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朱成章:中國電價到底是高還是低?
發布者:朱成章 | 來源:人民網 | 1評論 | 6789查看 | 2013-05-22 10:22:00    
  “過去我們所說的中國電價與國際比較,主要指與OECD成員國比較,中國的民用電價和工業電價嚴重偏低,但是分析世界電價出現差距的原因,說明電價的國際比較是非常困難的,但也可以說明從各種影響電價的因素來看,中國現實電價確實嚴重偏低的。

  

  中國電力工業與發達國家電力工業究竟有什么差別?最大的差別是電價。世界銀行早在1988年做過一個統計,63個發展中國家的電費加權平均僅為0.4美元/千瓦時,相當于經合組織國家平均電價的50%,發展中國家合理電價水平的40%,發展中國家和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以大大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電力。這就是說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由市場定價,電價普遍比較高,而發展中國家是政府定價,電價定得比較低。所以發展中國家、傳統社會主義國家在進行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的時候,首先要改革的是“政企分開、公司化改組、商業化運營、法制化管理”。

  一、我國電價是高還是低?

  中國的電價是高還是低,有兩次比較明顯的爭論分歧。

  第一次是2000年至2001年在研究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時。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總目標提出“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電力發展”(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當時大家對于中國電力工業引入競爭性市場抱著很高的期望,希望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效率、降低電價,其中代表性的意見是幾個專家提出的“電業改革,降價當先,即打破壟斷,引入競爭,開發電力市場,是降低電價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他們認為,中國當時的國情,不允許我們像英國那樣,經過10年改革,使用戶電費下降30%;嚴峻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形勢,要求中國電業在三五年(“入世”準備期)間使用戶電費下降40%,使工業用電平均電價達到或接近美國1996年的水平(約0.38元人民幣/千瓦時)。

  這些專家認為中國電價降價依據是:

  第一,英國電力體制改革10年電價降價30%,實際上英國是在改革前提價25%的基礎上降價30%,后來英國在總結十年改革經驗時,認為政府在電力體制改革時給予電力工業以降稅、降低發電燃料費用,并沒有達到應有的降價幅度。

  第二,用美國1996年電價水平與中國比較,每個國家電力工業政策不同,電力成本構成差別很大,有許多不可比的條件,下面還要專門分析。這里只舉兩條,一條是美國電價不含稅,中國電價含稅;另一條是美國發電用能源價格低,例如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3,日本的1/6。

  第三,市場經濟國家最近二三十年能源價格不斷上升,電價(指當年價)也隨之不斷上升,局部年份的降低是稀有的,例如英國的工業電價,1978年為5.2美分/千瓦時,1995年上升到12.7美分/千瓦時,2000年降到10.7美分/千瓦時,到2011年已上升到20.5美分/千瓦時,差不多是1978年的4倍。美國也同樣如此,1978年為4.3美分/千瓦時,1995年上升為8.4美分/千瓦時,2000年降到8.2美分/千瓦時,到2011年已上升到11.8美分/千瓦時,差不多是1978年的1.7倍。這就是說,對于電價嚴重偏低的發展中國家、傳統計劃經濟國家想要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把電價降下來是不現實的,要求中國通過電力體制改革降低電價40%是做不到的。從2002年開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后,由于電價上升不到位,發電企業連年虧損,資產負債率急劇上升到85%的高位,說明發展中國家通過電力體制改革,走市場化道路,電價應當上升。

  認為中國電價偏高的專家還有一種說法,即“將中國居民電費支出占人均國民收入的比重進行比較,得出中國電費支出比發達國家高幾倍的結論。他們認為,德國人均國民收入42440美元,其千度電價占人均國民收入比例為0.62%;美國這一比例為0.24%;相比之下,中國則為2.49%。按照這個比例來看,中國電價是德國的4倍多,是美國的10倍左右。”(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王桂榮、利莉)。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合理的。即使按上述計算,只能說中國的電費(不是電價,1000千瓦時×單位千瓦時電價=電費)是德國4倍多、美國10倍左右。實際上國民收入水平不同,電力的消費水平也不同,不能都按每人1000千瓦時來計算電費。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08年德國人均生活用電量為1699千瓦時,美國為4532千瓦時,中國僅307千瓦時。德國為中國的5.5倍,美國為中國的14.7倍,按照實際人均用電量計算出來的電費,中國占國民收入的比重要比德國和美國低。照此計算方法,不僅是電價 ,任何一種物價都可以說比發達國家高許多倍,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次討論電價高低是2012年研究實施階梯電價時。我國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是2008年開始醞釀的,國家發改委2009年在介紹“階梯電價”時說:“我國居民電價嚴重偏低,國外居民電價一般是工業電價的1.5—2倍,價格水平折合人民幣為每千瓦時1—1.5元,而我國長期對居民電價實行低價政策。據統計,2008年全國居民用電平均價格為每千瓦時0.5元左右,既低于工業電價,也低于平均電價。”由此決定實行階梯電價,以解決居民用電價格偏低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2010年向社會公開征求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意見時,提出階梯電價是為了建立合理電價機制、公平負擔用電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機制。這就是說,在居民用戶中實行階梯電價就是為了扭轉我國居民電價長期偏低的局面,在保持貧困戶低電價的條件下,逐步提高居民用戶的電價。

  在2011年國家采取綜合措施調控煤炭和電力價格時,國家發改委專門講述了我國電價的基本情況,“2010年我國工業電價在世界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居民電價遠低于國外。2010年,我國工業電價平均為0.58元/千瓦時,據統計,同期美國、日本等26個國家和地區平均為0.120美元/千瓦時,我國工業電價約為上述國家平均值的72%;分地區比較,我國工業電價為歐洲國家平均水平的70%,日本的56%,但已比韓國、美國工業電價高,分別為韓國132%,美國的127%,(注:美國電價內未計入稅金)。2010年,我國居民電價平均水平為0.510元/千瓦時,據統計,26個國家和地區居民電價與工業電價比價約為1.61,而我國只有0.83,工業電價承擔了部分對居民電價的交叉補貼。我國居民電價僅為丹麥的20%,意大利的27%,日本的30%,韓國的68%,美國的61%。”這些基本情況說明,中國的工業電價和居民電價與別國比較,是嚴重偏低的。

  為改變我國居民電價嚴重偏低的問題,我國自2008年開始研究階梯電價,2010年10月開始征求意見,到2011年11月形成并下發了《關于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2012年上半年召開聽證會,準備在2012年上半年開始試行。可是就在2012年5月前后,媒體爆料山東民營魏橋集團“無論是工商業電價還是居民電價都比國家電網低1/3以上”。這些報道引起社會巨大反響,和國家發改委表述的“我國居民用電電價偏低”的說法直接沖突。可是媒體在報導中也透露出一些實際情況,某媒體說:“在魏橋集團的家屬區、魏橋集團的供電價格是3.5毛/度,而家屬區之外,國家電網的居民用電價格是6毛多。”該媒體還說:“考慮到魏橋鎮在內的黃河五鎮歷史上一直是鄒平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有招商引資需要。鄒平縣政府與工商部門下文責成魏橋方面以優惠價格向部分重點用戶供電。”魏橋集團向民用提供的低價電在其整個外售電中比例非常低,只有魏橋村的500戶居民。據記者調查,就是這500戶居民,也有條件限制的,甚至也頗有“階梯電價”的性質——每戶村民每年免費供300千瓦時電,超過部分要按照0.8元/千瓦時左右的價格向電廠購買,而這一價格高于當地供電局0.55元/千瓦時的電價。……對工業用戶的電價是0.19元/千瓦時,和國家電網比并無明顯優惠。但這一消息迅速發酵,當時全國各地正在搞“階梯電價”價格聽證,當看到民營企業都能低于國網電價供電,很多人都將矛頭直指電網企業,甚至質疑“階梯電價”的合理性。其實魏橋集團向外供電并不是市場經濟行為,也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屬于福利電(對集團公司家屬)、權力電、關系電。這類優惠電價在計劃經濟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供電中比比皆是,甚至還有霸王電。部分有權力、有關系甚至黑惡勢力的電價很低,而一般居民的電價奇高,后來經過2000年前后的整治,即實行城鄉同價之后都取締了。所以魏橋集團的所謂低電價,不僅不是改革的產物,而是一種走回頭路的行為。

  其實我國目前電價嚴重偏低
最新評論
1人參與
zjchuaran
我國電價絕非他說的那么簡單,現在國家電網執行的電價品種多如牛毛,購電進價和售價之間差價很大,由于國家電網處于絕對壟斷地位,電廠的電想進網也并非那么容易,好比電表一樣的產品,要入網不難,但要遵循潛規則。
2013-05-26 12:07:51
0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