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德國政府在電池上押下了重注,認為電池是汽車工業未來的關鍵。汽車產業對德國工業至關重要,正在向電動化方向轉變。因此,人們認為,歐洲——尤其是德國——應該生產更多的電動汽車電池。
這確實是一個蓬勃發展的(de)(de)行業(ye)。到2030年,電(dian)動(dong)汽車電(dian)池(chi)的(de)(de)銷售額(e)預計將達到600億美(mei)元。但制(zhi)造電(dian)池(chi)的(de)(de)公(gong)(gong)司絕大(da)多(duo)數是亞洲(zhou)公(gong)(gong)司。大(da)多(duo)數都是中國(guo)公(gong)(gong)司,比(bi)如(ru)寧德(de)時代(dai)和比(bi)亞迪。它(ta)們的(de)(de)崛起得(de)益于中國(guo)政府對電(dian)動(dong)汽車的(de)(de)補(bu)貼,未(wei)來幾年有望占(zhan)據70%的(de)(de)市場份額(e)。日本和韓國(guo)也有大(da)型電(dian)池(chi)企(qi)業(ye),如(ru)松下(特斯拉和豐田的(de)(de)電(dian)池(chi)合作伙伴(ban))、LG化學(xue)和三(san)星SDI。
德國(guo)希望在電(dian)池(chi)領域采取一些行動。去(qu)年11月,德國(guo)政府宣布(bu)為各(ge)大(da)企業(ye)提供(gong)10億歐元(11.2億美元)的(de)資金,用(yong)于開發和(he)制(zhi)造電(dian)池(chi)。今年2月公布(bu)的(de)《德國(guo)工(gong)業(ye)戰略(lve)2030》提到:“如(ru)果人工(gong)智能(neng)自動駕駛的(de)數字(zi)平臺來自美國(guo),未來汽(qi)車(che)的(de)電(dian)池(chi)來自亞洲,那(nei)(nei)么(me)(me)德國(guo)和(he)歐洲在這一領域的(de)損失將達(da)到50%以(yi)上。”那(nei)(nei)么(me)(me),解決方(fang)案是(shi)什(shen)么(me)(me)?——國(guo)家對(dui)電(dian)池(chi)生產進行扶持(chi)。
然而,并(bing)不(bu)是(shi)(shi)所有人都(dou)相信這種方案能夠(gou)行得通。“這是(shi)(shi)在燒(shao)納稅人的錢,”杜伊(yi)斯伯格·埃森大學(xue)汽車經濟(ji)(ji)學(xue)教授費(fei)迪(di)南德?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offer)表示。“這是(shi)(shi)愚蠢的。我們的經濟(ji)(ji)部正在做的事情(qing)太瘋狂了。”
杜登霍夫(fu)表示,政府是在朝著錯誤(wu)的方向追求價值,因為真(zhen)正賺(zhuan)錢的是電池的主要(yao)部件(jian):陰(yin)極和(he)陽極的材料。
“電池(chi)的產值約(yue)為(wei)15%。60%是陰極材料,另外20%是陽極材料。這種價值并不存在(zai)于電池(chi)的生產過程中(zhong),價值存在(zai)于原材料中(zhong)。”
追趕路上的挑戰
世(shi)界最大的化工廠(chang)之一(yi)德國巴斯夫(BASF)正專注于電池材料的研究。它與俄羅斯礦商(shang)Nornickel合作正在(zai)芬(fen)蘭建造(zao)一(yi)個陰(yin)極材料工廠(chang)。
巴斯夫(fu)認為(wei),“在歐(ou)洲(zhou)國(guo)家大(da)規(gui)模投(tou)資電池(chi)生產至(zhi)關重要,為(wei)此需要確保可靠的電池(chi)材料(liao)供應和競爭力(li),這樣歐(ou)洲(zhou)才不會完(wan)全(quan)依(yi)賴進口電池(chi)供應。”
然而(er)許(xu)多德(de)國公司,包括大眾汽車等汽車制造(zao)商——或許(xu)是聽從了(le)豐(feng)田執行副總裁寺(si)石茂(mao)(Shigeki Terashi)的斷言,即“誰(shui)(shui)征(zheng)服了(le)電池(chi),誰(shui)(shui)就能征(zheng)服汽車電氣化”——正在認真(zhen)考慮自(zi)己(ji)生產(chan)電池(chi)。
試(shi)圖追趕亞洲(zhou)電(dian)池(chi)制(zhi)造商的最(zui)大問題(ti)在于,啟動制(zhi)造過(guo)程(cheng)需要(yao)大量投資,但一旦投入運營,復制(zhi)這一過(guo)程(cheng)的成本(ben)相對較低。
正(zheng)如(ru)杜登霍夫所指出的(de),世界上(shang)最大的(de)電(dian)(dian)動汽車電(dian)(dian)池制造(zao)(zao)商(shang)寧德時代(dai)在中國國內(nei)擁有三(san)家(jia)工廠——目前(qian)(qian)正(zheng)在德國埃爾福特市建(jian)造(zao)(zao)一座“超級工廠”,投資(zi)約2.4億歐元。但幾年(nian)前(qian)(qian),當德國工程巨頭博世考慮建(jian)造(zao)(zao)同樣的(de)一座電(dian)(dian)池廠時,估計耗資(zi)200億歐元。因此,博世去年(nian)放棄(qi)了這些(xie)計劃(hua),稱投資(zi)規(gui)模使(shi)該計劃(hua)風險太(tai)大。
新興技術研究(jiu)機(ji)構(gou)IDTechEx的首(shou)席儲能(neng)分析師何曉曦(xi)(Xiaoxi He)也認為,德國(guo)汽車制造商和其他公(gong)司至少在短期內(nei),嘗試生產(chan)電動汽車電池(chi)“在財務上并不真正有意義”。不過,她補充說,有很(hen)多變量(liang)可能(neng)會改變業(ye)務規模和財務實(shi)力,比(bi)如與亞洲電池(chi)公(gong)司的關系。
歐洲“制衡”
對于德國(guo)(guo)政(zheng)府10億歐(ou)元支持計(ji)劃,目前已經有大(da)約30個項目被(bei)提(ti)議(yi),潛(qian)在的(de)(de)申(shen)請(qing)(qing)者包(bao)括汽車制造(zao)商、零部(bu)件制造(zao)商以(yi)及材料和化學公司。申(shen)請(qing)(qing)者必須是德國(guo)(guo)的(de)(de)公司,但(dan)德國(guo)(guo)援助計(ji)劃最終(zhong)的(de)(de)目標是歐(ou)洲(zhou),包(bao)括與其他歐(ou)盟國(guo)(guo)家(jia),德國(guo)(guo)也會為這(zhe)些地區申(shen)請(qing)(qing)的(de)(de)公司提(ti)供現金支持。
目(mu)前,申請人的(de)詳細信息仍處于保密狀(zhuang)態(tai),但有些公司已經做出了(le)聲明。就汽車制造商而言(yan),包括(kuo)大(da)眾汽車和寶馬(ma),前者希(xi)望為研(yan)發和“工(gong)業實施(shi)”提供資金(jin),后者希(xi)望提供資金(jin)轉向電(dian)池研(yan)發。同時,寶馬(ma)是寧德(de)時代在德(de)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新工(gong)廠的(de)首個(ge)大(da)客戶(hu),也(ye)對(dui)該新工(gong)廠進(jin)行了(le)投資。
大眾(zhong)汽車目前正與(yu)多個(ge)亞洲(zhou)電(dian)(dian)池(chi)供應商合(he)作,大力推廣電(dian)(dian)動(dong)汽車,但該(gai)公(gong)司(si)首席執行官赫(he)伯特?迪(di)斯(si)(si)(Herbert Diess)上(shang)月表示,該(gai)公(gong)司(si)“也在(zai)密切關注參與(yu)歐(ou)洲(zhou)電(dian)(dian)池(chi)制(zhi)(zhi)造(zao)(zao)設施的可能性”。梅賽德斯(si)(si)-奔(ben)馳(chi)制(zhi)(zhi)造(zao)(zao)商戴姆勒已(yi)經在(zai)德國(guo)制(zhi)(zhi)造(zao)(zao)了一(yi)些(xie)電(dian)(dian)池(chi),并且正在(zai)波蘭建(jian)造(zao)(zao)一(yi)座電(dian)(dian)池(chi)廠。
德國(guo)(guo)經濟部表示,幫助歐(ou)(ou)洲企業(ye)(ye)“形成與老牌亞洲供應商(shang)的(de)平衡力(li)量”確實有(you)意義(yi)。“未來(lai),電(dian)存(cun)儲設備將被用于許多不同的(de)領域,包(bao)括(kuo)自行(xing)車(che)、汽車(che)、甚至飛機,電(dian)池的(de)需求將隨著產(chan)能(neng)(neng)的(de)增長而增長。這將涉及未來(lai)大量的(de)就業(ye)(ye)、價值鏈和專(zhuan)業(ye)(ye)知識。因此(ci),我(wo)們在德國(guo)(guo)和歐(ou)(ou)洲需要(yao)具有(you)競(jing)爭(zheng)、創新(xin)和環保(bao)的(de)電(dian)池制造能(neng)(neng)力(li)。”
未來電池技術
對于一些爭取政(zheng)府資金的(de)公司來說,“前進”意味著要超(chao)越目前的(de)液態鋰(li)離子電池技術(shu),將目光投(tou)向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的(de)固態電池。
業界希望固態(tai)電(dian)池能(neng)提供(gong)更(geng)大的(de)(de)能(neng)量(liang)密度,從而提供(gong)更(geng)大的(de)(de)容量(liang)和(he)行駛里(li)程。固態(tai)電(dian)池的(de)(de)充(chong)電(dian)速(su)度比液體鋰離子(zi)電(dian)池快,而且不(bu)容易著火。
“從(cong)里程、重量和成(cheng)本來看,我們認為(wei)液體(ti)鋰(li)離子(zi)技術(shu)(shu)(shu)不可能完(wan)全滿足要求,所以我們認為(wei)需要固態電池技術(shu)(shu)(shu)。同時,現在進入液態鋰(li)離子(zi)電池市場已經太晚了。投資(zi)太高(gao),我們看不到未來的潛(qian)力。”德國(guo)零部件(jian)制造商大(da)陸集團發(fa)言人表示。該公司(si)希(xi)望(wang)利用(yong)部分政(zheng)府(fu)資(zi)金(jin)支持(chi)進行相關技術(shu)(shu)(shu)研發(fa)。
大陸表示,明(ming)年將決定是否會繼續生(sheng)產固態電池。然而,即使這種商業模式看起(qi)(qi)來(lai)足夠有吸引力,該公司(si)最早也要到2025年才(cai)能(neng)建立起(qi)(qi)自己的工(gong)廠,并進入大規模生(sheng)產——而且,該公司(si)表示,即便(bian)到那(nei)時(shi),考慮(lv)到工(gong)廠成本,東歐(ou)國家“當然會比德(de)國更有希(xi)望”。
在杜伊斯(si)伯格·埃森大學汽車經(jing)濟學教授費迪南德?杜登霍(huo)夫看來(lai),固態電池要想成為工業現實,還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shi)間。他說:“在未(wei)來(lai)五年內,沒有人會認真期待一項突破(po)性的技術能讓(rang)液體燃料過(guo)時(shi)。”
化工(gong)巨(ju)頭巴(ba)斯(si)夫也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鋰離子電池(chi)仍將是電動汽車的主流技術。”
與此(ci)同時,杜登(deng)霍(huo)夫建議,歐洲公司應該忘記量產,應專注(zhu)于(yu)研究電池材料問題,比如寒冷天(tian)氣會使(shi)電池更快耗盡。
“在我看來(lai),寶馬的(de)(de)方(fang)案是(shi)最好的(de)(de),因為他(ta)們做的(de)(de)只是(shi)理解電池(chi)中的(de)(de)化學成分(fen)。他(ta)們想(xiang)要(yao)找出最好的(de)(de)電池(chi)材料(liao),最好的(de)(de)性能(neng)是(shi)什么(me),然后去找電池(chi)供(gong)應商說(shuo),‘我想(xiang)要(yao)那個電池(chi),價格是(shi)多(duo)少。’”杜登(deng)霍夫說(shuo)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