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V-Tech | 0評論 | 16261查看 | 2013-04-03 13:18:00
2013年1月,記者歷時23天,前往陜西(西安)、青海(西寧、格爾木、德令哈)、甘肅(武威、金昌、張掖、敦煌、阿克塞、嘉峪關)、新疆(哈密、烏魯木齊)總計12個城市,考察了近70座光伏電站并采訪部分當地發改委相關部門。本文將從總量、并網、前景等多個角度來觀察西部光伏電站的現狀、前景以及其中的問題。
遍地開花的產業園
根據NPDSolarbuzz的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光伏裝機總量達4.7GW,中電聯給出的并網量為1.49GW。青海憑借近1GW的裝機量依然成為中國最大的省份,甘肅、新疆、內蒙、江蘇和寧夏位列其后,這六個地區總共占超過60%的份額。
正如2010年前后東部地區幾乎每個市都冒出一個光伏產業園區,2012年在西部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光伏產業園區,不同的是前者是用來生產光伏相關產品的,后者是用光伏產品發電的。2011年,格爾木等少數幾個西部城市成為了光伏裝機的焦點地區,而2012年,西部已有十多個城市的電站規模達到數百兆瓦。如今青海、甘肅、新疆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最少有一個光伏發電園區,并且大多數光伏發電產業園都按照GW級規模設立。
2012年底,格爾木完成了裝機達到1GW的目標,達到1.03GW。據格爾木能源局局長劉新平介紹,東出口的光伏產業園規劃用地在2013年即將用完,如今格爾木能源局正聯合相關部門對新的電站用地進行規劃,向西北方向延伸。
圖一:青海格爾木200MW光伏電站
甘肅省裝機量有望追趕青海省,雖然裝機規模提升了,但并網量卻少一些——項目核準時間晚以及并網難是兩個主要原因。成立于2009年的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最早曾定位為養殖業和化工建材,隨著甘電投在當地投資光伏電站,后來定位于新能源發電。該園區初步計劃設三個區,一、二區總計90平方公里,目前已有14家企業進駐開發電站,三區的70平方公里土地曾計劃作為光熱發電園區,但由于推進太慢而重新調整為高耗能化工園區,規劃20平方公里,計劃引入光伏制造業及污染較低的化工業。
目前,武威金太陽園區規劃了985MW項目,已并網的項目為116MW,具備并網能力的是314MW,這些項目將通過園區內的3個110kV升壓站送出。目前送出能力受到限制。該園區與電網公司協調后,在距離園區20公里的地方建設一座330kV的升壓站,擁有2臺24萬千伏安的主變,送出能力達480MW。如果加上武威民勤縣的項目,目前武威市建成、在建及取得路條的光伏項目總計達到1.5GW。
圖二:甘電投武威10MW光伏電站
金昌,被稱為中國的“鎳都”,最大的企業為金川集團。金昌發改委能源科孟祥中表示,2012年底前,金昌一共有18家企業獲得路條。根據甘肅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在去年5月份制作的金昌光伏發電場規劃報告,金昌共規劃了六個光伏電站發電場:西坡、金武、河清灘、驊尖灘、東大山、周家井,前三個將優先開發。
張掖市共有六個縣區,每個縣區有一個光伏產業園區及其裝機目標。根據規劃,張掖在2015年計劃建成3000MW光伏電站。張掖發改委能源科何焱表示,目前有31個項目獲得路條,其中龍源1期10MW和黑河水電50MW已經并網。2012年橫店東磁和昱輝的項目一直沒有動工,何焱表示將調整業主。雖然有調整業主的情況,但何焱透露,不允許企業拿到路條后再私自轉讓。作為農業城市,張掖也在探索光伏與農業大棚的結合并制定相關規劃,“已經有項目開工,但沒有建成。我們已經在做規劃,也有公司與本地農業示范園區探討合作建設”。
2012年以前,張掖大都是9MW的項目,2012年以后放開了,相關部門的意見是實力大的批的容量大一些,實力小的就先批一點,如果做得好就再增加容量。
敦煌目前建成了超過100MW的電站,但2012年新增裝機顯然沒有達到規劃預期,根據規劃,2013年底前建成1GW電站,并且2012年獲批待建的項目為330MW。力諾50MW、金風30MW、晶澳50MW等項目最終沒有做,而還有很多項目仍未完工,導致當地并網量遠小于安裝量。嘉峪關的嘉西百萬千瓦級光伏產業園(下稱嘉西產業園)也沒有達到規劃預期,按照規劃該地區在2012年底目標實現1000MW裝機,最終只達到200MW。哈密地區是新疆光伏裝機最集中的地區。哈密最早推動的是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從2010年起步,2011年底建成35MW,2012年底累計裝機達到138MW,目前已有11家業主入駐。2012年哈密地區發改委又委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光電設計分院編制了煙墩、巴里坤縣以及伊吾縣三個園區的規劃,這三個地區的規劃總量是2020年4.5GW。其中煙墩園區計劃做風光互補,將依托當地的2GW風電特許權項目,在風場內搭配1.5GW光伏裝機,為了避開葉片、塔筒的遮擋、陰影一共劃分出大約5個區域。
圖三:國電電力哈密石城子20MW觀念光伏電站
雖然電站規模越來越大,但是當地政府開始意識到光伏電站對經濟的貢獻有限,并開始尋找其他的推動思路。格爾木能源局局長劉新平表示,目前對光伏電站的稅收實施三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因此光伏電站對當地的投資拉動明顯,但稅收有限,格爾木在積極引入光伏產業鏈。金昌孟祥中有同感,光伏電站對當地經濟拉動作用不大,前幾年收不到多少稅,就業也帶動不了多少人,希望也能有制造業投資。與此類似,在大規模推動光伏電站的同時,各產業園區也在積極就光伏制造業進行招商。
2013年起,武威金太陽園區的電站路條“開始重點支持在當地投資加工制造業的企業,那些即使自己不投但能協助引入加工制造企業的業主同樣可以獲得支持”。金太陽園區副主任張國偉介紹,目前電網對光伏電力還在限制負荷,電力送出遇到瓶頸,只能就地消納。所以該園區在積極引入高耗能項目,與光伏電站進行搭配。張主任表示,希望給甘肅的節能減排指標放寬一些。海潤200MW組件工廠以及潤峰的組件廠已經在武威投產運行,另外寧波一家企業在當地投資了一個支架加工廠。金昌則計劃引入恒基偉業100MW組件生產線和艾力克的300MW組件生產線(廠房已建成)。
記者在敦煌采訪時,遇到了敦煌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組織的光伏招商會,三峽新能源、晶科能源、幃盛太陽能、北京能高、聚恒太陽能等多家企業的高管與當地進行投資對接。除三峽新能源計劃投資電站外,敦煌發改委更希望晶科、帷盛等在當地投資制造工廠。
甘肅要求各產業園區能配套一些制造業項目,并且優先考慮能帶來制造業的企業的電站審批,但并不做硬性規定。從另一方面看,這些來投資的企業往往也要求當地政府幫他們賣產品,甚至會與相關部門簽署一份協助銷售的協議。
在哈密政府部門看來,相對于火電、煤炭來說,光伏的經濟帶動作用小;還要求用工方面必須用一定比例當地的工人。另外哈密也在引進光伏制造企業,如榮信、特變電工新能源已經在哈密廣東工業園區落地,以帶動當地稅收。哈密地區發改委能源科張慧表示,“想來哈密落地的企業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從中選擇了這么兩家——特變電工和榮信,因為榮信涉及的產業還包括風電的一些產業,也會有一定的相應光伏資源配給他們作為支持。配備的資源按照最低的標準,比如給一期也先批20MW,看他們進展情況,做得好的話會考慮后續。”
目前,西部的電站用地大都采取無償劃撥、有償使用的政策,但更具體的政策各地也不一樣。武威為了更好的建設金太陽園區,當地政府組織業主籌資,每平米征收5元配套費,用于做公路、水、電以及遷移所在地墳墓等的公共支出。該園區每平米每年的使用費為1元。金太陽園區內鋪滿了柏油路,并計劃建設一座旅游性質的觀光塔。
金昌的土地劃撥是無償還是有償尚未確定。在規劃范圍內,電站的荒灘用地每平米25年費用為21.6元/平米;工業園區的土地費用為38元/平米。金昌正泰電站負責人田昌權也不清楚土地費用是多少,“按照國有荒灘進行的土地無償劃撥,但收多少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