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亮報 | 0評論 | 4040查看 | 2017-09-08 10:16:00
綠能源,靚草原。內蒙古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賦予其蘊藏量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全區風能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的50%以上,大多數地區具備建設百萬千瓦級乃至千萬千瓦級以上風電場的條件,風能可開發資源均居全國首位,太陽能可再生能源居全國前列。
目前,蒙東地區風電裝機951萬千瓦、太陽能裝機121萬千瓦、水電裝機33萬千瓦,清潔能源占總裝機的35%。今年1~6月份,風電發電96.8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9.1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3.78%和72.41%。蒙東電網已成為全國風電消納水平最高、發展最快的省級電網。
風電供暖 吹進百姓心田的一股清風
“我家孩子每天光腳在地上跑來跑去,始終覺得熱乎乎的,以前總覺得風電供暖有噱頭,現在看來還真是個好東西!”2016年的供暖季,家住扎魯特旗玉龍家園的居民張先生高興地說。
扎魯特旗地處蒙東高寒地區,冬季多風寒冷,全年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供暖季長達6個月。供暖季扎魯特旗主城區燃煤鍋爐啟動后,煤煙彌漫整個城區,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蒙東地區是國家規劃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近來年,國網蒙東電力積極支持風電事業,加快電網建設,依據標準和規范,有效解決風電場接入問題;全面加強新能源調度支撐體系建設,建成了覆蓋全部風場的運行調度監測網絡和風功率預測系統,實現了風電可監測、可預報;開展電網友好型風電場試點并加以推廣,實現了風電可控、可調,提高了風電與電網的相互適應能力。
如今,風電供熱所取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扎魯特旗效果已經顯現。風電供熱替代燃煤鍋爐后,每平方米減少0.029噸標煤,按照該地區40.1萬平方米供熱面積計算,半年的采暖期內,節約標煤1.2萬噸,資金840萬元,同時,減少排放煙塵105噸、二氧化硫181噸、氮氧化物171噸、二氧化碳2.7萬噸,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風電供暖關系著城鎮清潔環保,關系著百姓冷暖,我們要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為促進扎魯特旗綠色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國網扎魯特旗供電公司總工程師李小利說。
電能替代 助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我是來辦理電采暖業務的。”在阿爾山市供電公司伊爾施供電所,居民李慧霞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從供電所的工作人員那里了解了很多碳晶電采暖的優點,發現這種采暖設備不僅好用、省錢,還節能環保。”
8月29日,國網蒙東電力召開電能替代工作專項推進會,開展電能替代實施戰略相關問題的專題研究,進一步深入實施電能替代發展戰略,促進電能替代向更廣闊的領域擴展。
以興安盟為例,該地區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機組總體仍呈現規模較大、增長迅速、地區集中的態勢,2016年就有5座光伏電站在興安地區投運。2015年興安熱電廠機組并網發電后,500千伏興甜1、2號線外送電力控制為0兆瓦,興安電網11座風電場平均利用小時數僅為1194小時。為保證居民冬季供熱需求,烏蘭浩特二電廠和興安熱電廠機組上網負荷比夏季高出165兆瓦左右,而并入興安電網的光伏電站在2017年
1~4月期間累計限電量遠超發電量,限電情況日益突出,造成了清潔能源投資的極大浪費。
針對這一情況,國網蒙東電力積極強化供熱機組管理,密切關注氣溫變化,及時根據溫度變化壓減供熱機組出力,調整開機方式,嚴控電力交易計劃,最大限度為清潔能源讓路。與此同時,充分接納風電和光伏,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合理安排電網停電計劃,將檢修計劃安排在6~8月的小風期進行,減少影響風電消納的停電作業時間,全力保障風電能源消納。
在電采暖項目實施過程中,國網蒙東電力率先開展了內部供電所煤改電項目,投資1115萬元,全面升級改造203個供電所。供電所內“互聯網+智能溫控器”有效實現了供暖設備遠程操控,打造了蒙東區域內“煤改電”示范工程。同時,該公司依托“煤改電”工程,積極引導全社會實施電能替代,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實現清潔供暖。今年年底前,蒙東地區旗、縣、市政府所在地城鎮建成區10蒸噸每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率將達到百分之百。
特高壓建設 輸電通道優化能源結構
推動清潔能源區內消納,只是國網蒙東電力服務新能源發展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國網蒙東電力還積極推動區內清潔能源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建設,緩解人口稠密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貢獻“內蒙古力量”。
近年來,我國東中部地區霧霾問題嚴重,華東、華北地區燃煤電廠分布密集,嚴重超出環境承載能力。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問題。2013年9月,國家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等措施替代燃煤,實現燃煤消費總量負增長。
內蒙古地域遼闊、空氣流動性強、環境容量大,適合建設大型坑口電廠;優質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可同步配套推進大規模的風光發電項目,建成大型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特高壓長距離大容量的“北電南送”,將進一步優化全國電力分布,有效減輕公路運煤造成的交通堵塞、汽車尾氣污染和能源耗損,緩解鐵路公路運輸壓力,確保電網安全和電力可靠供應。
以2015年末開工的錫盟—泰州、上海廟—山東直流輸電工程為例,兩項工程輸電后,每年可向東中部送電約1100億千瓦時,減少燃煤運輸5040萬噸,減排煙塵4.0萬噸、二氧化硫24.8萬噸、氮氧化物26.2萬噸、二氧化碳9900萬噸,有效推動大氣污染防治目標的實現。相關人士分析稱:“建設內蒙古電力大規模外送通道,建成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是實現能源資源在全國更大范圍內消納的必然選擇。”