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新能源發電企業如何在電改中獲得紅利?
來源:中電新聞網 | 0評論 | 4952查看 | 2017-12-07 09:08:23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中發9號文),開啟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大幕。這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是一場深刻的利益調整,尤其是對發電企業的影響最為深刻,那么發電企業如何應對呢?

  電力體制改革深刻影響著發電企業利益

  這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改革方案實施以來,隨著改革進程不斷深入,試點范圍不斷擴大,“四梁八柱”落地生根,改革深刻影響著調整著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的利益。

  管住中間,即轉變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電網企業由過去吃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價差作為收入來源,改為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電網就像一條高速公路,電網企業收取過路費。輸配電價由政府按“準許成本+合理收益”原則核定。所以,改革后電網企業的盈利是有保證的,只不過不同以往的是其盈利模式的轉變,要接受政府嚴格核定,要剔除其不合理成本。

  放開兩頭,即發電企業直接進入市場,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通過競爭確定電量和價格。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社會用電需求增長明顯放緩、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富余的情況下,在市場價格競爭機制作用下,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的直接交易價格自然是趨于下降的。特別是在市場不成熟的初期,如果計劃發電量放開步伐較大,進入市場的發電供應和用戶需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電力直接交易價格下降得更多。發電企業利潤在激烈競爭中趨于邊際利潤,促使發電企業全方位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向社會釋放改革紅利。

  電力用戶是本輪電力體制改革中獲得紅利的一方。紅利來源于政府對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和收益的厘清與嚴格核定,更主要來源于發電企業之間的成本競爭與內化管理提升。

  發電企業利益為何被深刻調整

  首先,這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在當前電力供應能力明顯大于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競爭的結果是電力價格必然下降。

  過去幾年,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電力需求增長明顯放緩,而電力裝機依然保持較快增長。2013~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3.61%,全口徑發電裝機年均增長9.69%,燃煤火電機組年均增長6.23%,電力供應能力增長速度遠快于社會用電需求增長。與此同時,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從5012小時直降到4165小時,累計下降近1000小時。

  如果電力需求緊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電價是上升的,這就有利于發電企業。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改革會導致全社會用電負擔上升,改革就會面臨更大的阻力和輿論壓力,改革就有可能半途而廢,甚至還會引發社會和政治問題,國外一些國家有這方面的沉痛教訓。所以在當前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富余的背景下,反而是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最有利的時機和窗口期。發電企業為此承受改革陣痛,換來的是電力領域市場體制的建立和全社會福利的提高。

  第二,當前電力供應能力遠大于市場需求的根本原因,正是在電力領域長期實行計劃體制的結果。

  我國改革開放從1978年算起,到現在快40年了。可今天,在電力領域還是計劃體制居于主導地位。一個電廠每臺機組發多少電、每千瓦時電賣多少錢、賣給誰,都不是自己說了算,這不是典型的計劃經濟嗎?2016年,因為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實現20%左右的電量市場化交易,其余80%的電量實行的仍是計劃配置資源。因此,電力體制非堅決改革不可!

  實行計劃體制為什么會造成目前的電力產能富余呢?因為在計劃體制下,每臺機組發多少電,由政府電力運行管理部門大體平均分配,它基本上不考慮每臺機組的能耗和效率;每千瓦時電賣多少錢,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按成本定價法制定,它基本上不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發每千瓦時電還能盈利,即使產能已經過剩,新電廠新機組還會不斷地投資建設。前幾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每年發電小時數不斷下降,但各地方各企業投資建設新電廠的熱情依然很高——因為煤價很低,發電就有盈利。這種體制就造成了電力供應能力增加與市場需求的嚴重脫節。

  第三,開展電力體制改革,就是要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使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電力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是要建立電力市場,實現發電企業直接和電力用戶交易,自主確定交易對象、電量和價格,這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電力體制改革改變的是電力資源配置的方式,過去是計劃配置,現在是市場配置。它不增加電力供應,也不減少用電需求。為什么有人認為電力體制改革使發電企業變得更加困難?那是因為改革放開了發電計劃,放開了電力價格,發電企業要在市場上直面競爭。在市場競爭機制作用下,在電力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電價是由政府定價水平向市場供求均衡價格水平方向趨于下降的。改革,使全社會享受了紅利。不改革,仍然實行計劃電量、計劃價格,那是全社會對電力過度投資買單。

  發電企業總的應對思路及建議

  發電企業應對電力體制改革,它的總的思路是:一方面,在市場中獲取用戶電量。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發電企業必須轉變思維,改變過去“坐在家里就能賣電”為“主動走出去爭取客戶”。發電企業的售電對象,已從原來唯一的電網企業,改為廣大工商用戶。發電企業直接向用戶和售電公司賣電,面臨同行的激烈競爭。對策是發電企業要成立自己的專業化售電公司,一頭連著發電,一頭連著用戶,以此來穩定發電企業的整體利益。小的發電企業,可以委托社會的專業化售電公司,以減少成本;或者自己直接“赤膊上陣”,在市場中學習“游泳”。

  另一方面,要強化自身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不像電網企業成本由政府嚴格核定,發電企業成本是由市場這只手去嚴格核定它。激烈的競爭促使發電企業內部要降低成本,要以比別的發電企業更低的成本去占領市場,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所以,發電企業要加強全方位管理,從燃料成本、設備折舊、人工成本、財務費用等多方面嚴格管理。

  以下對發電企業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轉變思維,增強市場意識

  過去發電企業賣電,坐在家里,電就賣出去了。按照政府確定的發電計劃和上網電價,由電網企業統購統銷,就和政府有關部門和電網企業打交道就夠了。改革后,發電企業要直面市場,和電力用戶進行直接交易,在與同行競爭中把電賣出去,要與電力交易中心和眾多電力用戶打交道。現在,前后大不一樣了。所以首先要轉變思維觀念,增強市場意識,建立客戶意識,主動走出去,參與市場競爭。學習和熟悉市場經濟規律、電力交易規則,研究市場競爭策略,在競爭中獲取利益、實現發展。

  成立自己的售電公司并做大做強

  首先,在全國布局售電公司。在全國本集團發電機組比較多的地方,發用電量比較大的省份,都要布局自己的售電公司,成立專業團隊,組建專門公司。從一些發達國家情況看,在電力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售電公司,往往是大型發電企業的售電公司。

  其次,提升售電公司能力。發電企業集團總部應因時而變,調整創新組織,成立售電管理部門。加強對全國各售電公司的統一管理和指導,組織開展培訓、經驗交流,加強對電改政策的解讀與學習。這樣統一管理售電公司,統一組織培訓,有利于提高售電公司的整體水平和實戰能力。各省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推進程度不一樣,各地售電公司之間也可以開展經驗交流和學習借鑒。

  穩定和降低燃料成本

  我國目前中央和地方大型發電企業,電源結構總體上以煤電為主。煤炭燃料成本是火力發電成本中的大頭,占度電成本80%左右。要積極與煤炭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平滑煤炭價格市場波動風險。煤電企業與煤炭企業實現戰略重組,建設大型“煤炭+火電”能源集團,可以為煤炭穩定銷路、為火電穩定成本,在一個集團內部實現煤炭和火電優勢互補,共同抵御市場風險。還可以通過參加煤炭市場的金融期貨套期保值,來對沖煤炭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這在國際上是通行做法。

  全面加強精細化管理

  火電企業除了燃料成本外,人工成本、設備折舊、財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