品質量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標準缺失和不完善、生產企業管理水平低下、檢測設備和方法滯后和認證模式不完善。”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總結稱。
然而,面對上述光伏產品的問題,另一個背景是,在年初的201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上, 國家能源局敲定了2014年光伏新增裝機14吉瓦的目標,其中分布式為8吉瓦,地面電站6吉瓦。該數字是2013年之前中國光伏裝機總量的2倍,也遠超2013年的11吉瓦新增裝機容量,這意味著今年的光伏裝機規模將是史上最大最快。“如此大規模的發展規模,如果質量跟不上,會出大問題。”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國家能源局相關方面已經看到上述隱患。針對此種情況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認監委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提出“接入公共電網的光伏發電項目和享受各級政府補貼的非并網獨立光伏發電項目,須采用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認證的光伏產品,產品范圍包括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控制設備、匯流設備、儲能設備以及獨立光伏系統等,并會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情況適時擴大檢測認證產品范圍。
對于文件是否意味著下一步光伏補貼與使用認證的光伏產品強制掛鉤,上述能源局官員解釋稱,“并入公共電網享受補貼,而享受補貼需要經過認證的產品,這是一種市場性的要求,沒有強制性,是電網和電站及廠家之間的市場化的要求。”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按照去年7月底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實行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控制設備等關鍵產品檢測認證制度,未通過檢測認證的產品不準進入市場,在此背景下,上述實施意見其實滲透了國家能源局下一步將重點加強光伏產業質量監管的思路。
“還有一個計劃,國家認監委近期將和國家能源局進行探討,開展光伏產品檢測認證技術委員會的籌建工作,在技術委員會籌建之后,將按照文件的要求正式運轉,就中國的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制度、光伏產品目錄、統一的認證依據等為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具體的技術支撐和建議。” 國家認監委認證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