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者報 | 0評論 | 5134查看 | 2013-05-01 08:44:00
近日,皇明太陽能在其總部山東德州舉行第六次“曝潛強標”發布會。會上皇明持續曝光建筑工程“無強標、低質、低價攬標”等行業集體亂象,并首度對外發布無水箱熱水器新品,重新聚焦太陽能主業。
對于新品發布和皇明重新聚焦太陽能主業,皇明太陽能品牌總監周春玲近日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皇明無水箱‘相變集熱器’以及‘相變蓄熱式商用熱水鍋爐’的上市,只是邁出了城市計劃的第一步,皇明將在后期陸續發布多款新品,奪回城市熱水市場。”
對于皇明聚焦主業的原因,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告訴本報記者,皇明這幾年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可能是企業管理的問題,另外與競爭對手的沖擊也有關系。”
更為關鍵的原因是,皇明2012年第三次折戟IPO。多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皇明此次在逆境中重新聚焦太陽能主業,不排除是為第四次IPO鋪路。
艱難回歸主業
2013年新年伊始,皇明就提出,計劃第一步,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重新奪回太陽能、電、燃氣熱水器三分天下之勢,再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電、燃氣熱水器趕出市場。
從曾經的光熱“老大”到低碳環保房地產開發商,從整合微博群籌建自媒體到誓言打造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從全球建5萬家氣候商城到再次回歸光熱,梳理自去年7月至今董事長黃鳴的言行,其“戰略轉型”頗令人眼花繚亂。
在4月14日第六次“曝潛強標”發布會上,皇明首發的太陽能相變集熱系統,可實現太陽能熱水全天候即開即用。皇明集團技術研發部兼工程公司總經理張立峰在發布會上宣稱,太陽能將告別“水箱”時代,進入“無水箱”時代,是劃時代的技術變革。
周春玲向記者坦承,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單價在1萬到2萬元,相對昂貴,但她同時強調,在住宅單價每平方米1萬到幾萬元的大城市,節約1平米的空間利用,就意味著節省幾萬元的費用,而且也不會像帶著笨重水箱的熱水器一樣,讓狹小的陽臺或衛生間顯得異常擁擠。無水箱也會很有吸引力。
“上海那邊已經有產品投放市場,我們不會一下大規模地鋪貨,一個是產能跟不上,另外新產品也需要試探市場。”周春玲說。
對于皇明推出的無水箱即熱式熱水器,孟憲淦認為,即熱式熱水器是否有優勢,主要看是用在什么地方,作為家庭使用,并不需要24小時都用熱水,水箱式熱水器完全夠用,即熱式還是成本太高。
據周春玲透露,皇明公司將于近期再次推出一種玻璃熱管型新產品。
皇明重新聚焦主業并非沒有原因。
2012年,對于皇明太陽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與整個行業“為敵”的“曝潛強標”行動,讓皇明在行業內顯得落落不群,一些資深的業內專家甚至用“偏激”來形容黃鳴,而黃鳴個人似乎樂意被看成一位堂吉訶德式的企業家。
經歷波折之后,皇明似乎難挽業績頹勢。記者發現,皇明集團連續數年銷售收入不斷上升,但利潤明顯趨薄。
自2007年至2011年,皇明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3.5億元、15.8億元、13.72億元、18.68億元、18.97億元,利潤卻沒有隨之同步增長,分別是1.57億元、1.97億元、1.09億元、7495.8萬元、1.08億元。5年時間利潤率從11.63%下降到5.69%。
第四次沖擊IPO
在記者去年8月與黃鳴的接觸中,他對日出東方摘得太陽能熱水器第一股還是心有芥蒂,曾不無情緒地說:“不是上市公司產品就一定好,產品好壞跟上不上市有啥關系?”
據了解,皇明太陽能早在2007年,即已計劃進入資本市場。彼時,其目標是赴海外上市,相繼考慮過在紐約、法蘭克福和中國香港市場,但計劃于當年8月擱淺。
2010年1月,皇明股份公告稱已開始接受上市輔導。隨后甘肅酒泉經銷商郭建琴實名舉報皇明偷稅。中信證券判斷此事會給上市造成較大影響,對此進行核查,第二次IPO計劃止步。
2012年初,第三次IPO征程啟動,但5個月后公司以“終止審查”再別A股,將太陽能熱水器第一股的光環拱手讓給日出東方。
“皇明第三次IPO申請終止,除了盈利問題,最大因素就是非經營性資產過重。”黃鳴曾坦承,2008年底,高盛和鼎輝聯手向皇明投資9078萬美元,希望推動皇明上市,但太陽谷的建設打亂了上市步伐。
分析人士認為,皇明太陽能所稱的非經營性房產,主要是指其位于皇明太陽谷內的會展中心和學校等。而記者此前在太陽谷實地走訪發現,包括太陽能會展中心、博物館、學校、光立方等一些場館設施,利用率確實不高。
顯然,無論從公司自身的發展需要,還是從高盛和鼎輝這些投資者的利益來看,IPO都是最好的選擇。
“皇明的業績持續下滑,非經營性資產龐大,資金鏈應該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皇明此次舉動,可能是為上市再次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